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便利的试验箱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5575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用便利的试验箱排水系统,试验箱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试验舱和冷冻室,壳体外侧设置有电控室,在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试验舱及冷冻室排水的收集槽,所述试验舱的底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壳体上位于试验舱箱门下部设置有箱门集水槽,所述箱门集水槽中设置有第二排水孔,所述冷冻室的高温高压铜管从冷冻室底部穿出,系统还包括设于壳体底部的收集槽,所述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分别通过独立的排水管接入所述收集槽,所述高温高压铜管绕所述收集槽表面环设至少一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试验箱的排水效率和排水稳定性,能够适应多工况下的客户端需求,适应性更强。

A universal and convenient drainage system for test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便利的试验箱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用便利的试验箱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试验箱是以多根直管串联式的连接各个排水孔,将排水汇总至一条排水管中,以自由落体形式向外顺流排出,虽然这样的成本很低,但是存在很多缺点:1.多排水点混合在一根管路中进行排水,各个排水点相互影响,导致排水容易不畅,出现问题的几率也更高;2.试验箱中的冷冻机组底盘为平板式设计,一个独立排水口,容易导致局部积水无法排出;3.安设试验箱的客户端的排水位一旦过高,由于是无动力排水,导致试验设备污水无法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通用便利的试验箱排水系统,其提高了试验箱的排水效率和排水稳定性,能够适应多工况下的客户端需求,适应性更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用便利的试验箱排水系统,试验箱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试验舱和冷冻室,壳体外侧设置有电控室,在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试验舱及冷冻室排水的收集槽,所述试验舱的底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壳体上位于试验舱箱门下部设置有箱门集水槽,所述箱门集水槽中设置有第二排水孔,所述冷冻室的高温高压铜管从冷冻室底部穿出,系统还包括设于壳体底部的收集槽,所述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分别通过独立的排水管接入所述收集槽,所述高温高压铜管绕所述收集槽表面环设至少一周。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申请人还有进一步的优化措施。可选地,所述收集槽包括蓄水槽和整体式的积水盘,与各排水孔相连的排水管分别接入所述积水盘,蓄水槽设置于所述积水盘的下方,所述高温高压铜管设于所述积水盘的上方,距离所述积水盘的距离为1~3cm,所述积水盘对应于所述蓄水槽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下水孔。进一步地,所述下水孔的孔径为0.5~1mm。更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自吸式抽水泵,所述自吸式抽水泵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收集槽的底部,出水口接入户端排水位中。可选地,所述冷冻室的底板上开设有第三排水孔,所述第三排水孔通过排水管接入所述收集槽。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试验箱排水系统,试验箱中的排水孔与收集槽之间均为独立管路,且为竖直通路,便于水的排出,排水性好,而收集槽所采用的两层式的结构,能够防止排水管的下方被液封,可有效降低排水管底部被堵塞的风险,而且即使有杂质也会被积水盘进行过滤,便于清理更为便利,同时环设的高温高压铜管能够将积水盘中的水予以蒸发,降低回流至蓄水槽中的水量,减少蓄水槽清洗频次,节能环保。进一步地,结合自吸式抽水泵的设置,即使客户端排水位过高,也能够保证有动力情况下的顺畅排水,其通用性更强。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试验箱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试验箱排水系统中收集槽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试验舱,2、冷冻室,3、电控室,4、第一排水孔,5、第二排水孔,6、第三排水孔,7、排水管,8、收集槽,81、蓄水槽,82、积水盘,83、下水孔,9、高温高压铜管,10、自吸式抽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通用便利的试验箱排水系统,如图1所示,试验箱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试验舱1和冷冻室2,壳体外侧设置有电控室3,在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试验舱1及冷冻室2排水的收集槽8,所述试验舱1的底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4,所述壳体上位于试验舱1箱门下部设置有箱门集水槽,所述箱门集水槽中设置有第二排水孔5,所述冷冻室2底部开设有第三排水孔6,系统还包括设于壳体底部的收集槽8,所述第一排水孔4、第二排水孔5和第三排水孔6分别通过独立的排水管7接入所述收集槽8,每根排水管7均竖直设置,出水端位于所述收集槽8处。具体说来,如图2所示,所述收集槽8包括蓄水槽81和整体式的积水盘82,与各排水孔相连的排水管7分别接入所述积水盘82,蓄水槽81设置于所述积水盘82的下方,所述积水盘82对应于所述蓄水槽81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下水孔83,可将蓄水槽81对应设置于积水盘82中间位置的下方,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收集积水盘82中的水。值得注意的是,积水盘82中下水孔83的孔径较小,为0.5~1mm,孔径小是为了能够延缓水回流至蓄水槽81中的速度,保证蒸发效率的同时,仍然能够有效下水。由于试验箱中的排水孔与收集槽8之间均为独立管路,且为竖直通路,便于水的排出,排水性好,而收集槽8所采用的两层式的结构,能够防止排水管7的下方被液封,可有效降低排水管7底部被堵塞的风险,而且即使有杂质也会被积水盘82进行过滤,便于清理更为便利。而所述冷冻室2的高温高压铜管9可从冷冻室2底部穿出,该高温高压铜管9绕所述收集槽8表面环设至少一周,所述高温高压铜管9设于所述积水盘82的上方,距离所述积水盘82的距离为1~3cm,两者距离以保证能够高效蒸发积水盘82中的水,但又与积水盘82保持有安全距离为限。试验箱中产生的水是水滴状的,通常不会大量产生,环设的高温高压铜管9能够将积水盘82中的水慢慢予以蒸发,降低回流至蓄水槽81中的水量,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蓄水槽81清洗频次,节能环保,试验箱的维护也更为方便。试验箱中的排水孔与收集槽8之间均为独立管路,且为竖直通路,便于水的排出,排水性好,而收集槽8所采用的两层式的结构,能够防止排水管7的下方被液封,可有效降低排水管7底部被堵塞的风险,而且即使有杂质也会被积水盘82进行过滤,便于清理更为便利。本实施例的排水系统还包括自吸式抽水泵10,所述自吸式抽水泵10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收集槽8的底部,出水口接入户端排水位中。结合自吸式抽水泵10的设置,即使客户端排水位过高,无动力情况下收集槽8不易出水完全,那么也能够保证在有动力情况下的顺畅排水,提高了该排水系统的通用性和可适应性。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便利的试验箱排水系统,试验箱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试验舱和冷冻室,壳体外侧设置有电控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试验舱及冷冻室排水的收集槽,所述试验舱的底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壳体上位于试验舱箱门下部设置有箱门集水槽,所述箱门集水槽中设置有第二排水孔,所述冷冻室的高温高压铜管从冷冻室底部穿出,系统还包括设于壳体底部的收集槽,所述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分别通过独立的排水管接入所述收集槽,所述高温高压铜管绕所述收集槽表面环设至少一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便利的试验箱排水系统,试验箱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试验舱和冷冻室,壳体外侧设置有电控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试验舱及冷冻室排水的收集槽,所述试验舱的底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壳体上位于试验舱箱门下部设置有箱门集水槽,所述箱门集水槽中设置有第二排水孔,所述冷冻室的高温高压铜管从冷冻室底部穿出,系统还包括设于壳体底部的收集槽,所述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分别通过独立的排水管接入所述收集槽,所述高温高压铜管绕所述收集槽表面环设至少一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便利的试验箱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包括蓄水槽和整体式的积水盘,与各排水孔相连的排水管分别接入所述积水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耀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拓米洛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