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内循环生活污水处理器
本技术属于生活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双模内循环生活污水处理器。
技术介绍
现有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在不同含氧量环境下的生化反应对污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进行吸收和消化,因此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各反应池的含氧量进行实时监控,并利用曝气装置来实现含氧量的控制,各反应池一般都是独立运作,污水需要在各反应池之间反复流转,其整个控制过程较为繁琐,且系统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实现小规模分散式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管理简单、运转效率高的双模内循环生活污水处理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模内循环生活污水处理器,包括池体,所述池体被隔板分隔为缺氧区、好氧区和MBR集水过滤区,所述好氧区和MBR集水过滤区位于同一水层,且两者位于池体下半部,所述缺氧区位于池体上半部,所述MBR集水过滤区的上端与缺氧区连通,所述MBR集水过滤区与好氧区通过格栅状的共用壁彼此连通,所述缺氧区通过竖直通道与好氧区底部连通,所述MBR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模内循环生活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0),所述池体(10)被隔板分隔为缺氧区(11)、好氧区(12)和MBR集水过滤区(13),所述好氧区(12)和MBR集水过滤区(13)位于同一水层,且两者位于池体(10)下半部,所述缺氧区(11)位于池体(10)上半部,所述MBR集水过滤区(13)的上端与缺氧区(11)连通,所述MBR集水过滤区(13)与好氧区(12)通过格栅状的共用壁彼此连通,所述缺氧区(11)通过竖直通道(14)与好氧区(12)底部连通,所述MBR集水过滤区(13)和好氧区(12)的底部设有曝气阵列(15),所述缺氧区(11)内设有缺氧生物膜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内循环生活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0),所述池体(10)被隔板分隔为缺氧区(11)、好氧区(12)和MBR集水过滤区(13),所述好氧区(12)和MBR集水过滤区(13)位于同一水层,且两者位于池体(10)下半部,所述缺氧区(11)位于池体(10)上半部,所述MBR集水过滤区(13)的上端与缺氧区(11)连通,所述MBR集水过滤区(13)与好氧区(12)通过格栅状的共用壁彼此连通,所述缺氧区(11)通过竖直通道(14)与好氧区(12)底部连通,所述MBR集水过滤区(13)和好氧区(12)的底部设有曝气阵列(15),所述缺氧区(11)内设有缺氧生物膜填料(111),好氧区(12)内设有好氧生物膜填料(121),MBR集水过滤区(13)内设有MBR组件(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内循环生活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BR集水过滤区(13)的上端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拱形设置的集气罩(132),所述集气罩(132)的顶部设有排气管路(16),所述排气管路(16)上端口连通至池体(10)外部且该上端口的高度高于池体(10)内污水液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内循环生活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132)旁侧设有与集气罩(132)间隔设置的集流板(133),所述集流板(133)的下端与好氧区(12)顶部隔板连通,集流板(133)的上端向池体(10)中心逐渐收拢设置且集流板(133)的上端不闭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遵琪,钟灵,赵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清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