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细胞采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878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细胞采集设备,包括采集组件和调控组件,所述采集组件包括针头、套筒、顶板、立柱和开口,所述针头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并位于所述套筒的底端,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套筒内部,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所述顶板和所述活塞分别位于所述立柱的两端,且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提杆开始上升,内杆随着提杆的上升而进行上升,衔接块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内杆,并通过转轴在立柱内部转动,进而内杆的上升拉动衔接块在转轴上进行转动,随着衔接块的移动,便可将立柱内部的肝素倒入套筒内部,进而与套筒内部所采集的血液相混合,进而达到血液不凝固的现象,整个过程简单易操作,能够更加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间接增加了干细胞的采集率。

A stem cell coll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细胞采集设备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干细胞采集设备。
技术介绍
干细胞即为起源细胞,干细胞是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简单来讲,它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动物的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干细胞存在于血液中,目前市场上的血液采集大多是通过针管进行采集,并且在采集时,血液易出现凝固的现象,一般在采集血液后工作人员需要向血液中添加肝素进行防凝结,工序繁琐,造成干细胞采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干细胞采集设备,旨在解决在采集时,血液易出现凝固的现象,一般在采集血液后工作人员需要向血液中添加肝素进行防凝结,工序繁琐,造成干细胞采集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干细胞采集设备,包括采集组件和调控组件,所述采集组件包括针头、套筒、顶板、立柱和开口,所述针头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并位于所述套筒的底端,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套筒内部,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所述顶板和所述活塞分别位于所述立柱的两端,且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调控组件包括提杆、内杆、衔接块和转轴,所述提杆和衔接块分别位于所述内杆的两端,且所述提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杆,所述衔接块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且所述内杆位于所述立柱内部,且所述衔接块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并位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内部开设内腔和开口,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立柱底部,并与所述衔接块相对应。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内部填充有肝素。优选的,所述调控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内腔相适配,且所述密封盖螺接于所述立柱,并位于所述立柱的一端。优选的,所述调控组件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并位于所述立柱内部。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杆,并位于所述内杆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调控组件还包括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位于两个所述限位环之间,且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限位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干细胞采集设备,通过设置内杆、提杆、衔接块和转轴,在使用的过程中,当使用者在对血液进行抽取之后,使用者便可拉动提杆,提杆开始上升,同时,内杆随着提杆的上升而进行上升,并且,衔接块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内杆,并通过转轴在立柱内部转动,进而内杆的上升拉动衔接块在转轴上进行转动,随着衔接块的移动,便可将立柱内部的肝素倒入套筒内部,进而与套筒内部所采集的血液相混合,进而达到血液不凝固的现象,并且,整个过程简单易操作,能够更加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间接增加了干细胞的采集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采集组件;11、针头;12、套筒;13、顶板;14、立柱;15、活塞;16、内腔;17、开口;2、调控组件;21、密封盖;22、提杆;23、内杆;24、限位环;25、拉伸弹簧;26、衔接块;27、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方案:一种干细胞采集设备,包括采集组件1和调控组件2,采集组件1包括针头11、套筒12、顶板13、立柱14和开口17,针头11固定连接于套筒12,并位于套筒12的底端,活塞15位于套筒12内部,并滑动连接于套筒12,顶板13和活塞15分别位于立柱14的两端,且均固定连接于立柱14,调控组件2包括提杆22、内杆23、衔接块26和转轴27,提杆22和衔接块26分别位于内杆23的两端,且提杆22固定连接于内杆23,衔接块26转动连接于转轴27,且内杆23位于立柱14内部,且衔接块26转动连接于转轴27,并位于转轴27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转轴27设有两个,另外一个转轴27位于内杆23的一端,当内杆23在提杆22的作用下开始上升时,内杆23的上升拉动衔接块26开始转动,进而在转轴27的作用下,能够使内杆23的上升顺利拉动衔接块26开始转动,并且,在杠杆原理下,以其中一个转轴27作为支点,便可使衔接块26远离内杆23的一端开始移动,进而将内腔16的开口17打开,使肝素能够顺利的倒入套筒12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血液干细胞进行采集时,首先,使用者将针头11插入人体的血管内部,随后拉动的顶板13,由于顶板13固定连接于立柱14,通过顶板13的拉动带动立柱14开始上升移动,进入带动活塞15在套筒12内部的滑动,并产生吸力,将血液从人体血管的内部抽入道套筒12内部,当抽取完毕时,使用者便可拉动提杆22,提杆22开始上升,同时,内杆23随着提杆22的上升而进行上升,并带动拉伸弹簧25开始拉伸,并且,衔接块26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内杆23,并通过转轴27在立柱14内部转动,由于转轴27设有两个,另外一个转轴27位于内杆23的一端,当内杆23在提杆22的作用下开始上升时,内杆23的上升拉动衔接块26开始转动,进而在转轴27的作用下,能够使内杆23的上升顺利拉动衔接块26开始转动,并且,在杠杆原理下,以其中一个转轴27作为支点,便可使衔接块26远离内杆23的一端开始移动,进而将内腔16的开口17打开,使肝素能够顺利的倒入套筒12内部,进而与套筒12内部所采集的血液相混合,进而达到血液不凝固的现象,并且,整个过程简单易操作,能够更加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间接增加了干细胞的采集率,当肝素在倒入一定量时,使用者便可松开提杆22,立柱14内部的拉伸弹簧25开始复位,并在限位环24的支撑下,带动内杆23开始下降复位,同时,带动衔接块26开始复位,对开口17进行密封,进而便可阻止肝素的继续倒出。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细胞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组件(1)和调控组件(2),所述采集组件(1)包括针头(11)、套筒(12)、顶板(13)、立柱(14)和开口(17),所述针头(11)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12),并位于所述套筒(12)的底端,活塞(15)位于所述套筒(12)内部,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12),所述顶板(13)和所述活塞(15)分别位于所述立柱(14)的两端,且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14),/n所述调控组件(2)包括提杆(22)、内杆(23)、衔接块(26)和转轴(27),所述提杆(22)和衔接块(26)分别位于所述内杆(23)的两端,且所述提杆(22)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杆(23),所述衔接块(26)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27),且所述内杆(23)位于所述立柱(14)内部,且所述衔接块(26)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27),并位于所述转轴(27)的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细胞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组件(1)和调控组件(2),所述采集组件(1)包括针头(11)、套筒(12)、顶板(13)、立柱(14)和开口(17),所述针头(11)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12),并位于所述套筒(12)的底端,活塞(15)位于所述套筒(12)内部,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12),所述顶板(13)和所述活塞(15)分别位于所述立柱(14)的两端,且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14),
所述调控组件(2)包括提杆(22)、内杆(23)、衔接块(26)和转轴(27),所述提杆(22)和衔接块(26)分别位于所述内杆(23)的两端,且所述提杆(22)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杆(23),所述衔接块(26)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27),且所述内杆(23)位于所述立柱(14)内部,且所述衔接块(26)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27),并位于所述转轴(27)的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细胞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4)的内部开设内腔(16)和开口(17),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开口(17)位于所述立柱(14)底部,并与所述衔接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雷吴敏马勤华徐若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