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91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架、配电箱、限位装置、通风装置和绝缘腔,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与支架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的顶部与配电箱的底部连接,所述配电箱的顶部与限位装置的底部连接,所述配电箱的内侧左壁与绝缘腔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绝缘腔的右侧面与通风装置的左侧面连接,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防雨棚、限位座、避雷针、支撑杆和固定栓,防雨棚的底部与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配电箱抗雷电能力弱,设备安全性能低,在雷击起火时火苗会发生蔓延引发火灾,从而促使该区域出现大范围的断电的现象,导致区域范围内的居住人群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A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of distribution box for power commun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具体为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电力工程中必备的电力控制设备,其主要功能是用来集中安装开关、仪表灯电器设备的装置,随着城市配电网络的快速发展,配电设备不仅要有高的电接口的管理功能,而且还要有安全稳定性,在电力施工中时常需要在野外使用配电箱,目前配电箱抗雷电能力弱,设备安全性能低,在雷击起火时火苗会发生蔓延引发火灾,从而促使该区域出现大范围的断电的现象,导致区域范围内的居住人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达到通过在配电箱的顶端设置避雷装置,从而促使配电箱抗电能力得到提升,使设备能够在雷天保持平稳的运行为周围区域提供电源,提高了配电箱雷天作业安全性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架、配电箱、限位装置、通风装置和绝缘腔,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与支架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的顶部与配电箱的底部连接,所述配电箱的顶部与限位装置的底部连接,所述配电箱的内侧左壁与绝缘腔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绝缘腔的右侧面与通风装置的左侧面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防雨棚、限位座、避雷针、支撑杆和固定栓,防雨棚的底部与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支撑杆的底部与限位座的内侧连接,固定栓的外表面分别与限位座和支撑杆的内侧连接,防雨棚的内壁与避雷针的外表面连接。优选的,所述绝缘腔的内侧连接有导体,导体的顶部内侧与避雷针的底部连接。优选的,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连接座和散热风扇,连接座的右侧面与散热风扇的左侧面连接。优选的,所述配电箱的右侧面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的内壁连接有通风网,通风网与散热风扇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导体的尾部内侧连接有接地锥,接地锥分别贯穿配电箱和支撑座。优选的,所述配电箱的内部连接有工作组件,工作组件的接地端连接有接地线杆,接地线杆的顶部与接地锥的顶部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配电箱的内部设置绝缘腔,再在绝缘腔的内部设置导体,从而保证了雷天作业人员在对工作组件进行维护时安全性,首先只需作业人员将支撑杆放置到相对应的限位座内,再通过固定栓的转入,不仅使防雨棚与配电箱固定连接,也使避雷针的底部与导体的顶部相连接,从而使避雷针、导体和接地锥形成一个抗雷电装置,从而保证了设备能够在雷天保持平稳的运行为周围区域提供电源,提高了配电箱雷天作业安全性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工作组件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其产生的热量会自由向上运动,从而这些热量不进行处理,易导致工作热量因配电箱温度过高出现烧毁,通过在配电箱的右侧面开设通风口,通风口的内壁设置通风网,不仅防止灰尘进入到配电箱内部,同时还便于配电箱内的热气排放,该装置通过在通风网相对的面设置散热风扇,进一步加快了热气的疏散,而防雨棚很好的防止了雨水通过通风网进入到配电箱的内部,该装置通过从多方位角度进行出发,使配电箱内部的工作组件得到维护,保证了供电区域电路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中:1支撑座、2支架、3配电箱、4限位装置、5通风装置、6接地锥、7绝缘腔、8导体、9接地线杆、10工作组件、11通风网、401防雨棚、402限位座、403避雷针、404支撑杆、405固定栓、501连接座、502散热风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架2、配电箱3、限位装置4、通风装置5和绝缘腔7,支撑座1的顶部与支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架2的顶部与配电箱3的底部固定连接,配电箱3的顶部与限位装置4的底部固定连接,配电箱3的内侧左壁与绝缘腔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绝缘腔7的右侧面与通风装置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限位装置4包括防雨棚401、限位座402、避雷针403、支撑杆404和固定栓405,防雨棚401的底部与支撑杆404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404的底部与限位座402的内侧卡接,固定栓405的外表面分别与限位座402和支撑杆404的内侧螺纹连接,防雨棚401的内壁与避雷针4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进一步,绝缘腔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体8,导体8的顶部内侧与避雷针403的底部卡接。进一步,通风装置5包括连接座501和散热风扇502,连接座501的右侧面与散热风扇50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配电箱3的右侧面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通风网11,通风网11与散热风扇502对称设置。进一步,导体8的尾部内侧固定连接有接地锥6,接地锥6分别贯穿配电箱3和支撑座1。进一步,配电箱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组件10,工作组件10的接地端固定连接有接地线杆9,接地线杆9的顶部与接地锥6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使用时,本技术通过在配电箱3的内部设置绝缘腔7,再在绝缘腔7的内部设置导体8,从而保证了雷天作业人员在对工作组件10进行维护时安全性,首先只需作业人员将支撑杆404放置到相对应的限位座402内,再通过固定栓405的转入,不仅使防雨棚401与配电箱3固定连接,也使避雷针403的底部与导体8的顶部相连接,从而使避雷针403、导体8和接地锥6形成一个抗雷电装置,从而保证了设备能够在雷天保持平稳的运行为周围区域提供电源,提高了配电箱雷天作业安全性的目的,而工作组件10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其产生的热量会自由向上运动,从而这些热量不进行处理,易导致工作热量10因配电箱3温度过高出现烧毁,通过在配电箱11的右侧面开设通风口,通风口的内壁设置通风网11,不仅防止灰尘进入到配电箱3内部,同时还便于配电箱3内的热气排放,该装置通过在通风网11相对的面设置散热风扇502,进一步加快了热气的疏散,而防雨棚401很好的防止了雨水通过通风网11进入到配电箱3的内部,该装置通过从多方位角度进行出发,使配电箱3内部的工作组件10得到维护,保证了供电区域电路稳定。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在配电箱3的内部设置绝缘腔7,再在绝缘腔7的内部设置导体8,从而保证了雷天作业人员在对工作组件10进行维护时安全性,首先只需作业人员将支撑杆404放置到相对应的限位座402内,再通过固定栓405的转入,不仅使防雨棚401与配电箱3固定连接,也使避雷针403的底部与导体8的顶部相连接,从而使避雷针403、导体8和接地锥6形成一个抗雷电装置,从而保证了设备能够在雷天保持平稳的运行为周围区域提供电源,提高了配电箱雷天作业安全性的目的,本技术通过工作组件10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其产生的热量会自由向上运动,从而这些热量不进行处理,易导致工作热量10因配电箱3温度过高出现烧毁,通过在配电箱3的右侧面开设通风口,通风口的内壁设置通风网11,不仅防止灰尘进入到配电箱3内部,同时还便于配电箱3内的热气排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架(2)、配电箱(3)、限位装置(4)、通风装置(5)和绝缘腔(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与支架(2)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2)的顶部与配电箱(3)的底部连接,所述配电箱(3)的顶部与限位装置(4)的底部连接,所述配电箱(3)的内侧左壁与绝缘腔(7)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绝缘腔(7)的右侧面与通风装置(5)的左侧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架(2)、配电箱(3)、限位装置(4)、通风装置(5)和绝缘腔(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与支架(2)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2)的顶部与配电箱(3)的底部连接,所述配电箱(3)的顶部与限位装置(4)的底部连接,所述配电箱(3)的内侧左壁与绝缘腔(7)的左侧面连接,所述绝缘腔(7)的右侧面与通风装置(5)的左侧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4)包括防雨棚(401)、限位座(402)、避雷针(403)、支撑杆(404)和固定栓(405),防雨棚(401)的底部与支撑杆(404)的顶部连接,支撑杆(404)的底部与限位座(402)的内侧连接,固定栓(405)的外表面分别与限位座(402)和支撑杆(404)的内侧连接,防雨棚(401)的内壁与避雷针(403)的外表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用配电箱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雄鹰通信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