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753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0:13
能够将过滤器装置内部的空气放出以免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并防止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过滤器装置内部的液体倒流。具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圆筒部和在圆筒部的内部设置的背压阀的流出部以贯通壳体的底面的方式设置。另外,在以覆盖壳体的上端的方式设置于壳体及过滤器元件的上板的盖体形成有将壳体的内部的空间与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的第一孔。当背压阀打开(阀芯与第一阀座未抵接)时,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壳体的外部的空间经由在圆筒部的侧面形成的第二贯通孔连通。

Filte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过滤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器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在内燃机停止时关闭并在内燃机工作时打开的止回阀的内燃机用的液体过滤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360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止回阀打开,从而存在于过滤器装置内部的空气与液体一起被排出,有可能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并且,当液体中混入气泡时,可能出现由于泵吸引空气而产生的不良状况、以及在液压回路内气泡破裂等而工作油的温度及压力暂时极端变高并由此引起的部件损伤这样的不良状况等。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情况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过滤器装置内部的空气放出以免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并防止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过滤器装置内部的液体倒流的过滤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大致有底筒形状的壳体,其上端开口;过滤器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呈大致圆筒形状,所述过滤器元件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滤材、外筒部以及上板,其中,该外筒部具有沿着所述滤材的下端面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板状部及在所述滤材的外侧与所述滤材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筒状部,该上板具有以覆盖所述滤材及所述外筒部的上端面的方式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部分;盖体,其以覆盖所述壳体的上端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及所述上板;流入部,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为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外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以及流出部,其将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且以贯通所述壳体的底面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盖体形成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的第一孔,所述流出部具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圆筒部和在所述圆筒部的内部设置的背压阀,所述背压阀具有大致板状的阀芯、在所述圆筒部的底面与所述阀芯之间设置的第一弹性构件以及在所述圆筒部设置的第一阀座,所述圆筒部具有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所述第一阀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筒部与所述第二圆筒部之间,在所述第二圆筒部的侧面形成有第二贯通孔,在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座未抵接时,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经由所述第二贯通孔而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装置,具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圆筒部和在圆筒部的内部设置的背压阀的流出部以贯通壳体的底面的方式设置。另外,在以覆盖壳体的上端的方式设置于壳体及过滤器元件的上板的盖体形成有将壳体的内部的空间与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的第一孔。在背压阀关闭时,壳体的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一孔向壳体的外部排出。由此能够放出过滤器装置内部的空气,以免在液体中产生气泡。此外,当液体的流量增多而背压阀打开(阀芯与第一阀座未抵接)时,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壳体的外部的空间经由在圆筒部的侧面形成的第二贯通孔连通。也就是说,当液体的流量减少(内燃机停止)时,流出部关闭。由此,能够防止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滤器装置内部的液体倒流。在此,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孔的内部设置第一止回阀,该第一止回阀具有:大致筒状的棒状构件,其大致沿铅垂方向设置;以及移动构件,其形成供所述棒状构件插入的筒状孔,通过所述筒状孔沿着所述棒状构件滑动,从而所述移动构件沿着所述棒状构件移动,所述棒状构件的两端被覆盖,并在该棒状构件的侧面形成有第二孔及第三孔,所述移动构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移动构件不覆盖所述第二孔及所述第三孔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移动构件覆盖所述第二孔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移动构件能够在自重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由此,能够仅使空气经由第一孔排出,而不将工作油经由第一孔排出。在此,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圆筒部的侧面形成有使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的第一贯通孔。由此,能够在工作油的流量较少时使过滤后的工作油从第一贯通孔流出。另外,在内燃机停止时,能够使空气通过第一孔向壳体内部流入,无需将盖体从壳体拆下,就能够使油面逐渐下降。在此,也可以是,所述过滤器装置具备在所述第一圆筒部的侧面设置的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具有:在内部形成有流路的阀壳体;在所述阀壳体的内部设置的第二阀座;以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阀壳体的内部的第二移动构件,所述流路与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内部的空间连通,所述流路的在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移动构件的部分的中心轴与铅垂方向大致一致,所述第二移动构件向铅垂方向上侧移动而所述第二移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阀座抵接的状态是所述第二止回阀关闭的闭状态,当从所述闭状态起所述第二移动构件在自重的作用下向铅垂方向下侧移动时,所述第二止回阀成为所述第二移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阀座未抵接的开状态。由此,在工作油的流量增加时,能够避免位于壳体内部的空气经由流出部排出到工作油中。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在工作油中产生气泡并防止由气泡引起的腐蚀等。在此,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止回阀具有对所述第二移动构件施加铅垂向下的力的第二弹性构件。由此,调整使第二止回阀开闭的流量变得容易。在此,也可以是,所述过滤器元件具有在所述滤材的内侧设置的内筒,所述壳体或所述过滤器元件具有在所述滤材的内侧设置的筒状构件,所述筒状构件的下端位于与所述滤材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或比所述滤材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所述筒状构件的直径小于所述内筒的直径,所述筒状构件的高度比所述内筒及所述滤材的高度低。由此,工作油沿着筒状构件向上流动,被向滤材的上部引导。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利用滤材的过滤面积。另外,由于空气变得容易沿着筒状构件向上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去除初始气体。在此,也可以是,在所述筒状构件上与所述板状部相邻地设置有放泄孔。由此,能够在作业机械停止时将存在于筒状部外侧的工作油经由放泄孔排出,使壳体内的油面下降。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过滤器装置内部的空气放出以免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并防止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滤器装置内部的液体倒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设置有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回流过滤器1的罐100的概要的主要部分透视图。图2是示出回流过滤器1的概要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过滤器元件20的概要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以往的回流过滤器110的概要的主要部分透视图,(A)示出使用中的状态,(B)示出过滤器元件更换时的情形。图5是示出外筒部的变形例的图,(A)是变形例1的外筒部22A的局部放大图,(B)是变形例2的外筒部22B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示出回流过滤器2的概要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回流过滤器2的概要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回流过滤器3的概要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止回阀65的概要的剖视图。图10是图9的B-B剖视图。图11是示出止回阀53的概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A)的A-A剖视图。图12是示出止回阀53A的概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A)的C-C剖视图。图13是示出回流过滤器4的概要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回流过滤器4A的概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大致有底筒形状的壳体,其上端开口;/n过滤器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呈大致圆筒形状,所述过滤器元件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滤材、外筒部以及上板,其中,该外筒部具有沿着所述滤材的下端面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板状部及在所述滤材的外侧与所述滤材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筒状部,该上板具有以覆盖所述滤材及所述外筒部的上端面的方式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部分;/n盖体,其以覆盖所述壳体的上端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及所述上板;/n流入部,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为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外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以及/n流出部,其将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且以贯通所述壳体的底面的方式设置,/n在所述盖体形成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的第一孔,/n所述流出部具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圆筒部和在所述圆筒部的内部设置的背压阀,/n所述背压阀具有大致板状的阀芯、在所述圆筒部的底面与所述阀芯之间设置的第一弹性构件以及在所述圆筒部设置的第一阀座,/n所述圆筒部具有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n所述第一阀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筒部与所述第二圆筒部之间,/n在所述第二圆筒部的侧面形成有第二贯通孔,/n在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座未抵接时,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经由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17 JP 2017-222304;20171120 JP 2017-223198;201.一种过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大致有底筒形状的壳体,其上端开口;
过滤器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呈大致圆筒形状,所述过滤器元件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滤材、外筒部以及上板,其中,该外筒部具有沿着所述滤材的下端面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板状部及在所述滤材的外侧与所述滤材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筒状部,该上板具有以覆盖所述滤材及所述外筒部的上端面的方式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部分;
盖体,其以覆盖所述壳体的上端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及所述上板;
流入部,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为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外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以及
流出部,其将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且以贯通所述壳体的底面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盖体形成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的第一孔,
所述流出部具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圆筒部和在所述圆筒部的内部设置的背压阀,
所述背压阀具有大致板状的阀芯、在所述圆筒部的底面与所述阀芯之间设置的第一弹性构件以及在所述圆筒部设置的第一阀座,
所述圆筒部具有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
所述第一阀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筒部与所述第二圆筒部之间,
在所述第二圆筒部的侧面形成有第二贯通孔,
在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座未抵接时,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经由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孔的内部设置第一止回阀,该第一止回阀具有:大致筒状的棒状构件,其大致沿铅垂方向设置;以及移动构件,其形成供所述棒状构件插入的筒状孔,通过所述筒状孔沿着所述棒状构件滑动,从而所述移动构件沿着所述棒状构件移动,
所述棒状构件的两端被覆盖,并在该棒状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岛信行山口光广
申请(专利权)人:雅玛信过滤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