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过滤罐式和箱式相结合的给水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113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过滤罐式和箱式相结合的给水仓,涉及给水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结构、固定安装于支撑结构上的集水箱、高压储水罐体、连接管路结构,集水箱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对开口,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位于集水箱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大杂质收集箱,大杂质收集箱的侧部伸出一带有第一电磁阀的第一连接管与开口位置相连通;两开口之间安装有一震动过滤板机构,震动过滤板机构包括安装于两所述开口之间的倒“V”字形过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的给水水仓,给水和过滤效率低,自动化水平低,不能够高效的处理初级供给水源中的杂质问题。

A kind of water supply bin with high efficiency filter tank and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过滤罐式和箱式相结合的给水仓
本技术属于给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过滤罐式和箱式相结合的给水仓。
技术介绍
在市政水网中,初级供入至自来水厂中的水源来自不同的区域和地点,如江河湖泊、山泉或地下水,初级供给的水源中会含有大颗粒杂质或垃圾,对这些水源在进入水厂之前需要通过给水仓进行过滤操作,将水源中的泥沙、杂质和垃圾与水源进行初步过滤,现有的给水仓采用单独的罐式或者箱式的给水仓进行供水,给水和过滤效率低,自动化水平低,不能够高效的处理初级供给水源中的杂质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高效过滤罐式和箱式相结合的给水仓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过滤罐式和箱式相结合的给水仓,通过在支撑结构上固定安装集水箱和高压储水罐体,集水箱和高压储水罐体之间通过安装有过滤网和排污支管的连接管路结构相连,过滤网和排污支管对初级供给水源中的小杂质进行收集,集水箱内安装有由倒“V”字形过滤板、电机、连杆机构组成的震动过滤板机构,集水箱的两侧通过安装有电磁阀的第一连接管与大杂质收集箱相连通对大杂质进行收集,高压储水罐体底部连通有一正对于高压储水罐体内的滤板下方的与自来水厂管路相连的第二连接管,解决了目前的给水水仓,给水和过滤效率低,自动化水平低,不能够高效的处理初级供给水源中的杂质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高效过滤罐式和箱式相结合的给水仓,包括支撑结构、固定安装于支撑结构上的集水箱、高压储水罐体、连接管路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垂直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上表面的支撑立柱、固定安装于支撑立柱上表面的第二支撑板、垂直设置于第二支撑板底部带有防滑橡胶垫的支撑腿;所述集水箱固定安装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集水箱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对开口,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位于集水箱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大杂质收集箱,所述大杂质收集箱的侧部伸出一带有第一电磁阀的第一连接管与开口位置相连通;两所述开口之间安装有一震动过滤板机构,所述震动过滤板机构包括安装于两所述开口之间的倒“V”字形过滤板,所述倒“V”字形过滤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与开口滑动配合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一铰接块;所述开口的底部开设有一腔室,所述腔室的底部设置有一电机,所述铰接块与电机之间通过一连杆机构相连;所述集水箱的底部连通有一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高压储水罐体,所述高压储水罐体的底部连通有一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两所述高压储水罐体底部连通的第三连接管分别与第一排污主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污主管位于两高压储水罐体之间,所述第一排污主管一端与市政污水管道相连通,两所述高压储水罐体底部连通的第二连接管一端分别与自来水厂管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路结构包括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与两高压储水罐体之间的两第二出水管、设置于两高压储水罐体之间的第二排污主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高压储水罐体顶面的连接口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出水管内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出水管与第二排污主管之间通过第一排污支管和第二排污支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污支管的一端与第二出水管中第一过滤网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污支管的一端与第二出水管中第二过滤网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污主管的一端与市政污水管道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水主管,所述进水主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倒“V”字形过滤板的表面均布开设有第一栅孔,所述第一栅孔的直径为0.1~0.2cm。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箱的内底部位于第一出水管与集水箱相连通位置的两侧设置有引流坡板;所述第一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表面均布开设有第一筛孔,所述第一筛孔的孔径为0.05~0.1cm;所述第一排污支管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网的表面均布开设有第二筛孔,所述第二筛孔的孔径为0.02~0.05cm;所述第二排污支管上安装有第五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污主管上安装有第六电磁阀;所述第二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七电磁阀;所述第三连接管上安装有第八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高压储水罐体的内底壁与内侧壁之间倾斜设置有一滤板;所述滤板位于第二连接管的正上方;所述滤板的表面均布开设有滤孔,所述滤孔的孔径为0.01~0.02cm。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支撑结构上固定安装集水箱和高压储水罐体,集水箱和高压储水罐体之间通过安装有过滤网和排污支管的连接管路结构相连,过滤网和排污支管对初级供给水源中的小杂质进行收集,集水箱内安装有由倒“V”字形过滤板、电机、连杆机构组成的震动过滤板机构,集水箱的两侧通过安装有电磁阀的第一连接管与大杂质收集箱相连通对大杂质进行收集,高压储水罐体底部连通有一正对于高压储水罐体内的滤板下方的与自来水厂管路相连的第二连接管,具有给水和过滤效率高,给水自动化水平高,能够高效的处理初级供给水源中杂质的优点。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效过滤罐式和箱式相结合的给水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集水箱,101-进水主管,1011-第二电磁阀,102-开口,103-倒“V”字形过滤板,1031-第一栅孔,1032-连接块,1033-铰接块,104-电机,1041-连杆机构,105-大杂质收集箱,1051-第一连接管,1052-第一电磁阀,106-引流坡板,107-第一出水管,108-第二支撑板,2-高压储水罐体,201-连接口,202-滤板,203-第二连接管,2031-第七电磁阀,204-第三连接管,2041-第八电磁阀,205-第一排污主管,206-自来水厂管路,3-连接管路结构,301-第二排污支管,3011-第五电磁阀,302-第一排污支管,3021-第四电磁阀,303-第二出水管,3031-第一过滤网,3032-第二过滤网,304-第二排污主管,3041-第六电磁阀,4-第一支撑板,401-支撑立柱,402-支撑腿,4021-防滑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过滤罐式和箱式相结合的给水仓,包括支撑结构、固定安装于支撑结构上的集水箱(1)、高压储水罐体(2)、连接管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n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4)、垂直设置于第一支撑板(4)上表面的支撑立柱(401)、固定安装于支撑立柱(401)上表面的第二支撑板(108)、垂直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8)底部带有防滑橡胶垫(4021)的支撑腿(402);/n所述集水箱(1)固定安装于第二支撑板(108)的上表面,所述集水箱(1)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对开口(102),所述第二支撑板(108)的上表面位于集水箱(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大杂质收集箱(105),所述大杂质收集箱(105)的侧部伸出一带有第一电磁阀(1052)的第一连接管(1051)与开口(102)位置相连通;/n两所述开口(102)之间安装有一震动过滤板机构,所述震动过滤板机构包括安装于两所述开口(102)之间的倒“V”字形过滤板(103),所述倒“V”字形过滤板(10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与开口(102)滑动配合的连接块(1032),所述连接块(1032)的底部设置有一铰接块(1033);所述开口(102)的底部开设有一腔室,所述腔室的底部设置有一电机(104),所述铰接块(1033)与电机(104)之间通过一连杆机构(1041)相连;所述集水箱(1)的底部连通有一第一出水管(107);/n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高压储水罐体(2),所述高压储水罐体(2)的底部连通有一第二连接管(203)和第三连接管(204),两所述高压储水罐体(2)底部连通的第三连接管(204)分别与第一排污主管(205)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污主管(205)位于两高压储水罐体(2)之间,所述第一排污主管(205)一端与市政污水管道相连通,两所述高压储水罐体(2)底部连通的第二连接管(203)一端分别与自来水厂管路(206)相连通;/n所述连接管路结构(3)包括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107)与两高压储水罐体(2)之间的两第二出水管(303)、设置于两高压储水罐体(2)之间的第二排污主管(304),所述第二出水管(303)的一端与高压储水罐体(2)顶面的连接口(201)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出水管(303)内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网(3031)和第二过滤网(3032),所述第二出水管(303)与第二排污主管(304)之间通过第一排污支管(302)和第二排污支管(301)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污支管(302)的一端与第二出水管(303)中第一过滤网(303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污支管(301)的一端与第二出水管(303)中第二过滤网(303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污主管(304)的一端与市政污水管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过滤罐式和箱式相结合的给水仓,包括支撑结构、固定安装于支撑结构上的集水箱(1)、高压储水罐体(2)、连接管路结构(3),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4)、垂直设置于第一支撑板(4)上表面的支撑立柱(401)、固定安装于支撑立柱(401)上表面的第二支撑板(108)、垂直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8)底部带有防滑橡胶垫(4021)的支撑腿(402);
所述集水箱(1)固定安装于第二支撑板(108)的上表面,所述集水箱(1)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一对开口(102),所述第二支撑板(108)的上表面位于集水箱(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大杂质收集箱(105),所述大杂质收集箱(105)的侧部伸出一带有第一电磁阀(1052)的第一连接管(1051)与开口(102)位置相连通;
两所述开口(102)之间安装有一震动过滤板机构,所述震动过滤板机构包括安装于两所述开口(102)之间的倒“V”字形过滤板(103),所述倒“V”字形过滤板(10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与开口(102)滑动配合的连接块(1032),所述连接块(1032)的底部设置有一铰接块(1033);所述开口(102)的底部开设有一腔室,所述腔室的底部设置有一电机(104),所述铰接块(1033)与电机(104)之间通过一连杆机构(1041)相连;所述集水箱(1)的底部连通有一第一出水管(107);
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高压储水罐体(2),所述高压储水罐体(2)的底部连通有一第二连接管(203)和第三连接管(204),两所述高压储水罐体(2)底部连通的第三连接管(204)分别与第一排污主管(205)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污主管(205)位于两高压储水罐体(2)之间,所述第一排污主管(205)一端与市政污水管道相连通,两所述高压储水罐体(2)底部连通的第二连接管(203)一端分别与自来水厂管路(206)相连通;
所述连接管路结构(3)包括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107)与两高压储水罐体(2)之间的两第二出水管(303)、设置于两高压储水罐体(2)之间的第二排污主管(304),所述第二出水管(303)的一端与高压储水罐体(2)顶面的连接口(201)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出水管(303)内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网(3031)和第二过滤网(3032),所述第二出水管(303)与第二排污主管(304)之间通过第一排污支管(302)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和兵张欢张凯翟宗旭刘和平徐中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明泉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