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83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抗皱网层,基材层的上表面均布设置有多个纳米抗菌凸块;所述纳米抗菌凸块位于抗皱网层内的网格内,纳米抗菌凸块与抗皱网层配合使用;所述抗皱网层为抗皱聚酯纤维层;所述抗皱网层的上表面与离型层的下表面粘接,离型层的上表面与第一隔热层的下表面粘接,第一隔热层的上表面与第二隔热层的下表面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阻水层和第二阻水层,由于第一阻水层和第二阻水层为防水膜,防水膜能够对外界的油污和水渍进行隔绝,避免了图文层被油污和水渍污染,从而保证了图文层的清晰度。

A waterproof heat transfer printing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
本技术涉及热转印印花膜
,具体是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
技术介绍
现有热转印印花膜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防水性有待提升;第二,在日常生活中,热转印印花膜容易被油污和水渍等污染,从而使热转印印花膜上的图文被污染;第三,现有的热转印印花膜不具备抗菌性和隔热性,在长时间放置后表面其表面可能会滋生细菌,在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导致印花膜上的图文老化,因此需要对热转印印花膜进行改进,以使其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抗皱网层,基材层的上表面均布设置有多个纳米抗菌凸块;所述纳米抗菌凸块位于抗皱网层内的网格内,纳米抗菌凸块与抗皱网层配合使用;所述抗皱网层为抗皱聚酯纤维层;所述抗皱网层的上表面与离型层的下表面粘接,离型层的上表面与第一隔热层的下表面固定,第一隔热层的上表面与第二隔热层的下表面粘接,第二隔热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阻水层,第一阻水层的表面与第一隔热层的内壁粘接;所述第一隔热层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二阻水层的下表面粘接,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将第一阻水层和第二阻水层包裹在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均为热敏保护膜,第二阻水层的上表面与第一阻水层的下表面粘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阻水层和第二阻水层均为防水膜,第二阻水层的内壁和第一阻水层的上表面分别与图文层的表面粘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阻水层和第一阻水层将图文层包裹在内。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隔热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背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阻水层和第二阻水层,由于第一阻水层和第二阻水层为防水膜,防水膜能够对外界的油污和水渍进行隔绝,避免了图文层被油污和水渍污染,从而保证了图文层的清晰度;通过设置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由于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为热敏保护膜,热敏保护膜能够对外界的高温进行阻隔,从而解决了由于外界的高温导致图文层上的图文由于温度过高出现老化的问题;通过纳米抗菌凸块和抗皱网层之间的相互配合,由于抗皱聚酯纤维具备一定的抗皱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热转印印花膜出现褶皱,纳米抗菌凸块具备一定的抗菌性,赋予了热转印印花膜优异的抗菌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中抗皱网层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中基材层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材层;2、抗皱网层;3、纳米抗菌凸块;4、第一隔热层;5、第二隔热层;6、第一阻水层;7、第二阻水层;8、图文层;9、背胶层;10、离型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包括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抗皱网层2,基材层1的上表面均布设置有多个纳米抗菌凸块3;所述纳米抗菌凸块3位于抗皱网层2内的网格内,纳米抗菌凸块3与抗皱网层2配合使用。所述抗皱网层2为抗皱聚酯纤维层,通过纳米抗菌凸块3和抗皱网层2之间的相互配合,由于抗皱聚酯纤维具备一定的抗皱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热转印印花膜出现褶皱的问题,纳米抗菌凸块3具备一定的抗菌性,赋予了热转印印花膜优异的抗菌性能。所述抗皱网层2的上表面与离型层10的下表面粘接,离型层10的上表面与第一隔热层4的下表面粘接,第一隔热层4的上表面与第二隔热层5的下表面粘接,第二隔热层5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阻水层6,第一阻水层6的表面与第一隔热层4的内壁粘接。所述第一隔热层4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二阻水层7的下表面粘接,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将第一阻水层6和第二阻水层7包裹在内;所述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均为热敏保护膜,第二阻水层7的上表面与第一阻水层6的下表面粘接。所述第一阻水层6和第二阻水层7均为防水膜,第二阻水层7的内壁和第一阻水层6的上表面分别与图文层8的表面粘接,通过设置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由于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为热敏保护膜,热敏保护膜能够对外界的高温进行阻隔,从而解决了由于外界的高温可能导致图文层8上的图文由于温度过高老化的问题;所述第二阻水层7和第一阻水层6将图文层8包裹在内,通过设置第一阻水层6和第二阻水层7,由于第一阻水层6和第二阻水层7为防水膜,防水膜能够对外界的油污和水渍进行隔绝,避免了图文层8被油污和水渍污染,从而保证了图文层8的清晰度;所述第二隔热层5的上表面设置有背胶层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包括基材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抗皱网层(2),基材层(1)的上表面均布设置有多个纳米抗菌凸块(3);所述纳米抗菌凸块(3)位于抗皱网层(2)内的网格内,纳米抗菌凸块(3)与抗皱网层(2)配合使用;所述抗皱网层(2)为抗皱聚酯纤维层;所述抗皱网层(2)的上表面与离型层(10)的下表面粘接,离型层(10)的上表面与第一隔热层(4)的下表面粘接,第一隔热层(4)的上表面与第二隔热层(5)的下表面粘接,第二隔热层(5)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阻水层(6),第一阻水层(6)的表面与第一隔热层(4)的内壁粘接;所述第一隔热层(4)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二阻水层(7)的下表面粘接,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将第一阻水层(6)和第二阻水层(7)包裹在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性热转印印花膜,包括基材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抗皱网层(2),基材层(1)的上表面均布设置有多个纳米抗菌凸块(3);所述纳米抗菌凸块(3)位于抗皱网层(2)内的网格内,纳米抗菌凸块(3)与抗皱网层(2)配合使用;所述抗皱网层(2)为抗皱聚酯纤维层;所述抗皱网层(2)的上表面与离型层(10)的下表面粘接,离型层(10)的上表面与第一隔热层(4)的下表面粘接,第一隔热层(4)的上表面与第二隔热层(5)的下表面粘接,第二隔热层(5)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阻水层(6),第一阻水层(6)的表面与第一隔热层(4)的内壁粘接;所述第一隔热层(4)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二阻水层(7)的下表面粘接,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将第一阻水层(6)和第二阻水层(7)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清海翁建云杨碧莲
申请(专利权)人:青艺福建烫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