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35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车组用电缆领域,具体为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包括数个缆芯,缆芯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线、挤包在线芯上的内绝缘层以及挤包在内绝缘层上的屏蔽层缆芯的外部设置有外绝缘层,外绝缘层为扁平状,外绝缘层的上下两条边相互平行;外绝缘层的两端为向外凸出的半圆弧形状;半圆弧与所述两条平行边分别相切;在外绝缘层和缆芯之间设置有填充层;缆芯与外绝缘层的内壁相切;相邻的两根缆芯之间相切;数根缆芯呈“一”字型并列;外绝缘层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在外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耐火层;在耐火层的外部设置有薄壁护套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同时具备抗挤压性、高绝缘性和耐高温特性。

A super thin insulated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cable for EM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车组用电缆领域,具体为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
技术介绍
动车组作为目前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然而其内部空间密封,空间有限,且动车组上所用电缆的场合和频次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较更高。在高速度的运行中,动车组所使用的电缆往往要在高温条件下稳定工作,对电缆的耐高温性和绝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超薄电缆的需求在动车组上也日益凸显。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同时具备抗挤压性、高绝缘性和耐高温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包括数个缆芯,所述缆芯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线芯、挤包在所述线芯上的内绝缘层以及挤包在所述内绝缘层上的屏蔽层;所述缆芯的外部设置有外绝缘层,所述外绝缘层为扁平状,所述外绝缘层的上下两条边相互平行;所述外绝缘层的两端为向外凸出的半圆弧形状;所述半圆弧与所述两条平行边分别相切;在所述外绝缘层和所述缆芯之间设置有填充层;所述缆芯与所述外绝缘层的内壁相切;相邻的两根所述缆芯之间相切;数根所述缆芯呈“一”字型并列;所述外绝缘层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在所述外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耐火层,所述耐火层采用耐火云母带制成;在所述耐火层的外部设置有薄壁护套层,所述薄壁护套层采用低烟无卤聚乙烯材料制成。作为优选的,所述线芯为铜质导线;所述线芯的横截面为圆形,采用电缆领域通用的铜质导线使原材料的获取更加方便和经济。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制成,聚乙烯材料为环保型材料,符合国家发展可持续发展方向,即使发生燃烧,发烟量低且不会产生含有卤素元素的有毒气体,危害动车组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优选的,所述屏蔽层采用钢丝编织而成,使电缆免受外界电流信号的电磁干扰,同时使电缆增强电缆的耐高温特性。作为优选的,所述填充层采用陶瓷纤维棉制成,陶瓷纤维棉具有阻燃特性,保护电缆的内部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填充层采用防火胶泥制成,防火胶泥具有阻燃特性,保护电缆的内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包括数个缆芯,所述缆芯由内到外以此设置有线芯、挤包在所述线芯上的内绝缘层以及挤包在所述内绝缘层上的屏蔽层;采用挤包方式覆盖,使电缆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2.所述缆芯的外部设置有外绝缘层,所述外绝缘层为扁平状,所述外绝缘层的上下两条边相互平行;所述外绝缘层的两端为向外凸出的半圆弧形状;所述半圆弧与所述两条平行边分别相切;扁平状的电缆设计可以降低电缆由于挤压、踩踏而带来的损坏,使电缆更加轻薄。3.在所述外绝缘层和所述缆芯之间设置有填充层;所述缆芯与所述外绝缘层的内壁相切;相邻的两根所述缆芯之间相切;数根所述缆芯呈“一”字型并列;这种排列方式充分利用电缆内部的空间,减少填充物的使用量,提高电缆的经济性。4.所述外绝缘层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在所述外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耐火层,所述耐火层采用耐火云母带制成;在所述耐火层的外部设置有薄壁护套层,所述薄壁护套层采用低烟无卤聚乙烯材料制成,使电缆具备较高的耐高温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线芯;2、内绝缘层;3、屏蔽层;4、填充层;5、外绝缘层;6、耐火层;7、薄壁护套层;8、缆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包括数个缆芯8,所述缆芯8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线芯1、挤包在线芯1上的内绝缘层2以及挤包在所述内绝缘层2上的屏蔽层3;缆芯8的外部设置有外绝缘层5,外绝缘层5为扁平状,外绝缘层5的上下两条边相互平行;外绝缘层5的两端为向外凸出的半圆弧形状;半圆弧与两条平行边分别相切;在外绝缘层5和缆芯8之间设置有填充层4;缆芯8与外绝缘层5的内壁相切;相邻的两根缆芯8之间相切;数根缆芯8呈“一”字型并列;外绝缘层5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在外绝缘层5的外侧包覆有耐火层6,耐火层6采用耐火云母带制成;在耐火层6的外部设置有薄壁护套层7,薄壁护套层7采用低烟无卤聚乙烯材料制成。具体的,请参阅图1,线芯1为铜质导线;线芯1的横截面为圆形,采用电缆领域通用的铜质导线使原材料的获取更加方便和经济。具体的,请参阅图1,内绝缘层2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制成,聚乙烯材料为环保型材料,符合国家发展可持续发展方向,即使发生燃烧,发烟量低且不会产生含有卤素元素的有毒气体,危害动车组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具体的,请参阅图1,屏蔽层3采用钢丝编织而成,使电缆免受外界电流信号的电磁干扰,同时使电缆增强电缆的耐高温特性。具体的,请参阅图1,填充层4采用陶瓷纤维棉制成,陶瓷纤维棉具有阻燃特性,保护电缆的内部结构。实施例2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包括数个缆芯8,所述缆芯8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线芯1、挤包在线芯1上的内绝缘层2以及挤包在所述内绝缘层2上的屏蔽层3;缆芯8的外部设置有外绝缘层5,外绝缘层5为扁平状,外绝缘层5的上下两条边相互平行;外绝缘层5的两端为向外凸出的半圆弧形状;半圆弧与两条平行边分别相切;在外绝缘层5和缆芯8之间设置有填充层4;缆芯8与外绝缘层5的内壁相切;相邻的两根缆芯8之间相切;数根缆芯8呈“一”字型并列;外绝缘层5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在外绝缘层5的外侧包覆有耐火层6,耐火层6采用耐火云母带制成;在耐火层6的外部设置有薄壁护套层7,薄壁护套层7采用低烟无卤聚乙烯材料制成。具体的,请参阅图1,线芯1为铜质导线;线芯1的横截面为圆形,采用电缆领域通用的铜质导线使原材料的获取更加方便和经济。具体的,请参阅图1,内绝缘层2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制成,聚乙烯材料为环保型材料,符合国家发展可持续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包括数个缆芯(8),其特点在于:所述缆芯(8)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线芯(1)、挤包在所述线芯(1)上的内绝缘层(2)以及挤包在所述内绝缘层(2)上的屏蔽层(3);所述缆芯(8)的外部设置有外绝缘层(5),所述外绝缘层(5)为扁平状,所述外绝缘层(5)的上下两条边相互平行;所述外绝缘层(5)的两端为向外凸出的半圆弧形状;所述半圆弧与所述两条平行边分别相切;在所述外绝缘层(5)和所述缆芯(8)之间设置有填充层(4);所述缆芯(8)与所述外绝缘层(5)的内壁相切;相邻的两根所述缆芯(8)之间相切;数根所述缆芯(8)呈“一”字型并列;所述外绝缘层(5)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在所述外绝缘层(5)的外侧包覆有耐火层(6),所述耐火层(6)采用耐火云母带制成;在所述耐火层(6)的外部设置有薄壁护套层(7),所述薄壁护套层(7)采用低烟无卤聚乙烯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用超薄绝缘耐高温电缆,包括数个缆芯(8),其特点在于:所述缆芯(8)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线芯(1)、挤包在所述线芯(1)上的内绝缘层(2)以及挤包在所述内绝缘层(2)上的屏蔽层(3);所述缆芯(8)的外部设置有外绝缘层(5),所述外绝缘层(5)为扁平状,所述外绝缘层(5)的上下两条边相互平行;所述外绝缘层(5)的两端为向外凸出的半圆弧形状;所述半圆弧与所述两条平行边分别相切;在所述外绝缘层(5)和所述缆芯(8)之间设置有填充层(4);所述缆芯(8)与所述外绝缘层(5)的内壁相切;相邻的两根所述缆芯(8)之间相切;数根所述缆芯(8)呈“一”字型并列;所述外绝缘层(5)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在所述外绝缘层(5)的外侧包覆有耐火层(6),所述耐火层(6)采用耐火云母带制成;在所述耐火层(6)的外部设置有薄壁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叶斌蹇锡高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