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499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圆筒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的截面均为方形结构,且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固定装置,以固定人体的头部;所述第三壳体内设有第二固定装置,以使人体的右手臂与胸部及腹部的右侧相贴合;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壁固定有支撑装置,以使人体的锁骨右侧前挺。如此,使得人体的体位能够得到较好地控制,在对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进行定点穿刺时,改善了定位性。

Body position fixation device for puncture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and subclavian ve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的颈静脉孔,是颅内乙状窦直接向下的延续。颈内静脉在颈动脉鞘内位于颈内-颈总动脉的前外侧,在颈内-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有迷走神经下降。锁骨下静脉是位于颈根部的短静脉干,自第一肋骨外缘由腋静脉延续而成。其中,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与附近筋膜结合紧密,位置较为固定,管腔也较大,使得锁骨下静脉可作为静脉穿刺或长期导管输液部位。目前,在对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进行定点穿刺时,定位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在对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进行定点穿刺时,定位性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提供的一种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依次连通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一壳体为圆筒结构;第二壳体的底部和第三壳体的顶部的截面均为方形结构,且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依次连通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n所述第一壳体为圆筒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的截面均为方形结构,且尺寸相同;/n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固定装置,以固定人体的头部;/n所述第三壳体内设有第二固定装置,以使人体的右手臂与胸部及腹部的右侧相贴合;/n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壁固定有支撑装置,以使人体的锁骨右侧前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连通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为圆筒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的截面均为方形结构,且尺寸相同;
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固定装置,以固定人体的头部;
所述第三壳体内设有第二固定装置,以使人体的右手臂与胸部及腹部的右侧相贴合;
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壁固定有支撑装置,以使人体的锁骨右侧前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一套环;
所述第一套环的外侧壁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且所述第一套环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共线;
所述第一套环的中部设有圆环结构的第二套环,且所述第二套环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套环的轴线共线;
所述第二套环的前侧的外侧壁通过第一滑动轮与所述第一套环的前侧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套环的后侧的外侧壁通过第二滑动轮与所述第一套环的后侧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内侧壁沿所述第一套环的周向设有第一滑槽;
所述第二套环的外侧壁沿所述第二套环的周向设有第二滑槽;
所述第一滑动轮的外侧壁沿所述滑动轮的周向设有环形结构的第一凸起;
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一滑动轮;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环和所述第一滑动轮;
所述第二滑动轮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滑动轮的结构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内侧壁固定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以限定所述第一滑动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所述第一套环上滑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方形板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靖智利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