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室食品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756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腔室食品罐,包括主罐体,主罐体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主罐体的内部连接有副罐体,副罐体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第二底板和第一底板贴合,第二侧板与第一底板垂直,副罐体盖合有副罐盖,副罐盖的大小与第二底板相同,副罐体的高度高于主罐体,主罐体盖合有主罐盖,主罐盖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第二侧板的外壁贴合。相比于现有的食品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满足多口味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倾倒食物以快速取出食品,并且不需倒出的食品不会掉落,不同的食物之间不会混合串味;外腔体环绕内腔体的结构能够起到保温食品的作用,提升了食品罐的功能性;副罐体可脱离主罐体单独使用,使得本食品罐在携带和进餐中都相当便利。

A multi chamber food c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腔室食品罐
本技术涉及食品容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腔室食品罐。
技术介绍
现有的食品罐,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口味需求,会在罐体内部设置隔板,各种食物之间互不接触,保证了食物不串味的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口味需求,但是这种食品罐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食物的取用不方便,当打开罐盖之后,所有的食物都会被打开,当需要将食物转移至碗或盘等容器时,只能通过勺子慢慢的舀出而不能倾倒,二、功能较为单一,除了能盛放多种食物之外无其他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腔室食品罐,包括主罐体,所述主罐体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所述主罐体的内部连接有副罐体,所述副罐体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底板和第一底板贴合,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所述副罐体盖合有副罐盖,所述副罐盖的大小与第二底板相同,所述副罐体的高度高于所述主罐体,所述主罐体盖合有主罐盖,所述主罐盖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壁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副罐体的中轴线与主罐体的中轴线重合。进一步的,所述副罐体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底板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是与第一底板相垂直的空心圆柱体,所述固定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平齐,所述固定件的内壁和所述副罐体的外壁均设置有螺纹,所述副罐体与固定件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主罐盖相抵。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主罐盖铰接有卡扣,所述卡块和卡扣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上端以及副罐盖的侧面均设置有若干圆环凸起,所述副罐盖和副罐体通过所述圆环凸起可拆卸的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相比于现有的食品罐,本技术在满足多口味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倾倒食物以快速取出食品,并且不需倒出的食品不会掉落,不同的食物之间不会混合串味;外腔体环绕内腔体的结构能够起到保温食品的作用,提升了食品罐的功能性;副罐体可脱离主罐体单独使用,使得本食品罐在携带和进餐中都相当便利。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腔室食品罐半剖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腔室食品罐俯视示意图。图中:1-主罐体、11-第一底板、12-第一侧板、13-主罐盖、2-副罐体、21-第二底板、22-第二侧板、23-副罐盖、3-螺纹、4-固定件、5-圆环凸起、6-密封圈、7-卡块、71-卡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腔室食品罐,包括主罐体1,所述主罐体1包括第一底板11和第一侧板12,所述主罐体1的内部连接有副罐体2,所述副罐体2包括第二底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二底板21和第一底板11贴合,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第一底板11垂直,所述副罐体2盖合有副罐盖23,所述副罐盖23的大小与第二底板21相同,所述副罐体2的高度高于所述主罐体1,所述主罐体1盖合有主罐盖13,所述主罐盖13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侧板22的外壁贴合。主罐体1内部设置有副罐体2,副罐体2单独围成的一个内腔体,主罐体1的第一侧板12围绕副罐体2的内腔体形成一个外腔体,主罐体1和副罐体2均配备有罐盖,副罐体2的高度高于主罐体1的高度,主罐体1的罐盖开设有通孔并且通孔的形状与副罐体2的外壁形状相同,取出和盖合主罐盖13时需要先将主罐盖13的通孔套合在副罐体2的外壁,然后再通过滑动主罐盖13完成主罐体1的开启和关闭。副罐体2用于盛放饭菜等固体类食物,主罐体1用于盛放汤粥等液体类食物,主罐体1和副罐体2都各自盖合有罐盖,将罐体进行倾倒以快速取出食品时,不需倒出的食品被罐盖阻隔,因此能保证食物不混合不串味,另外,主罐体1与副罐体2围成的外腔体围绕着副罐体2的内腔体,主罐体1中盛放的汤粥类食品的热量能够对副罐体2中的食物进行保温,当仅使用副罐体2盛放食物时,可往主罐体1中加入热水,同样能达到保温食物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副罐体2的中轴线与主罐体1的中轴线重合。副罐体2设置在主罐体1的最中央处,能使得外腔体的空间更加均匀,使用时更加方便,同时使得食品罐的整体更加美观。进一步的,所述副罐体2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底板11固定连接有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是与第一底板11相垂直的空心圆柱体,所述固定件4的顶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2的顶端平齐,所述固定件4的内壁和所述副罐体2的外壁均设置有螺纹3,所述副罐体2与固定件4通过螺纹3连接。副罐体2与固定件4通过螺纹3可拆卸的连接,在进餐、放置食物、取出食物时可旋转副罐体2以取出,单独使用副罐体2,更加方便舒适,在携带食品罐时将副罐体2与固定件4连接,更加便于携带。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与所述主罐盖13相抵。密封圈6与所述主罐盖13相抵,提升主罐盖13和固定件4之间的密封性,防止主罐体1中的食品漏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12固定连接有卡块7,所述主罐盖13铰接有卡扣71,所述卡块7和卡扣71相配合。通过卡扣71锁紧卡块7,能够将主罐盖13牢固盖合主罐体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板22的内壁上端以及副罐盖23的侧面均设置有若干圆环凸起5,所述副罐盖23和副罐体2通过所述圆环凸起5可拆卸的连接。盖合副罐体2时,下压副罐盖23,将副罐盖23的圆环凸起5卡进副罐体2罐口处的圆环凸起5中,即可盖紧副罐体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相比于现有的食品罐,本技术在满足多口味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倾倒食物以快速取出食品,并且不需倒出的食品不会掉落,不同的食物之间不会混合串味;外腔体环绕内腔体的结构能够起到保温食品的作用,提升了食品罐的功能性;副罐体2可脱离主罐体1单独使用,使得本食品罐在携带和进餐中都相当便利。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腔室食品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罐体(1),所述主罐体(1)包括第一底板(11)和第一侧板(12),所述主罐体(1)的内部连接有副罐体(2),所述副罐体(2)包括第二底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二底板(21)和第一底板(11)贴合,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第一底板(11)垂直,所述副罐体(2)盖合有副罐盖(23),所述副罐盖(23)的大小与第二底板(21)相同,所述副罐体(2)的高度高于所述主罐体(1),所述主罐体(1)盖合有主罐盖(13),所述主罐盖(13)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侧板(22)的外壁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腔室食品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罐体(1),所述主罐体(1)包括第一底板(11)和第一侧板(12),所述主罐体(1)的内部连接有副罐体(2),所述副罐体(2)包括第二底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二底板(21)和第一底板(11)贴合,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第一底板(11)垂直,所述副罐体(2)盖合有副罐盖(23),所述副罐盖(23)的大小与第二底板(21)相同,所述副罐体(2)的高度高于所述主罐体(1),所述主罐体(1)盖合有主罐盖(13),所述主罐盖(13)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侧板(22)的外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腔室食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罐体(2)的中轴线与主罐体(1)的中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腔室食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罐体(2)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底板(11)固定连接有固定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华全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众博智造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