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浇箱梁中跨合拢段定型化易拆吊架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可降低施工平台支设难度、改善施工质量、保护施工环境的悬浇箱梁中跨合拢段定型化易拆吊架及施工方法,属于桥梁工程领域,适用于现浇箱梁施工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快速铁路快速发展,桥梁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时期。其中箱梁桥以跨径布置优势占据了重要位置,但此类桥在建过程中尚存在施工平台支设难度大、对周边环境影响显著、模板工程质量难以掌控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劲性骨架结构,在合拢段浇筑之前,用以瞬时改变桥梁体系,使主梁形成受力连续的结构。在合拢段混凝土未形成强度之前,它承受由两端箱梁传来的内力。合拢预应力束张拉完毕后,将其拆除。该施工方法虽可结构解决合拢段的临时受力问题,但在模板支撑结构布设质量提高、改善施工过程安全性、保护施工环境等方面仍存可提升之处。鉴于此,为进一步改善悬浇箱梁合拢段施工质量,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以降低施工平台支设难度、提高合拢精度、提高施工效率度、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悬浇箱梁中跨合拢段定型化易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浇箱梁中跨合拢段定型化易拆吊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n1)施工准备:制备满足设计曲率箱梁底模(1)、箱梁侧模(2)和箱梁内模(3),在已浇箱梁(4)内预设劲芯连接体(5)和箱梁钢筋笼(6);制备施工所需的装置,确定混凝土配合比;/n2)底模横梁安装:在已浇箱梁(4)的上表面设置顶梁撑柱(8),并在顶梁撑柱(8)上设置吊架顶梁(9);在吊架顶梁(9)与固定撑梁(10)之间设置撑板吊杆(11),并使撑板吊杆(11)与吊架顶梁(9)和固定撑梁(10)通过吊杆螺栓(12)连接;在固定撑梁(10)的两侧设置伸缩撑梁(13),并在伸缩撑梁(13)的两边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浇箱梁中跨合拢段定型化易拆吊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制备满足设计曲率箱梁底模(1)、箱梁侧模(2)和箱梁内模(3),在已浇箱梁(4)内预设劲芯连接体(5)和箱梁钢筋笼(6);制备施工所需的装置,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2)底模横梁安装:在已浇箱梁(4)的上表面设置顶梁撑柱(8),并在顶梁撑柱(8)上设置吊架顶梁(9);在吊架顶梁(9)与固定撑梁(10)之间设置撑板吊杆(11),并使撑板吊杆(11)与吊架顶梁(9)和固定撑梁(10)通过吊杆螺栓(12)连接;在固定撑梁(10)的两侧设置伸缩撑梁(13),并在伸缩撑梁(13)的两边各设置一块横梁挡板(14);在固定撑梁(10)上依次设置校位体撑墩(15)和横梁校位体(16);将底模横梁(7)置于伸缩撑梁(13)上,先通过撑板吊杆(11)将固定撑梁(10)连同伸缩撑梁(13)下放至已浇箱梁(4)的下部,再通过横梁校位体(16)将底模横梁(7)顶推至设定位置,然后通过底梁吊杆(17)将伸缩撑梁(13)及底模横梁(7)固定在设定标高处;
3)底模纵梁安装:取出横梁校位体(16)及校位体撑墩(15);在吊架顶梁(9)上布设支撑顶板(19),并在支撑顶板(19)上设置导向滑槽(20);通过吊杆螺栓(12)将固定吊杆(21)与支撑顶板(19)连接牢固,并在固定吊杆(21)的底端设置转向轴承(22);将转向吊杆(23)置于导向滑槽(20)内,使转向吊杆(23)的顶端与移位拉索(24)连接;先使转向轴承(22)和转向吊杆(23)的底端与底模纵梁(18)分别通过纵梁抱箍(25)连接,再将底模纵梁(18)吊放至已浇箱梁(4)的下部,然后通过移位拉索(24)带动转向吊杆(23)将底模纵梁(18)转向至与底模横梁(7)垂直的方向;将梁底箍板(26)置于底模横梁(7)与底模纵梁(18)相接处的底模横梁(7)的下表面;通过U形套箍筋(27)将底模纵梁(18)与梁底箍板(26)上的梁侧耳板(28)连接牢固,采用套箍筋螺栓(29)进行紧固;
4)已浇箱梁面凿毛:在已浇箱梁(4)上铺设竖撑滑轨(30),并使竖撑滑轨(30)通过竖撑滑移槽(31)与梁顶竖撑(32)连接;在梁底临近已浇箱梁(4)混凝土临空面侧设置竖撑支板(33);在竖撑支板(33)的下表面设置侧面挂板(34);在侧面挂板(34)面向已浇箱梁(4)侧设置刚性盖板(35)和底部撑板(36),底端设置回收水箱(37);喷刷水管(38)置于刚性盖板(35)与底部撑板(36)之间,并在喷刷水管(38)的端部设置水管喷头(39);
5)外模安装:在相邻的底模纵梁(18)之间设置梁间挂板(40);在底模横梁(7)上设置辅助撑筋(41)和底模控位体(42),并使辅助撑筋(41)的顶端与撑架挂梁(44)连接;先通过底梁挂杆(45)将撑架挂梁(44)与已浇箱梁(4)连接牢固,再在撑架挂梁(44)上布设三角支架(46);采用外部吊装设备依次将箱梁底模(1)和箱梁侧模(2)吊放至底模纵梁(18)和三角支架(46)上,并通过底模控位体(42)校正箱梁底模(1)与箱梁侧模(2)角部的连接情况;
6)劲芯骨架和箱梁钢筋笼安装:使内置劲芯体(47)一端与劲芯连接板(48)和梁端补强板(49)焊接连接,另一端通过劲芯控位栓(50)与梁端补强板(49)连接;分别在已浇箱梁(4)和梁端补强板(49)上设置反力撑柱(51)和劲芯撑柱(52),并在反力撑柱(51)上面向合拢段侧设置柱侧横梁(53);在相对的反力撑柱(51)之间设置外置劲芯梁(54),并使外置劲芯梁(54)的一端与柱侧横梁(53)上的芯梁限位板(55)连接,另一端通过顶压机械(56)与柱侧横梁(53)连接;在外置劲芯梁(54)与劲芯撑柱(52)之间设置芯梁撑套(57);分别通过劲芯控位栓(50)对内置劲芯体(47)与已浇箱梁(4)、通过顶压机械(56)对外置劲芯梁(54)与已浇箱梁(4)施加横向顶压力,并在梁端补强板(49)与内置劲芯体(47)端部的劲芯连接板(48)之间插入劲芯连接块(58);
7)内模安装:对内置劲芯体(47)和外置劲芯体顶压完成后,先在已浇箱梁(4)的内侧设置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东,路其辉,陈惠民,王文勇,刘志旺,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