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352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复合导体、内绝缘层、加强层和外绝缘层;其中,所述复合导体包括7组导体组和6束铜箔丝束;7组所述导体组按照1+6的方式正规绞合;所述6束铜箔丝束分别设置在位于外层的6组所述导体组与位于中心的1组所述导体组之间形成的6个空隙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缆导体的导体组采用1+6的结构,电缆的结构更加的稳定;6束铜箔丝束分别设置在位于外层的6组导体组与位于中心的1组导体组之间形成的6个空隙处,增加电缆的抗拉性能。

A flexible torsional and tensile flexible cable for electric hydraulic vehicle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生产及货物运输中电动液压车逐级替代以往机械式液压车,电动液压车电缆使用环境中会接触矿物油,需要电缆具有耐油、耐高温、柔软、耐磨性能。目前的液压车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加强层三部分构成在使用过程中抗拉性能和扭转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结构简单,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提高电缆耐油、耐高温、柔软、耐磨、耐扭性能和抗拉性能,解决目前液压车电缆耐磨、抗拉、抗扭性能不足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复合导体、内绝缘层、加强层和外绝缘层;其中,所述复合导体包括7组导体组和6束铜箔丝束;7组所述导体组按照1+6的方式正规绞合;所述6束铜箔丝束分别设置在位于外层的6组所述导体组与位于中心的1组所述导体组之间形成的6个空隙处。所述加强层为均匀分布于所述内绝缘层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由内至外依次为复合导体(100)、内绝缘层(200)、加强层(300)和外绝缘层(400);其中,所述复合导体(100)包括7组导体组(110)和6束铜箔丝束(120);7组所述导体组(110)按照1+6的方式正规绞合;所述6束铜箔丝束(120)分别设置在位于外层的6组所述导体组(110)与位于中心的1组所述导体组(110)之间形成的6个空隙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由内至外依次为复合导体(100)、内绝缘层(200)、加强层(300)和外绝缘层(400);其中,所述复合导体(100)包括7组导体组(110)和6束铜箔丝束(120);7组所述导体组(110)按照1+6的方式正规绞合;所述6束铜箔丝束(120)分别设置在位于外层的6组所述导体组(110)与位于中心的1组所述导体组(110)之间形成的6个空隙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300)为均匀分布于所述内绝缘层(200)外部的加强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300)的所述加强纤维不少于15根,相邻加强纤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300)的所述加强纤维为凯夫拉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液压车柔性耐扭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组(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慎学陈静盛金伟吴国良丁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