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47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5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折弯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人工疲惫会影响加工精度和加工数量的问题。包括折弯机,所述折弯机的前方固定安装有机器人滑轨,所述机器人滑轨上滑动安装有机器人,所述机器人上转动安装有抓手,所述机器人滑轨的前方放置有托盘,所述折弯机和机器人均电连接有操控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折弯机和可移动的机器人的配合,不仅实现了钣金件的自动折弯,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对中台能够使机器人更加准确的抓取板料;通过换手架,可以实现板料多边折弯和翻面折弯,通过机器人折弯单元,能够满足多种工件的自动折弯。

CNC robot bend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
本技术涉及畜牧养殖设备
,具体是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
技术介绍
在畜牧养殖设备生产领域中,经常会生产护蛋板、挡粪板、料斗等通过钣金工艺制造而成的产品,而钣金工艺是一种针对金属薄板的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折、焊接、铆接、拼接等工艺,钣金件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零件的厚度相同,通过钣金工艺加工出的产品叫做钣金件,钣金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折弯来形成所需要的产品形状。目前,钣金折弯通常是使用折弯机进行折弯的,折弯机在折弯板料时一般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由于板料较薄,容易划伤操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在折弯时,往往需两个以上的人协作才能完成折弯,而且操作人员工作时间长了容易产生疲惫,从而在生产过程中会影响折弯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数量。因此,本技术提供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折弯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人工疲惫会影响加工精度和加工数量的问题。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机,所述折弯机的前方固定安装有机器人滑轨,所述机器人滑轨上滑动安装有机器人,所述机器人上转动安装有抓手,所述机器人滑轨的前方放置有托盘,所述折弯机和机器人均电连接有操控台。优选的,所述折弯机,包括方形外框,所述方形外框前端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受力板,方形外框前端面的上端上下滑动安装有刀架,所述受力板的顶面上开有V形凹槽,所述刀架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压刀。优选的,所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底座,机器人底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手臂,第一手臂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手臂,第二手臂上转动安装有第三手臂,第三手臂上转动安装有第四手臂,第四手臂上转动安装有第五手臂,第五手臂上转动安装有抓手。优选的,所述机器人底座底部转动安装有多个移动轮,所述机器人滑轨上开有拖链槽,机器人滑轨的顶面开有位于拖链槽两侧的滑槽,多个所述移动轮转动并滑动安装在滑槽内。优选的,所述抓手上安装有多个气动吸盘和多个气动夹钳。优选的,所述托盘,包括原料托盘和成品托盘。优选的,所述折弯单元外围固定安装有安全护网,所述操控台放置于安全护网外。本技术通过折弯机和可移动的机器人的配合,不仅实现了钣金件的自动折弯,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对中台能够使机器人更加准确的抓取板料;通过换手架,可以实现板料多边折弯和翻面折弯,通过机器人折弯单元,能够满足多种工件的自动折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折弯机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机器人安装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机器人滑轨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机器人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抓手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成品a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9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一,本技术为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机1,折弯机1的选择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来确定,折弯机1固定在生产区域的地面上,所述折弯机1的前方安装有横向固定的机器人滑轨2,机器人滑轨2为长方体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机器人滑轨2上滑动安装有机器人3,机器人3能够在机器人滑轨2上做左右往复移动,机器人滑轨2与折弯机1之间的距离要小于机器人3的最大工作范围,使得机器人3在机器人滑轨2上滑动时,可以和折弯机1配合折弯,所述机器人3上转动安装有抓手4,抓手4能够在机器人3上转动,当抓手4抓取板料折弯时,板料被折弯机1折出一定角度后,抓手4能够跟随板料而变化角度,从而始终抓取住板料,所述机器人滑轨2的前方放置有托盘5,托盘5的位置要在机器人3的最大工作范围内,托盘5上放置有板料和成品,机器人3首先滑动至托盘5处抓取板料,然后滑动至折弯机1的折弯区域中间进行折弯,折弯完成后,机器人3再滑动至托盘5处放下成品,然后再抓取下一张板料进行折弯,所述折弯机1和机器人3均电连接有操控台6,操控台6的位置要在机器人3的最大工作范围之外,通过操控台6控制折弯机1和机器人3,在使用折弯机1和机器人3进行折弯之前,需要在控制台6内根据所需折弯的工件,输入不同的控制程序,折弯机1和机器人3的控制程序为现有程序,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折弯机1,包括方形外框101,方形外框101固定在地面上,可通过螺栓固定,也可采用其他常用固定方式,所述方形外框101前端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受力板102,所述受力板102可焊接在方形外框101上,机器人3抓取的板料首先会送至受力板102上,方形外框101前端面的上端上下滑动安装有刀架103,刀架103能够在方形外框101上上下滑动,刀架103连接有液压缸,此液压缸连接控制台6,所述受力板102的顶面上开有V形凹槽104,V形凹槽104可以使板料压出不同的角度,所述刀架103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压刀105,当刀架103上下滑动时,压刀105随之也上下滑动,当机器人3将板料送至受力板102上时,启动液压缸,使刀架103向下移动,压刀105将板料压至V形凹槽104内并使板料形成一定角度,按照压刀105压的力道不同,板料所折弯出的角度也不同。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机器人3,包括机器人底座301,机器人底座301滑动安装在机器人滑轨2上,机器人底座301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手臂302,第一手臂302能够在机器人底座301上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一手臂302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转动能够实现第一手臂302的转动,第一手臂302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手臂303,第二手臂303呈弓形,其下端转动安装在第一手臂302上,第二手臂303能够在第一手臂302上上下摆动,第二手臂303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转动能够实现第二手臂303的摆动,第二手臂303的上端转动安装有第三手臂304,第三手臂304能够在第二手臂303上上下摆动,第三手臂304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转动能够实现第三手臂304的摆动,第三手臂304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四手臂305,第四手臂305能够在第三手臂304上上下摆动,第四手臂305连接有第四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转动能够实现第四手臂305的摆动,第四手臂305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五手臂306,第五手臂306能够在第四手臂305上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五手臂306连接有第五驱动电机,第五驱动电机转动能够实现第五手臂306的转动,第五手臂306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抓手4,抓手4能够在第五手臂306上上下摆动,抓手4连接抓手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机(1),所述折弯机(1)的前方固定安装有机器人滑轨(2),所述机器人滑轨(2)上滑动安装有机器人(3),所述机器人(3)上转动安装有抓手(4),所述机器人滑轨(2)的前方放置有托盘(5),所述折弯机(1)和机器人(3)均电连接有操控台(6)。/n

【技术特征摘要】
1.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机(1),所述折弯机(1)的前方固定安装有机器人滑轨(2),所述机器人滑轨(2)上滑动安装有机器人(3),所述机器人(3)上转动安装有抓手(4),所述机器人滑轨(2)的前方放置有托盘(5),所述折弯机(1)和机器人(3)均电连接有操控台(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1),包括方形外框(101),所述方形外框(101)前端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受力板(102),方形外框(101)前端面的上端上下滑动安装有刀架(103),所述受力板(102)的顶面上开有V形凹槽(104),所述刀架(103)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压刀(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控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3),包括机器人底座(301),机器人底座(301)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手臂(302),第一手臂(302)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手臂(303),第二手臂(303)上转动安装有第三手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唯真张志辉刘圆胡滨李旭杨海辉杜红伟张卫杰孙志强寇向阳宋冰炎李晨毛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万华畜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