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装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8388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5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熄焦装焦系统,包括干熄炉和焦罐,其中,干熄炉用于进行干熄焦工艺,并在干熄炉的顶部设置有装焦口;焦罐装运从焦炉中排出的红焦,并在焦罐的底部设置有排出口,且排出口能够与装焦口密封连接;并在排出口中设置有布料部件,布料部件用于密封排出口,并能够在排出口与装焦口密封连接后与排出口分离,以使焦罐中的红焦能够依次经过排出口和装焦口进入干熄炉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干熄焦装焦系统,能够避免装焦过程中空气进入干熄炉内,从而降低烧损率,并能够避免粉尘向外扩散,降低能源的消耗,从而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降低生产成本。

CDQ charg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熄焦装焦系统
本技术涉及干熄焦
,具体地,涉及一种干熄焦装焦系统。
技术介绍
干熄焦技术从引进至今,红焦装入系统一直沿用装入装置配合高温烟气环境除尘装置的方式。在干熄炉上设置有装入装置,装入装置为漏斗状结构,其一端与干熄炉内连通,且该端通过设置在干熄炉上的水封槽与干熄炉密封配合,另一端为敞口状,红焦装在焦罐中。在向干熄炉中装入红焦的过程中,通过开启焦罐底部的阀门,使红焦自焦罐的底部,经过装入装置的敞口倾倒至装入装置中,以通过装入装置将红焦输送至干熄炉中,并且,在装焦的过程中,干熄炉内需要保证微正压装焦,以避免空气进入干熄炉造成焦炭的烧损。但是,现今的红焦装入系统属于敞口系统,即,装入装置的另一端为敞口状,且在装焦的过程中不与焦罐密封配合,这就导致在装焦的过程中,仍然会有空气进入干熄炉内,造成焦炭的烧损,并且,为了避免红焦装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向外扩散,还需要配合高温烟气环境除尘装置,对装入装置的敞口端进行吹风,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干熄焦装焦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熄焦装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熄炉和焦罐,其中,所述干熄炉用于进行干熄焦工艺,并在所述干熄炉的顶部设置有装焦口;所述焦罐装运从焦炉中排出的红焦,并在所述焦罐的底部设置有排出口,且所述排出口能够与所述装焦口密封连接;/n并在所述排出口中设置有布料部件,所述布料部件用于密封所述排出口,并能够在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装焦口密封连接后与所述排出口分离,以使所述焦罐中的所述红焦能够依次经过所述排出口和所述装焦口进入所述干熄炉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熄焦装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熄炉和焦罐,其中,所述干熄炉用于进行干熄焦工艺,并在所述干熄炉的顶部设置有装焦口;所述焦罐装运从焦炉中排出的红焦,并在所述焦罐的底部设置有排出口,且所述排出口能够与所述装焦口密封连接;
并在所述排出口中设置有布料部件,所述布料部件用于密封所述排出口,并能够在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装焦口密封连接后与所述排出口分离,以使所述焦罐中的所述红焦能够依次经过所述排出口和所述装焦口进入所述干熄炉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装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熄焦装焦系统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布料部件配合,用于将所述布料部件和所述焦罐共同托升,或将所述焦罐下降至所述干熄炉上,以使所述焦罐由所述干熄炉承载,且在所述干熄炉承载所述焦罐之后,能够单独带动所述布料部件上升或者下降,以使所述布料部件进入所述装焦口中,或与所述排出口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熄焦装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承托件,其中,所述承托件与所述布料部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提供升降驱动力,并能够与所述承托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熄焦装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与所述焦罐连接,并与所述承托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先贺董兴宏张坤有白福泉孙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