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669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注水井日注水量数据设计调剖剂注入量、注入速度及注入压力;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计算量,配置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步骤3:通过注水管线向目标驱调井注入依次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步骤4:进行后续常规注采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聚合物微球封堵油层裂缝和大孔道、扩大波及体积,利用表面活性剂驱替油层剩余油,选用聚合物微球作为主体段塞,充分发挥聚合物微球进入油层深部驱替剩余油的优势,改善油层深部水驱不均并驱替剩余油,实现提高油井采收率的目的。

A method of deep profile control and drive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低渗透油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70%,已成为原油开采的主要领域。低渗透油藏具有储量规模大、丰度低、储层致密、开采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及裂缝的存在,注入水不均匀推进易形成优势水流通道,或沿裂缝突进,均使油井含水不断上升,化学调剖工艺技术已成为控制油井含水上升的主要手段。ZL201210015473.X专利专利技术了一种冻胶调剖剂悬浮携带吸水树脂颗粒和非水溶性固体颗粒注入裂缝的方法,公告号为CN104140801A专利公开的一种铝凝胶调驱剂、CN104650842A专利公开的一种调驱组合物及调驱方法等均为金属交联或酚醛交联弱凝胶,这类方法以弱凝胶为主剂进行调剖,这类方法主要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弱凝胶体系为聚丙烯酰胺、交联剂等多组分配制后注入地下成胶,其成胶性能受油藏环境影响而难把控;二、凝胶体系因聚丙烯酰胺线性交联使得受油藏矿化度影响,产生分子链卷曲、凝胶脱水,导致措施有效期较短,不能达到改善油藏深部水驱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而且,水驱油藏采收率总体水平低重要原因之一是水驱的波及效率较低;影响水驱波及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非均质性;高渗孔道型油藏具有渗透率高、孔喉宽和微裂缝发育的特征,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和岩石表面性质,高渗孔道型油藏同样存在非均质性。在非均质地层进行水驱时,驱替液的推进不能均匀地活塞式前进,造成注入驱替液沿高渗层段突进,出现局部水窜现象,从而降低了注入水的波及效率,制约了水驱采收率。传统的方法是对其孔道进行封堵而后进行水驱,此种方法中,单纯的调剖及后续的水驱往往难以适应储层的复杂性,造成封堵后的小规模水窜、指进等现象,使得进一步提高水驱动用程度的难度较大。因此,针对低渗油藏高渗通道较发育的问题,急需提供一种新的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低渗油藏高渗通道较发育问题的多元复合靶向深部调驱方法,能够实现驱调剂大剂量注入、改善油藏深部水驱不均,最终提高采收率。一种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注水井日注水量数据设计调剖剂注入量、注入速度及注入压力;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计算量,配置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配制水采用油田污水或清水,当配置水不符合油田回注水标准时,对配制水进行除铁、杀菌、曝气处理;步骤3:通过注水管线向目标驱调井注入依次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且前一段塞完全注入目标驱调井后,才能注入下一段塞;步骤4:进行后续常规注采作业。进一步的,以体积比计,所述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的日注入量为1.5-2倍目标调驱井日注水量,所述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的日注入量按体积计为1.5倍目标调驱井日注水量,所述的乳液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微球、表面活性剂的累计总注入量为0.2-0.5倍目标调驱井控制的油层孔隙体积;所述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总的加注比例为:1:10-20:1-5。进一步的,按质量比计,所述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包括以下组分:单体为0.1%-0.5%丙烯酰胺和0.05%-0.4%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乳化剂为0.2%-0.6%司盘80,引发剂为0.01%-0.04%过硫酸铵,分散剂为0.5%-3%聚乙烯醇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所述聚乙烯醇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比例为1:1,20%-40%白油为油相基液,余量为水,水为水相基液,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而得。所述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的制备方法为:将乳化剂、分散剂和白油按比例加入到带有搅拌器的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已经配置好的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通入氮气30min,升温至70℃,之后加入引发剂,反应6h后即得,整个反应过程持续搅拌。进一步的,按质量比计,所述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包括以下组分:1%-5%聚合物纳米微球,余量为水,所述聚合物纳米微球为丙烯酰胺类预交联凝胶。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作用机理是封堵油层裂缝和大孔道、扩大波及体积,调整平面和层内非均质性。进一步的,按质量比计,所述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包括以下组分:0.2%-0.8%的高级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5%-2%的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2%-8%的有机磷络合剂络合剂。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磷络合剂包括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盐、二乙烯三胺五甲基磷酸盐、氨基三亚甲基磷酸盐或羟基亚乙基二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的方法,通过向油层依次注入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达到深部封堵与调驱的目的:利用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对地层进行预处理,不仅降低地层吸附量,保证主段塞不被地层水稀释,同时还能调整油层的渗透率极差,更加有益于主段塞发挥作用;利用聚合物微球封堵油层裂缝和大孔道、扩大波及体积,充分发挥聚合物微球进入油层深部驱替剩余油的优势,改善油层深部水驱不均;利用表面活性剂驱替油层剩余油,最终实现提高油井采收率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某油田3口调驱井日注水量均为100m3,地下总孔隙体积为50000m3,设计总注入量0.2PV,即10000m3。通过注水井依次向目标调驱井注入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各段塞的日注入量依次为150m3、150m3、200m3,各段塞总注入量依次为500m3、7500m3、2000m3;所述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包括以下组分:按质量比计,将0.35%的司盘80、1.5%的聚乙烯醇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1)和25%白油加入反应釜中并持续搅拌,其中,聚乙烯醇聚合度为1500-1600,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氧乙烯聚合度为6,搅拌均匀后加入0.25%丙烯酰胺、0.3%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72.575%水配置成的水溶液,通入氮气30min,升温至70℃,加入0.025%过硫酸铵,反应6小时即得。所述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包括以下组分:按质量比计,4%丙烯酰胺类预交联凝胶和96%水,所述丙烯酰胺类预交联凝胶为HJK-3预交联凝胶颗粒,北京恒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述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包括以下组分:按质量比计,0.4%C13高级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式:CH3(CH2)xO(CH2CH2O)y-SO3-,x为12,y为3;2%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有机磷络合剂5%: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盐;通过向油层依次注入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经本专利技术驱调方法驱调前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根据注水井日注水量数据计算调剖剂的总注入量和日注入量;/n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计算量,配置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n步骤3:通过注水管线向目标驱调井依次注入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n步骤4:进行后续常规注采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注水井日注水量数据计算调剖剂的总注入量和日注入量;
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计算量,配置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
步骤3:通过注水管线向目标驱调井依次注入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
步骤4:进行后续常规注采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油藏深部驱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的日注入量按体积计为1.5-2倍目标调驱井日注水量,所述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的日注入量按体积计为1.5倍目标调驱井日注水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透油藏深部驱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微球、表面活性剂的累计总注入量按体积计,为0.2-0.5倍目标调驱井控制的油层孔隙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比计,所述乳液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纳米微球主段塞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段塞总的加注比例为:1:10-20: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前一段塞完全注入目标驱调井后,才能注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东辉金发扬赵金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驱势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