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东旭专利>正文

极板加湿固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831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板加湿固化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框,设于矩形框上的M个夹具,设于矩形框下方的下导气结构,设于矩形框上方的上导气结构,设于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设于矩形框和下导气结构之间的两条支撑臂;每个夹具均包括若干对间隔排列的夹块,每对夹块均包括U形固定块和U形移动块,每对夹块围成的空间与极板的极耳相配合,所述夹具的各个U形移动块均与一条横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风性能好,湿度调节方便,提高了极板的固化效率,极板各部位固化质量一致的特点。

Plate humidification and cu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板加湿固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铅酸蓄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风性能好,可均匀加湿的极板加湿固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铅酸电池板的极板固化过程中,存在通风不良的问题,阻止了氧气的进入和极板与外界的热量交换,难以保障极板固化性能的一致性;另外,极板的保湿是重要的环节,在极板收片滞留期,极板经常会由于保湿不均匀或失水干裂,导致蓄电池的容量及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极板固化过程中,通风不良,保湿不均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风性能好,可均匀加湿的极板加湿固化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极板加湿固化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框,设于矩形框上的M个夹具,设于矩形框下方的下导气结构,设于矩形框上方的上导气结构,设于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设于矩形框和下导气结构之间的两条支撑臂;M大于2,每个夹具均包括若干对间隔排列的夹块,每对夹块均包括U形固定块和U形移动块,每对夹块围成的空间与极板的极耳相配合;所述夹具的各个U形移动块均与一条横杆连接,所述横杆与矩形框滑动连接;所述夹具的各个U形固定块均与矩形框连接;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为对称结构,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均通过管道分别与充气泵和加湿器连接。每个夹具的每对夹块均用于夹紧一个极板的极耳,一个夹具可以夹紧多个极板的极耳,各个极板均为极耳向下的竖直状态固定在夹具上,矩形框和横杆起到支撑极板的作用;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均通过管道分别与充气泵和加湿器连接,可以交替的从上向下吹气、从下向上吹气、从上向下加湿和从下向上加湿;同时可以对多个极板加湿固化。因此,本技术具有通风性能好,可均匀加湿,提高了极板的固化效率,避免极板失水干裂,保证蓄电池质量稳定的特点。作为优选,所述U形固定块和U形移动块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盲孔和两条连接棒,两条连接棒分别插入两个盲孔中。两个盲孔和两条连接棒的设置,使两条连接棒分别插入两个盲孔中后,U形固定块和U形移动块之间连接更加稳定,保证极板固化过程中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矩形框上还设有M条横向延伸的支撑杆,每条支撑杆均位于对应的夹具的横杆的前方。支撑杆的设置,用于进一步对极板下边缘进行支撑,保证极板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左U形板和右U形板,左U形板的开口面向右侧,右U形板的开口面向左侧,左U形板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导气结构的左上部和下导气结构的左下部连接,右U形板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导气结构的右上部和下导气结构的右下部连接。左U形板和右U形板的设置,使上导气结构和下导气结构稳定的连接。作为优选,下导气结构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中的进气管,进气管与若干个辐射状分布的支气管连接,每条支气管均与若干条分支气管连接,每条分支气管上均设有若干个出气孔,壳体的上端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下导气结构的设置,使气体可以被稳定的分流,均匀输送。作为优选,上端板的上表面上设有若干个横向隔条和若干个竖向隔条,各个横向隔条和各个竖向隔条将上端板分成若干个矩形区域。各个横向隔条和各个竖向隔条用于对流出上端板的气体进行导流,使气体均匀分布。作为优选,下导气结构和连接结构下端设有若干个支撑块。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风性能好,可均匀加湿,提高了极板的固化效率,避免极板失水干裂,极板各部位固化质量一致,保证蓄电池质量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矩形框的一种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端板的一种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进气管、支气管和分支气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矩形框1、夹具2、下导气结构3、上导气结构4、连接结构5、支撑臂6、横杆7、支撑块8、极板9、支撑杆11、夹块21、壳体31、进气管32、支气管33、分支气管34、上端板35、通孔36、左U形板51、右U形板52、U形固定块211、U形移动块212、横向隔条351、竖向隔条352、矩形区域353、连接棒21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极板加湿固化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框1,设于矩形框上的3个夹具2,设于矩形框下方的下导气结构3,设于矩形框上方的上导气结构4,设于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5,设于矩形框和下导气结构之间的两条支撑臂6;每个夹具均包括12对间隔排列的夹块21,每对夹块均包括U形固定块211和U形移动块212,每对夹块围成的空间与极板的极耳相配合,夹具的各个U形移动块均与一条横杆7连接;1个夹具的各个U形固定块均与矩形框连接,另外2个夹具的各个U形固定块均通过一条横向固定杆8与矩形框连接;横杆与矩形框滑动连接;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为对称结构,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均通过管道分别与充气泵和加湿器连接。U形固定块和U形移动块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盲孔和两条连接棒2121,两条连接棒分别插入两个盲孔中。下导气结构和连接结构下端设有4个支撑块8。矩形框上还设有3条横向延伸的支撑杆11,每条支撑杆均位于对应的夹具的横杆的前方。连接结构包括左U形板51和右U形板52,左U形板的开口面向右侧,右U形板的开口面向左侧,左U形板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导气结构的左上部和下导气结构的左下部连接,右U形板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导气结构的右上部和下导气结构的右下部连接。如图1、图3、图4所示,下导气结构包括壳体31和设于壳体中的进气管32,进气管与4个辐射状分布的支气管33连接,每条支气管均与3条分支气管34连接,每条分支气管上均设有多个出气孔,壳体的上端板35上设有多个通孔36。上端板的上表面上设有5个横向隔条351和3个竖向隔条352,各个横向隔条和各个竖向隔条将上端板分成24个矩形区域353。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图2所示,将多块极板9的极耳插到U形固定块上,移动各条横杆,使两条连接棒分别插入两个盲孔中,矩形框、横杆、横向固定杆和支撑杆起到支撑极板的作用;需要通风的时候,对于上导气结构和下导气结构,均关闭与加湿器连接的管道的阀门,打开与充气泵连接的管道的阀门;与上导气结构和下导气结构连接的2个充气泵交替工作,风交替从上导气结构和下导气结构流出,给各个极板上下反复通风;需要加湿的时候,对于上导气结构和下导气结构,均关闭与充气泵连接的管道的阀门,打开与加湿器连接的管道的阀门,加湿器工作,雾气交替从上导气结构和下导气结构流出,给各个极板上下反复加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板加湿固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框(1),设于矩形框上的M个夹具(2),设于矩形框下方的下导气结构(3),设于矩形框上方的上导气结构(4),设于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5),设于矩形框和下导气结构之间的两条支撑臂(6);M大于2,每个夹具均包括若干对间隔排列的夹块(21),每对夹块均包括U形固定块(211)和U形移动块(212),每对夹块围成的空间与极板的极耳相配合;所述夹具的各个U形移动块均与一条横杆(7)连接,所述横杆与矩形框滑动连接;所述夹具的各个U形固定块均与矩形框连接;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为对称结构,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均通过管道分别与充气泵和加湿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板加湿固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框(1),设于矩形框上的M个夹具(2),设于矩形框下方的下导气结构(3),设于矩形框上方的上导气结构(4),设于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5),设于矩形框和下导气结构之间的两条支撑臂(6);M大于2,每个夹具均包括若干对间隔排列的夹块(21),每对夹块均包括U形固定块(211)和U形移动块(212),每对夹块围成的空间与极板的极耳相配合;所述夹具的各个U形移动块均与一条横杆(7)连接,所述横杆与矩形框滑动连接;所述夹具的各个U形固定块均与矩形框连接;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为对称结构,下导气结构和上导气结构均通过管道分别与充气泵和加湿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加湿固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U形固定块和U形移动块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盲孔和两条连接棒(2121),两条连接棒分别插入两个盲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板加湿固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矩形框上还设有M条横向延伸的支撑杆(11),每条支撑杆均位于对应的夹具的横杆的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林东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