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467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09
一种容积泵,包括螺牙和按头,所述按头包括出液通道、下开口的筒形座、外套体和导向套;还包括内本体、下阀芯片和阀芯,内本体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开口的密封套、筒形阀芯座、变容积部和下阀芯座,下阀芯座包括上开口的阀芯腔、环绕阀芯腔底部的圆环座板和位于圆环形座下表面上的接口,下阀芯片通过若干个径向筋与阀芯腔连接;内本体设在导向止位套筒内,接口与圆环座上的圆环形插接槽插接,下阀芯片与阀芯座贴合,圆环座板与圆环座的上端面贴合;阀芯设在筒形阀芯座上,阀芯与按头的筒形座配合;按头的导向套与导向止位套筒滑动配合,内本体的密封套与按头的外套体滑动配合且液气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部件少,简化了结构,装配方便。

A 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积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乳液泵,尤其是一种可变容积的乳液泵。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ZL201611062350.6,专利技术名称:一种容积式乳液泵,包括按头、锁盖、螺牙、主柱、玻璃球、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下端的吸管,按头包括出液嘴部、接口管部和外套部;还包括变容积吸液件和阀芯片,变容积吸液件中空具有上开口、底板上有一贯通孔,阀芯片设置在贯通孔内,阀芯片与贯通孔通过连接筋连接;变容积吸液件、阀芯片和连接筋由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变容积吸液件的上端与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并液气密封,下端与本体的底板固定连接并液气密封,阀芯片与进液孔配合。存在问题是:结构复杂,装配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积泵,它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容积泵,包括螺牙和按头,其特珠之处在于:所述按头包括出液通道、下开口的筒形座、环绕筒形座的外套体和导向套,筒形座和外套体之间的间隙为进液通道,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连通;所述螺牙上设有伸入螺牙内的上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导向止位套筒,吸液管穿过导向止位套筒内的容置腔的底板伸入导向止位套筒内,导向止位套筒内设有环绕吸液管上端的带圆环形插接槽的圆环座,吸液管位于导向止位套内的部位为阀芯座;还包括内本体、下阀芯片和阀芯,内本体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开口的密封套、筒形阀芯座、变容积部和下阀芯座,下阀芯座包括上开口的阀芯腔、环绕阀芯腔底部的圆环座板和位于圆环形座下表面上的接口,下阀芯片通过若干个径向筋与阀芯腔连接;<br>内本体设在导向止位套筒内,接口与圆环座上的圆环形插接槽插接,下阀芯片与阀芯座贴合,圆环座板与圆环座的上端面贴合;阀芯设在筒形阀芯座上,阀芯与按头的筒形座配合;按头的导向套与导向止位套筒滑动配合,内本体的密封套与按头的外套体滑动配合且液气密封。所述的一种容积泵,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导向止位套筒的上部设有环绕外周向面的外环形凸起,所述导向套的内周向面上设有内环形凸起,内环形凸起和外环形凸起配合止位。所述的一种容积泵,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阀芯包括中空上开口的芯体部和环绕芯体部的止位套,芯体部伸入筒形阀芯座内,止位套与按头的筒形座的下端配合;止位套的下端与筒形阀芯座上端配合止位。所述的一种容积泵,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本体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一种容积泵,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筒形阀芯座的内壁呈倒圆锥台形。所述的一种容积泵,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阀芯座设有至少三个相交的径向筋板。本专利技术一种容积泵,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部件少,简化了结构,装配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之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之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阀芯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螺牙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容积泵,包括螺牙1和按头2,所述按头2包括出液通道21、下开口的筒形座22、环绕筒形座的外套体23和导向套24,筒形座22和外套体23之间的间隙为进液通道25,进液通道25与出液通道21连通;所述螺牙1上设有伸入螺牙内的上开口的容置腔11,容置腔11内设有导向止位套筒12,吸液管13穿过导向止位套筒12内的容置腔11的底板伸入导向止位套筒12内,导向止位套筒12内设有环绕吸液管13上端的带圆环形插接槽的圆环座14,吸液管13位于导向止位套12内的部位为阀芯座15;还包括内本体3、下阀芯片4和阀芯5,内本体3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开口的密封套31、筒形阀芯座32、变容积部33和下阀芯座,下阀芯座包括上开口的阀芯腔34、环绕阀芯腔底部的圆环座板35和位于圆环形座下表面上的接口36,下阀芯片4通过若干个径向筋与阀芯腔34连接;变容积部33由圆环形波纹构成,或变容积部33由螺旋波纹构成;内本体3由橡胶材料或塑料材料一次成型制成。内本体3设在导向止位套筒12内,接口36与圆环座14上的圆环形插接槽插接,下阀芯片4与阀芯座15贴合,圆环座板35与圆环座14的上端面贴合;阀芯5设在筒形阀芯座32上,阀芯5与按头1的筒形座22配合;按头2的导向套24与导向止位套筒12滑动配合,内本体3的密封套31与按头2的外套体23滑动配合且液气密封。所述筒形阀芯座32的内壁呈倒圆锥台形,圆锥角α。所述阀芯座15设有三个相交的径向筋板151。所述导向止位套筒12的上部设有环绕外周向面的外环形凸起121,所述导向套24的内周向面上设有内环形凸起241,内环形凸起241和外环形凸起121配合止位。采用这样的结构,按头2与导向止位套筒12始终连接在一起。所述阀芯5包括中空上开口的芯体部51和环绕芯体部的止位套52,止位套52包括位于下部且与芯体部51相交的倒圆锥台形部521和位于上部的筒形部522;芯体部51伸入筒形阀芯座32内,止位套52与按头2的筒形座22的下端配合;止位套52的下端与筒形阀芯座32上端配合止位。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静止状态即处于待工作状态的视图。下按按头2,内本体3变形,下阀芯片4与阀芯座15液气密封,内本体3内气体迫使阀芯5向上移动,筒形座22的下端伸入阀芯5的止位套52内并液密封,液体经筒形阀芯座32进入密封套31内,然后由密封套31进入进液通道25,经出液通道21喷出。按头2失去压力,在内本体3的作用下,按头2向上移动;阀芯5与筒形阀芯座32液气密封,内本体3内形成亚真空状态而产生吸力,液体经吸液管13、下阀芯片4与阀芯座15之间的间隙,下阀芯片4与阀芯腔34之间的间隙进入内本体3的变容积部33内;当再次按下按头2时,上阀芯片4与阀芯座15密封;阀芯5离开筒形阀芯座32,液体进入密封套31内,然后由密封套31进入进液通道25,经出液通道21喷出。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积泵,包括螺牙和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头包括出液通道、下开口的筒形座、环绕筒形座的外套体和导向套,筒形座和外套体之间的间隙为进液通道,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连通;/n所述螺牙上设有伸入螺牙内的上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导向止位套筒,吸液管穿过导向止位套筒内的容置腔的底板伸入导向止位套筒内,导向止位套筒内设有环绕吸液管上端的带圆环形插接槽的圆环座,吸液管位于导向止位套内的部位为阀芯座;/n还包括内本体、下阀芯片和阀芯,/n内本体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开口的密封套、筒形阀芯座、变容积部和下阀芯座,下阀芯座包括上开口的阀芯腔、环绕阀芯腔底部的圆环座板和位于圆环形座下表面上的接口,下阀芯片通过若干个径向筋与阀芯腔连接;/n内本体设在导向止位套筒内,接口与圆环座上的圆环形插接槽插接,下阀芯片与阀芯座贴合,圆环座板与圆环座的上端面贴合;阀芯设在筒形阀芯座上,阀芯与按头的筒形座配合;按头的导向套与导向止位套筒滑动配合,内本体的密封套与按头的外套体滑动配合且液气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积泵,包括螺牙和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头包括出液通道、下开口的筒形座、环绕筒形座的外套体和导向套,筒形座和外套体之间的间隙为进液通道,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连通;
所述螺牙上设有伸入螺牙内的上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导向止位套筒,吸液管穿过导向止位套筒内的容置腔的底板伸入导向止位套筒内,导向止位套筒内设有环绕吸液管上端的带圆环形插接槽的圆环座,吸液管位于导向止位套内的部位为阀芯座;
还包括内本体、下阀芯片和阀芯,
内本体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开口的密封套、筒形阀芯座、变容积部和下阀芯座,下阀芯座包括上开口的阀芯腔、环绕阀芯腔底部的圆环座板和位于圆环形座下表面上的接口,下阀芯片通过若干个径向筋与阀芯腔连接;
内本体设在导向止位套筒内,接口与圆环座上的圆环形插接槽插接,下阀芯片与阀芯座贴合,圆环座板与圆环座的上端面贴合;阀芯设在筒形阀芯座上,阀芯与按头的筒形座配合;按头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添大
申请(专利权)人:联昌喷雾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