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毯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519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毯控制电路,包括由相对低压电源变换电路、发热主回路电路、MCU主控电路、主被动保护电路和主电源载波串口电路组成的主控制电路;还包括副控制电路;副控制电路由副电源载波串口电路、副控电源提取电路、MCU副控电路、功能按键输入电路和显示电路组成;主控制电路和副控制电路通过主电源载波串口电路和副电源载波串口电路进行加热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相互交换以相互协同的控制方式实现电热毯的加热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简单,能更好地增加产品操作的使用体验。

A control circuit of electric blan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毯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体的温度控制技术,特别是一种电热毯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传统的发热垫、电热毯等电加热产品都会经线路连着一个控制器,控制器再连接线路连接一个电源插头。这种控制器由于其内部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因,因此造就了其体积较为庞大,在使用时电热毯连着控制器就象拖着一个累赘似的很不方便,而且还影响了整个毯体的美观,大大地降低了人们的使用体验。为使电加热毯体操作使用更加方便,因此需要对电加热毯的控制电路进行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以通过相互作用的控制方式来控制电热毯体发热的一种电热毯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热毯控制电路,包括由相对低压电源变换电路、发热主回路电路、MCU主控电路、主被动保护电路和主电源载波串口电路组成的主控制电路;还包括副控制电路;副控制电路由副电源载波串口电路、副控电源提取电路、MCU副控电路、功能按键输入电路和显示电路组成;主控制电路和副控制电路通过主电源载波串口电路和副电源载波串口电路进行加热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相互交换以相互协同的控制方式实现电热毯的加热控制。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MCU主控电路包括具有20脚按照既定的程序算法控制各输出点开通或关断的主MCU,主MCU的第1脚接地,主MCU的第20脚接相对低压电源变换电路的正5伏输出端,该第1脚与第20脚间设有电容C4,所述的主MCU的第19脚接电阻R20的第一端,电阻R20的第二端接电阻R19的第一端和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接地,电阻R19的第二端与电阻R17的第二端共接CAN端,电阻R17的第一端接主MCU的第16脚、电容C5的第一端和电阻18的第一端,电容C5的第二端和电阻18的第二端均接地,主MCU的第6脚接电阻R21的第一端,电阻R21的第二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接地;继电器J1的第一端接正5伏输出端,继电器J1的第二端接主MCU的第18脚,继电器J1的第三端接地。上述的相对低压电源变换电路包含有由元件F1、保险丝FT1、可变电阻RV1、电容CX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整流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ZD1、电解电容E1、电容C2、电容C3、电阻R4和稳压模块IC1构成的短路保护电路、过温失效保护电路、EMC抗扰电路、阻容降压电路和5V线性变压电路;所述的保险丝FT1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端ACL,保险丝FT1的第二端连接元件F1的第一端,元件F1的第二端以及可变电阻RV1的第二端、电容CX1的第二端、电阻R1的第二端、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电解电容E1的负极、电容C2的第二端、稳压模块IC1的第二脚、电容C3的第二端和电阻R4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的可变电阻RV1的第一端、电容CX1的第二端、电阻R1的第一端和电阻R2的第一端均连接交流电源的零线端CAN,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和电容C1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二端和电容C1的第二端与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和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共联,所述的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以及电解电容E1的正极、电容C2的第一端和稳压模块IC1的第三脚共联输出正7.5伏电压,所述的稳压模块IC1的第一脚和电容C3的第一端、电阻R4的第一端共联输出稳定的正5伏电压。上述的发热主回路电路由电阻R5、电阻R6、电子元件IC2、电阻R7、电阻R8、主可控硅SCR1、负载电流取样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7和和电热毯的PTC/NTC发热线组成;所述的主被动保护电路(A4)由线路连接的电阻R14、可控硅SCR2、电阻15、电阻16以及电阻9、电阻12、电阻13和电容C6组成;所述的电阻12的第二端以及电阻13的第一端和电容C6的第一端均共联与主MCU的第13脚,所述的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主MCU的第3脚。上述的主电源载波串口电路由线路连接的电阻R22、电阻R23、管Q1、管Q2、继电器J2、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管Q3和电阻R30组成。上述的副电源载波串口电路线路由线路相连的继电器J3、电阻R50、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管Q4、管Q5、电阻R55、电阻R56组成;所述的副控电源提取电路(B2)由二极管D2、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稳压模块IC2和电容C14组成。上述的MCU副控电路包括具有20脚的副MCU、电容C15和继电器J4,副MCU的第1脚和电容C15的第一端共同接地,电容C15的第二端和副MCU的第20脚共联副控电源提取电路的正3伏端;继电器J4的第1脚连接副控电源提取电路的正3伏端,该继电器J4的第2脚连接副MCU的第18脚,继电器J4的第3脚接地。上述的功能按键输入电路由线路连接的按钮SW-PB、电阻R60组成,按钮SW-PB的第二触点接地,该按钮SW-PB的第一触点连接电阻R60的第二端,电阻R60的第一端连接副MCU的第5脚。上述的显示电路由线路连接的电阻R71、电阻R72、电阻R73、电阻R74、电阻R75、电阻R76、电阻R77和显示器SEG组成;电阻R71的第一端连接副MCU的第15脚,电阻R71的第二端连接显示器SEG的第1脚;电阻R72的第一端连接副MCU的第16脚,电阻R72的第二端连接显示器SEG的第2脚;所述的显示器SEG的第3脚接副控电源提取电路的正3伏端;电阻R73的第一端连接副MCU的第17脚,电阻R72的第二端连接显示器SEG的第4脚;所述的显示器SEG的第5脚放空不用;所述的电阻R74的第一端连接显示器SEG的第10脚,电阻R74的第2端连接副MCU的第14脚;所述的电阻R75的第一端连接显示器SEG的第9脚,电阻R75的第2端连接副MCU的第13脚;所述的显示器SEG的第8脚接副控电源提取电路的正3伏端;所述的电阻R76的第一端连接显示器SEG的第7脚,电阻R76的第2端连接副MCU的第12脚;所述的电阻R77的第一端连接显示器SEG的第6脚,电阻R77的第2端连接副MCU的第11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电热毯控制电路由主控制电路和副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主控制电路包括相对低压电源变换电路、发热主回路电路、MCU主控电路、主被动保护电路和主电源载波串口电路;副控制电路包括副电源载波串口电路、副控电源提取电路、MCU副控电路、功能按键输入电路和显示电路。主控制电路和副控制电路以相互协同的控制方式来控制电热产品的加热。副控制电路主要负责采集使用者的控制意图和显示发热产品当前的工作状态,主控制电路根据副控制电路采集的控制意图来控制发热产品的发热,同时将采集到的发热产品当前的工作状态发送给副控制电路,由副控制电路的显示器显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控制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副控制电路示意图;图3是图1中相对低压电源变换电路的电路图;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毯控制电路,包括由相对低压电源变换电路(A1)、发热主回路电路(A2)、MCU主控电路(A3)、主被动保护电路(A4)和主电源载波串口电路(A5)组成的主控制电路;其特征是:还包括副控制电路;所述的副控制电路由副电源载波串口电路(B1)、副控电源提取电路(B2)、MCU副控电路(B3)、功能按键输入电路(B4)和显示电路(B5)组成;所述的主控制电路和副控制电路通过主电源载波串口电路(A5)和副电源载波串口电路(B1)进行加热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相互交换以相互协同的控制方式实现电热毯的加热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毯控制电路,包括由相对低压电源变换电路(A1)、发热主回路电路(A2)、MCU主控电路(A3)、主被动保护电路(A4)和主电源载波串口电路(A5)组成的主控制电路;其特征是:还包括副控制电路;所述的副控制电路由副电源载波串口电路(B1)、副控电源提取电路(B2)、MCU副控电路(B3)、功能按键输入电路(B4)和显示电路(B5)组成;所述的主控制电路和副控制电路通过主电源载波串口电路(A5)和副电源载波串口电路(B1)进行加热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相互交换以相互协同的控制方式实现电热毯的加热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毯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MCU主控电路(A3)包括具有20脚按照既定的程序算法控制各输出点开通或关断的主MCU,所述的主MCU的第1脚接地,主MCU的第20脚接相对低压电源变换电路的正5伏输出端,该第1脚与第20脚间设有电容C4,所述的主MCU的第19脚接电阻R20的第一端,电阻R20的第二端接电阻R19的第一端和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接地,电阻R19的第二端与电阻R17的第二端共接CAN端,电阻R17的第一端接主MCU的第16脚、电容C5的第一端和电阻18的第一端,电容C5的第二端和电阻18的第二端均接地,主MCU的第6脚接电阻R21的第一端,电阻R21的第二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接地;继电器J1的第一端接正5伏输出端,继电器J1的第二端接主MCU的第18脚,继电器J1的第三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热毯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相对低压电源变换电路(A1)包含有由元件F1、保险丝FT1、可变电阻RV1、电容CX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整流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ZD1、电解电容E1、电容C2、电容C3、电阻R4和稳压模块IC1构成的短路保护电路、过温失效保护电路、EMC抗扰电路、阻容降压电路和5V线性变压电路;所述的保险丝FT1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端ACL,保险丝FT1的第二端连接元件F1的第一端,元件F1的第二端以及可变电阻RV1的第二端、电容CX1的第二端、电阻R1的第二端、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电解电容E1的负极、电容C2的第二端、稳压模块IC1的第二脚、电容C3的第二端和电阻R4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的可变电阻RV1的第一端、电容CX1的第二端、电阻R1的第一端和电阻R2的第一端均连接交流电源的零线端CAN,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和电容C1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二端和电容C1的第二端与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和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共联,所述的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以及电解电容E1的正极、电容C2的第一端和稳压模块IC1的第三脚共联输出正7.5伏电压,所述的稳压模块IC1的第一脚和电容C3的第一端、电阻R4的第一端共联输出稳定的正5伏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热毯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发热主回路电路(A2)由电阻R5、电阻R6、电子元件IC2、电阻R7、电阻R8、主可控硅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依兵张利华夏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硕奇家纺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