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瑞春专利>正文

能源液态油桶之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20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能源液态油桶之构造;该能源液态油桶系由桶体、顶盖及底盖固设而成,其中:桶体为一内空且贯通之铝挤型管状体,内壁凸设若干支撑柱及一纵向卡榫,该卡榫外部并套设一气化箱;顶、底盖分别嵌置并固设于支撑柱之顶、底缘,且顶盖上并设有止回阀及具自动断电功能之充气泵,顶盖之止回阀底部并连接一组伸入气化箱内部的进气管;藉以上设置,完成一种易于制造并可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可使油气充份混合、并能提高气化程度及油气浓度的能源液态油桶。(*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能源液态油桶之构造,尤指一种易于制造且可令油气充分混合之能源液态油桶,具有降低制造成本、外表美观,使用便利及提高气化程度与油气浓度等优点及功效。属于液态能源罐装容器。习知用以盛装石化燃油、液态瓦斯或青子油……等能源液态油之钢瓶(即俗称之瓦斯钢瓶)结构大体系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钢瓶30顶端通常会设置一组控制阀301,该控制阀301则包含有输出油气之出气阀302及可将外界空气注入钢瓶30内以与油料混合之进气阀303与进气管304(可视需要而设)。又,由于钢瓶内所灌注的均系高危险性之高压液态易燃油料,为避免油气外泄酿成意外,该钢瓶必须具备耐高压及抗腐蚀等特性方能保其安全,是以,习知钢瓶通常系以整片厚钢板为材料,令钢板经过多次辊轧并形成圆筒状后再焊接成圆管,接着裁切成适当高度后再焊接顶、底盖及底座等部位,以形成高强度、耐高压且抗腐蚀之瓦斯钢瓶。惟,此种沿用已久之习知钢瓶实际上却往往因为材料及制造方法等因素而产生许多无法解决之问题,兹将其问题详述于后为求钢瓶具耐高压及抗腐蚀之特性,故选用厚钢板为材料,如此一来便造成材料成本过高之问题,且钢板需经过多次辊轧成型及焊接手续方能制成钢瓶,工序繁复且加工成本较高,再者,钢瓶整体系由厚钢板制成,重量较重,搬运不容易,且亦因该重量以及钢瓶外形之因素影响,钢瓶通常只能直立在地面而无法吊挂在壁面及高处;另就钢瓶之外观而言,明显可见之焊道、焊料及单调直筒外形,毫无美感,放在家中更有破坏整体美感之弊端;以上所述,实为习知钢瓶长久以来一直无法解决极待克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能源液态油桶之构造,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制造可降低制造成本、外表美观、便于使用及可令油气充份混合以提高气化程度与油气浓度的能源液态油桶之构造。本专利技术一种能源液态油桶之构造,系由桶体、顶盖及底盖固设而成,其中该桶体系一内空且上下贯通之铝挤型管状体,桶体内壁同体凸设若干用以固接顶盖及底盖之支撑柱及一道纵向鸠尾状卡榫,卡榫外部套设一侧壁凹设鸠尾状嵌槽之气化箱,该气化箱之内部设置有数片横向隔板,每片横向隔板于相对于其上、下隔板之另侧均开设大量释气孔,且每一隔板上均开设一供进气管穿入之穿孔,且该气化箱系设置于能源液态油桶之底盖上,令能源液态油循底盖之凹沟进入气化箱内并与桶内液面等高;藉之,气体循进气管进入并经出气套筒形成大量细小气泡后排入气化箱内之能源液态油中,而大量细小气泡将上升至隔板底缘再自每片隔板之释气孔释出并沿著由数片隔板所形成之迂回路径自顶层隔板之释气孔释出并进入桶体内,令油气充份混合并提升气化程度与油气浓度;顶盖系一配合桶体内空形状且形成一阶面状之盖体,顶盖嵌设于桶体内并固设于支撑柱及进气管上,顶盖上设置一出气嘴及一注油管,该出气嘴并连接一组设有若干分流通道之分流控制箱,该分流控制箱内部成型一道主进气通道,主进气通道端部衔接一组连接顶盖出气嘴之控制阀,主进气通道在控制箱内分支形成若干分流通道,第一分流通道端部分别衔接一组以供插设软管之分流出气嘴,控制箱箱体内部对应分流通道之另侧分别开设有与所有分流通道形成互通状态之阻流螺孔,每一阻流螺孔内部均螺设一根套设有垫圈且可阻断主进气通道与分流通道,使之形成断路之阻流螺杆;顶盖对应桶体之气化箱位置处则设一组止回阀,止回阀包含一螺固于顶盖上且与桶体进气管相连接之止回接头,止回接头内部形成贯通管路,背向顶盖一端之端面凹设一环设内螺纹之阶面,阶面上设置一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外部罩覆一开口朝向止回接头管路之止回帽,止回接头之阶面内螺设一进气接头,进气接头内部同形成贯通管路,迎向顶盖一端之端面凹设一适可容置止回帽之凹槽,且进气接头之另端并连接充气泵之出气导管;低阶顶盖上设置一组充气泵,充气泵之出气导管并连接至顶盖之止回阀,止回阀底端伸入桶体内部并连结一组第二止回阀,第二止回阀底端则连接一进气管,进气管伸入气化箱底部之末端则固设一可形成极细且绵密气泡之出气套筒,出气套筒端面上开设大量连通进气管之细孔,且该出气套筒内系可塞置一弹性元件及一受弹性元件抵顶而可塞阻于进气管末端出口之球体;顶盖上并固设一组接触开关,顶盖底部对应接触开关系设置一可插入桶体内之液量侦测管,液量侦测管底部开设一入口,管内塞置一浮标,浮标之顶底端分别个设一磁铁;底盖同系一配合桶体内空形状且朝进气管一侧下倾之倾斜盖体,底盖嵌设于桶体内并固设于支撑柱底缘,且对正桶体内部之导管及出气套筒则凹设一道凹沟;又,底盖对应液量侦测管底缘之底部亦固设一接触开关;藉以上设置,以完成一能源液态油桶。其中,该充气泵内部系可另外设置一组可自动切断其电源之充气开关,该充气开关具有一盒体,盒体内部设置一组接脚分别连接电源之微动开关及一弹性元件,微动开关之凸钮及弹性元件之端面并朝向盒体之开放端,盒体开放端之端面嵌设一片可偏摆压掣微动开关凸钮及弹性元件之压板,压板朝向盒体之一面,对应微动开关之凸钮并凸设一压掣片而对应弹性元件则凸设一凸粒,盒体开放端之端面锁固一组设有进气嘴之充气单元,该充气单元于朝向压板一侧凸设一可充气膨胀鼓起之气室;藉以上设置,充气单元锁固于盒体开放端端面,弹性元件推抵压板压迫于气室外侧,令气室扁塌,藉之,回流气体自进气嘴进入充气单元之气室中,则气室将朝盒体方向膨胀鼓起并推动压板偏摆,压迫弹性元件并同时压掣微动开关之凸钮,使控制其所连接之电源形成断路。其中,该盒体系可成型一内部呈六角形内空之套筒,套筒底端之盒体壁面开设一小型透孔,套筒内塞置一螺设六角形螺帽之螺杆,螺杆之调整端头并自盒体透孔凸伸出盒体外,而弹性元件一端系套设于螺杆上,另端则抵及压板;藉之,旋动螺杆之调整端头令螺帽在套筒中位移,以改变螺帽对弹性元件之压力及弹性元件对压板之推力,具有微调功效。其中,该充气单元系包含内、外夹掣片及一夹掣于内、外夹掣片间的垫片,邻接盒体之内夹掣片上开设一穿孔,穿孔旁之外侧则设置一进气嘴,外夹掣片朝向盒体一面则凹设一连通进气嘴之容室,容室外围凹设一环嵌槽,垫片中央朝盒体隆起一穿过内夹掣片穿孔之气室,垫片朝向外夹掣片之一面并凸设一环嵌置于嵌槽内之凸环;藉之,气体自进气嘴进入外夹掣片之容室中并逐渐充满垫片之气室,令气室膨胀鼓起,以推动压板偏摆。其中,桶体前壁面接近顶缘处系可形成外张状并开设一开口,而底缘则可枢设滚轮,以便于手握住桶体开口并以滚轮为支撑进行位移;而桶体后壁面接近顶缘处之两侧系可开设有挂孔,以将桶体吊挂于壁面。本专利技术一种能源液态油桶之构造,其优点如下1、桶体1系由铝挤型挤制而成,无需经过多次辊压即可成型,不仅易于制造更可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更兼具重量较轻、外表美观等优点,更因桶体1具有开口13及滚轮14而可便于拉动及推动位移(如图28所示),而背后之挂孔15则令能源液态油桶10得挂置于壁面(如图29所示),增添使用便利性。2、桶体1内部设有气化箱4,令注入之空气与能源液态油20更能充份混合,可有效提升气化程度与油气浓度。3、桶内及顶盖2分别设置具止回作用之出气套筒64、第二止回阀6及止回阀5,避免注入过多空气导致桶内压力值过高,且充气泵7内部亦设有可自动切断电源之充气开关9,可避免压缩过量空气造成回流而影响充气泵7之使用寿命,兼具安全性与便利性。4、充气开关9具有微调功能,可视桶体1内部所需之压力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源液态油桶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构造由桶体、顶盖及底盖固设而成,其中:该桶体为一内空且上下贯通之铝挤型管状体,桶体内壁同体凸设若干用以固接顶盖及底盖之支撑柱及一道纵向鸠尾状卡榫,卡榫外部套设一侧壁凹设鸠尾状嵌槽之气化箱,该气化箱之 内部设置有数片横向隔板,每片横向隔板于相对于其上、下隔板之另侧均开设大量释气孔,且每一隔板上均开设一供进气管穿入之穿孔,且该气化箱系设置于能源液态油桶之底盖上,令能源液态油循底盖之凹沟进入气化箱内并与桶内液面等高;藉之,气体循进气管进入并经出气套筒形成大量细小气泡后排入气化箱内之能源液态油中,而大量细小气泡将上升至隔板底缘再自每片隔板之释气孔释出并沿著由数片隔板所形成之迂回路径自顶层隔板之释气孔释出并进入桶体内,以令油气充份混合并提升气化程度与油气浓度;顶盖为一配合桶体内 空形状且形成一阶面状之盖体,顶盖嵌设于桶体内并固设于支撑柱及进气管上,顶盖上设置一出气嘴及一注油管,该出气嘴并连接一组设有若干分流通道之分流控制箱,该分流控制箱内部成型一道主进气通道,主进气通道端部衔接一组连接顶盖出气嘴之控制阀,主进气通道在控制箱内分支形成若干分流通道,第一分流通道端部分别衔接一组以供插设软管之分流出气嘴,控制箱箱体内部对应分流通道之另侧分别开设有与所有分流通道形成互通状态之阻流螺孔,每一阻流螺孔内部均螺设一根套设有垫圈且可阻断主进气通道与分流通道,使之形成断路之阻流螺杆;顶盖对应桶体之气化箱位置处则设一组止回阀,止回阀包含一螺固于顶盖上且与桶体进气管相连接之止回接头,止回接头内部形成贯通管路,背向顶盖一端之端面凹设一环设内螺纹之阶面,阶面上设置一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外部罩覆一开口朝向止回接头管路之止回帽,止回接头之阶面内螺设一进气接头,进气接头内部同形成贯通管路,迎向顶盖一端之端面凹设一适可容置止回帽之凹槽,且进气接头之另端并连接充气泵之出气导管;低阶顶盖上设置一组充气泵,充气泵之出气导管并连接至顶盖之止回阀,止回阀底端伸入桶体内部并连结一组第二止回阀,第二止回阀底端则连接一进气管,进气管伸入气化箱底部之末端则固设一可形成极细且绵密气泡之出气套筒,出气套筒端面上开设大量连通进气管之细孔,且该出气套筒内系可塞置一弹性元件及一受弹性元件抵顶而可塞阻于进气管末端出口之球体;顶盖上并固设一组接触开关,顶盖底部对应接触开关系设置一可插入桶体仙之液量侦测管,液量侦测管底部开设一入口,管内塞置一浮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瑞春
申请(专利权)人:曾瑞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