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损伤,进而发展导致心力衰竭是全球最首要的致死原因之一。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合理设计的功能型纳米粒子给静脉注射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新思路。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载体问世。许多非水溶性或稳定性较差的药物都可以利用纳米材料包裹的方式进入体内病变部位。通过控制纳米载体的大小(20-200nm)、形状(大长径比)及表面电荷(带正电)等可以更好地实现药物传输。这些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极大地促进药物进入病变部位,因此显著地提高了治疗效率。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凝结和血管舒张,保持血液畅通,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脂的防治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 ...
【技术保护点】
1.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为核壳结构,聚多巴胺为壳体,白藜芦醇为内核,聚多巴胺壳体厚度为40-60nm,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的粒径为120-140nm,按照下述步骤进行:/n步骤1,将白藜芦醇分散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得到白藜芦醇的二甲基亚砜(DMSO)分散液,将上述分散液分散于超纯水中,用纳米滤头过滤后,得到白藜芦醇纳米粒子溶液;/n步骤2,将多巴胺分散在PH为8.0-9.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白藜芦醇纳米粒子溶液加入上述多巴胺分散液中,在室温20-25℃下振荡反应10-2 ...
【技术特征摘要】
1.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为核壳结构,聚多巴胺为壳体,白藜芦醇为内核,聚多巴胺壳体厚度为40-60nm,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的粒径为120-140nm,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白藜芦醇分散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得到白藜芦醇的二甲基亚砜(DMSO)分散液,将上述分散液分散于超纯水中,用纳米滤头过滤后,得到白藜芦醇纳米粒子溶液;
步骤2,将多巴胺分散在PH为8.0-9.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白藜芦醇纳米粒子溶液加入上述多巴胺分散液中,在室温20-25℃下振荡反应10-20h,过滤、干燥后,得到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其中,白藜芦醇和多巴胺的质量比为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白藜芦醇和多巴胺的质量比为1:(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对白藜芦醇纳米粒子溶液过滤所使用的滤头粒径为210-23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磷酸盐缓冲液(PBS)的PH为8.2-8.5,反应时间为12-15h,对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溶液过滤所使用的滤头粒径为210-23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聚多巴胺壳体厚度为45-55nm,白藜芦醇-聚多巴胺核壳型纳米材料的粒径为125-130nm。
6.制备如权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