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83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坐便器,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套设有同一个用以收集粪便的集便容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之间均设置有用以将若干个支撑柱同步朝着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的折叠连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儿童坐便器可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以减少对空间的占用且便于携带。

A child toi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坐便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坐便器,特别涉及一种儿童坐便器。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儿童的小型马桶既会占用较多的厕所面积,又会增加室内装修成本。而且待儿童长大后,该小型马桶会失去它原本的功能,进而成为卫生间的障碍物。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于儿童的坐便器,这些坐便器结构简单、移动方便;待儿童长大后,可以闲置或者扔掉,其成本底、且不会破坏卫生间的装修布局。但是,市场上的儿童坐便器均为一体式结构,其体积是固定不变的,往往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在不使用时,无法对其进行折叠以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尽管移动方便,但在携带儿童在户外游玩时,却是不便于外出携带,进而降低用户的体验感,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童坐便器,该儿童坐便器可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以减少对空间的占用且便于携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儿童坐便器,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套设有同一个用以收集粪便的集便容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之间均设置有用以将若干个支撑柱同步朝着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的折叠连杆机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折叠连杆机构均包括有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且铰接点于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同的一端分别与一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同的另一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顶部转动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的个数为四个,每个所述支撑柱均为四分之一的圆柱状,四个所述支撑柱在收拢时可形成圆柱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均设置有可与折叠连杆机构相配合的活动块,每个所述活动块均可实现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均设置有内圆弧面,四个所述内圆弧面可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其中一个所述内圆弧面上设置有用以引导儿童正常如厕习惯的如厕引导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柱两端的活动块可将容纳空间在坐便器收拢时形成封闭的腔室,将所述如厕引导装置进行围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每个所述支撑柱顶端的活动块上均设置有凸起,每个所述凸起均套接有同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可与凸起相配合的若干个卡接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可与集便容器相配合的让位孔,所述集便容器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以与支撑板相抵接的挂耳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位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活动块所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以对支撑板进行限位的安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如厕引导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连接有GPS模块、电池、无线传输模块以及计时模块,所述电池为GPS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以及计时模块进行供电,所述壳体的一侧与其中一个内圆弧面固接;所述如厕引导装置还包括有设置于支撑板上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于其中一个安装部上的按键开关,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与计时模块数据连接,所述计时模块的一侧与按键开关电连接,所述按键开关以及GPS模块均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儿童父母手持终端信号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儿童坐便器不使用时,将安装部、集便容器以及支撑板依次从支撑柱顶端取下,通过在外力的作用下推动支撑柱,使得若干个支撑柱在折叠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均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以收拢形成收纳体,使得在此状态下的坐便器不占用空间,有利于安放以及外出携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当需要实用儿童坐便器时,通过对支撑柱施加外力,使得若干个支撑柱在折叠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均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以进行展开使用;(2)本技术所述的支撑柱个数为四个且每个均为四分之一的圆柱状,四个支撑柱在儿童坐便器收拢时可配合形成圆柱状。同时,每个支撑柱的一侧均设置有内圆弧面,四个内圆弧面可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其中一个所述内圆弧面上设置有用以引导儿童正常如厕习惯的如厕引导装置,位于支撑柱两端的活动块可将容纳空间在坐便器收拢时形成封闭的腔室,将所述如厕引导装置进行围合,以避免如厕引导装置不会直接裸露在外部,在避免坐便器在长期放置过程中以及携带过程中对如厕引导装置进行触碰,在提高保护性能的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3)通过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的如厕引导装置、设置于支撑板上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于其中一个安装部上的按键开关,使得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可将儿童如厕信息以及定位地址信号传递至儿童父母手持终端处,儿童父母根据儿童完成如厕的情况,来给与儿童奖励,以在幼时培养儿童正常的如厕习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儿童坐便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2去除安装部后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为图3去除支撑板以及集便容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支撑柱、活动块以及如厕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如厕引导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儿童坐便器收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柱;2、集便容器;3、折叠连杆机构;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内圆弧面;7、如厕引导装置;8、凸起;9、支撑板;10、卡接孔;11、让位孔;12、挂耳部;13、活动块;14、收容凹槽;15、防滑纹路;16、安装部;17、GPS模块;18、无线传输模块;19、计时模块;20、压力传感器;21、按键开关;22、提示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图7所示,一种儿童坐便器,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支撑柱1,每个支撑柱1的顶部均套设有同一个用以收集粪便的集便容器2,任意两个相邻支撑柱1之间均设置有用以实现若干个支撑柱1同步朝着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的折叠连杆机构3。当儿童坐便器不使用时,将用以收集儿童粪便的集便容器2从支撑柱1顶端取下,进而在外力的作用下推动支撑柱1,使得若干个支撑柱1在折叠连杆机构3的作用下均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以收拢形成收纳体,使得在此状态下的坐便器不占用空间,有利于安放以及外出携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当需要实用儿童坐便器时,人体对支撑柱1施加外力,使得若干个支撑柱1在折叠连杆机构3的作用下均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以进行展开,接着将集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坐便器,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支撑柱(1),每个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均套设有同一个用以收集粪便的集便容器(2),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1)之间均设置有用以将若干个支撑柱(1)同步朝着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的折叠连杆机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坐便器,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支撑柱(1),每个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均套设有同一个用以收集粪便的集便容器(2),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1)之间均设置有用以将若干个支撑柱(1)同步朝着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的折叠连杆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坐便器,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折叠连杆机构(3)均包括有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4)以及第二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的长度相同且铰接点于第一连杆(4)以及第二连杆(5)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相同的一端分别与一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相同的另一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支撑柱(1)的底部、顶部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坐便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柱(1)的个数为四个,每个所述支撑柱(1)均为四分之一的圆柱状,四个所述支撑柱(1)在收拢时可形成圆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童坐便器,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支撑柱(1)的两端均设置有可与折叠连杆机构(3)相配合的活动块(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儿童坐便器,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支撑柱(1)的一侧均设置有内圆弧面(6),四个所述内圆弧面(6)可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其中一个所述内圆弧面(6)上设置有用以引导儿童正常如厕习惯的如厕引导装置(7),位于所述支撑柱(1)两端的活动块(13)可将容纳空间在坐便器收拢时形成封闭的腔室,将所述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延刚申友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乐途智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