一种石墨接地线缆接头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087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1:54
一种石墨接地线缆接头保护装置,涉及电力设备保护领域,包括底座、下保护罩、上保护罩、下壳体、上壳体、L型支脚、螺栓二和螺栓三,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设置封堵胶圈,可以使穿线孔与石墨接地线缆贴合的更加紧密,实现对石墨接地线缆接头的保护,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下保护罩和上保护罩所形成的保护腔可以实现对石墨接地线缆接头的双重保护,同时通过设置螺栓三,使本发明专利技术易于更换,维护方便。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graphite grounding cable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接地线缆接头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接地线缆接头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石墨接地线缆,采用高炭石墨线制造,与杆塔连接的连接端头采用不锈合金,该品属非金属导电体,耐腐蚀、不生锈、接地电阻稳定、大电流冲击不反击、不损坏、电阻不变、耐高低温、使用寿命长30年,免维护、安全可靠。使用不受环境,气候条件限制,安装便捷,无需电气焊,省工省时,节省材料,经费,节能,环保,防盗,尤其适合酸性土壤、碱性土壤、沼泽、湿热地带和海滩使用。现有的石墨接地线缆接头保护装置都是单层的保护管道连接装置,导致保护管道连接装置容易出现裂纹或腐蚀,使得管道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同时更换管道连接装置也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接地线缆接头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一种石墨接地线缆接头保护装置,包括底座、下保护罩、上保护罩、L型支脚、螺栓二和螺栓三,所述下保护罩固定安装于底座上且下保护罩的上端设有螺栓一,所述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相适配且通过螺栓一法兰连接,所述下保护罩和上保护罩所形成的保护腔内设有下壳体和上壳体且上壳体与下壳体相适配并通过螺栓二法兰连接,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法兰连接后形成接头腔体和线缆进入腔,所述接头腔体和线缆进入腔均为圆柱型空腔且线缆进入腔位于接头腔体的两端,所述L型支脚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下壳体底部,L型支脚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三螺纹连接于下保护罩,所述下保护罩和上保护罩之间及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均设有穿线孔。优选的,所述穿线孔处设有封堵胶圈。优选的,所述接头腔体、线缆进入腔和穿线孔同圆心,所述接头腔体的直径大于线缆进入腔的直径且线缆进入腔的直径大于穿线孔的直径。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均设有陶瓷绝缘层。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下保护罩和上保护罩及下壳体和上壳体的法兰连接处均设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下保护罩的侧壁固定安装下固定板,所述上保护罩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螺栓四,所述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之间形成与穿线孔相同大小的圆孔且圆孔与穿线孔同圆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设置封堵胶圈,可以使穿线孔与石墨接地线缆贴合的更加紧密,实现对石墨接地线缆接头的保护,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下保护罩和上保护罩所形成的保护腔可以实现对石墨接地线缆接头的双重保护,同时通过设置螺栓三,使本专利技术易于更换,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图。其中,1-底座,2-下保护罩,3-上保护罩,4-下壳体,5-上壳体,6-接头腔体,7-线缆进入腔,8-封堵胶圈,9-安装孔,10-L型支脚,11-螺栓一,12-螺栓二,13-螺栓三,14-穿线孔,15-下固定板,16-上固定板,17-螺栓四。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石墨接地线缆接头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下保护罩2、上保护罩3、L型支脚10、螺栓二12和螺栓三13,所述下保护罩2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且下保护罩2的上端设有螺栓一11,所述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2相适配且通过螺栓一11法兰连接,所述下保护罩2和上保护罩3所形成的保护腔内设有下壳体4和上壳体5且上壳体5与下壳体4相适配并通过螺栓二12法兰连接,所述下壳体4和上壳体5法兰连接后形成接头腔体6和线缆进入腔7,所述接头腔体6和线缆进入腔7均为圆柱型空腔且线缆进入腔7位于接头腔体6的两端,所述L型支脚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下壳体4底部,L型支脚10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三13螺纹连接于下保护罩2,所述下保护罩2和上保护罩3之间及下壳体4和上壳体5之间均设有穿线孔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线孔14处设有封堵胶圈8,可以使穿线孔与石墨接地线缆贴合的更加紧密,实现对石墨接地线缆接头的保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腔体6、线缆进入腔7和穿线孔14同圆心,所述接头腔体6的直径大于线缆进入腔7的直径且线缆进入腔7的直径大于穿线孔14的直径,可以使石墨接地线缆尽可能在同一水平面,避免石墨接地线缆的折叠、弯曲。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4和上壳体5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均设有陶瓷绝缘层,通过陶瓷绝缘层可以防止下壳体4和上壳体5的材料对石墨接地线缆导电造成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孔9,可以方便将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保护罩2和上保护罩3的法兰连接及下壳体4和上壳体5的法兰连接处均设有橡胶垫,可以增加本专利技术的密封性,从而对石墨接地线缆接头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保护罩2的侧壁固定安装下固定板15,所述上保护罩3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16,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螺栓四17,所述下固定板15与上固定板16之间形成与穿线孔14相同大小的圆孔且圆孔与穿线孔14同圆心,通过螺栓17可以将石墨接地线缆固定,防止因牵拉造成石墨接地线缆的接头脱落。工作过程:首先通过螺栓三13将下壳体4固定安装于下保护罩2的上端,然后将石墨接地线缆接头放置于下壳体4的几何中心处,再将上壳体5与下壳体4通过螺栓二12法兰连接,再将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2通过螺栓一11法兰连接,再通过通过螺栓17可以将石墨接地线缆固定,最后将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孔9安装至相应位置。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设置封堵胶圈,可以使穿线孔与石墨接地线缆贴合的更加紧密,实现对石墨接地线缆接头的保护,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下保护罩和上保护罩所形成的保护腔可以实现对石墨接地线缆接头的双重保护,同时通过设置螺栓三,使本专利技术易于更换,维护方便。由技术常识可知,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专利技术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接地线缆接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下保护罩(2)、上保护罩(3)、L型支脚(10)、螺栓二(12)和螺栓三(13),所述下保护罩(2)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且下保护罩(2)的上端设有螺栓一(11),所述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2)相适配且通过螺栓一(11)法兰连接,所述下保护罩(2)和上保护罩(3)所形成的保护腔内设有下壳体(4)和上壳体(5)且上壳体(5)与下壳体(4)相适配并通过螺栓二(12)法兰连接,所述下壳体(4)和上壳体(5)法兰连接后形成接头腔体(6)和线缆进入腔(7),所述接头腔体(6)和线缆进入腔(7)均为圆柱型空腔且线缆进入腔(7)位于接头腔体(6)的两端,所述L型支脚(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下壳体(4)底部,L型支脚(10)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三(13)螺纹连接于下保护罩(2),所述下保护罩(2)和上保护罩(3)之间及下壳体(4)和上壳体(5)之间均设有穿线孔(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接地线缆接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下保护罩(2)、上保护罩(3)、L型支脚(10)、螺栓二(12)和螺栓三(13),所述下保护罩(2)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且下保护罩(2)的上端设有螺栓一(11),所述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2)相适配且通过螺栓一(11)法兰连接,所述下保护罩(2)和上保护罩(3)所形成的保护腔内设有下壳体(4)和上壳体(5)且上壳体(5)与下壳体(4)相适配并通过螺栓二(12)法兰连接,所述下壳体(4)和上壳体(5)法兰连接后形成接头腔体(6)和线缆进入腔(7),所述接头腔体(6)和线缆进入腔(7)均为圆柱型空腔且线缆进入腔(7)位于接头腔体(6)的两端,所述L型支脚(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下壳体(4)底部,L型支脚(10)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三(13)螺纹连接于下保护罩(2),所述下保护罩(2)和上保护罩(3)之间及下壳体(4)和上壳体(5)之间均设有穿线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接地线缆接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14)处设有封堵胶圈(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为李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