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用雨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45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楼用雨水收集装置,蓄水池本体背向屋顶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屋顶上设有位于蓄水池上方的水平杆,水平杆位于插接槽正上方且朝向屋顶的一侧设有与插接槽相插接适配的插接杆;屋顶上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水平杆朝向或背向屋顶运动;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机构以及夹持机构,升降机构包括丝杆以及圆筒;圆筒竖直设于水平杆朝向屋顶的一侧并位于蓄水池本体的一侧,丝杆的螺纹连接于圆筒的内壁侧,丝杆朝向屋顶延伸并转动装配于屋顶上;夹持机构用于限制圆筒仅产生竖向滑动或解除对圆筒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蓄水池的安装以及拆卸的效果。

Rainwater collection device for teaching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教学楼用雨水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教学楼用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中小学的教学楼,用来洗手、拖地的水均来自自来水,由于使用量大,所以对自来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现有技术中,在屋顶室外的一侧安装有蓄水池,蓄水池上端开口,蓄水池连接有置于建筑物外壁一侧的竖直水管,竖直水管连接有通向教学楼各层的水平水管,水平水管连接有水龙头。雨天时,蓄水池对雨水进行储存,雨水经过竖直水管以及水平水管流动至水龙头处,学生洗手时,打开水龙头即可。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蓄水池通常由砖块堆砌而成,使得蓄水池固定在屋顶上;此种固定的方式,一方面导致蓄水池要等到砌砖的水泥干了之后才能使用,另一方面,对蓄水池进行拆卸时,需要将砖块破坏;进而,导致蓄水池的安装以及拆卸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教学楼用雨水收集装置,其具有蓄水池的安装以及拆卸均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教学楼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放置于屋顶上的蓄水池本体,蓄水池本体背向屋顶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屋顶上设有位于蓄水池上方的水平杆,水平杆位于插接槽正上方且朝向屋顶的一侧设有与插接槽相插接适配的插接杆;屋顶上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水平杆朝向或背向屋顶运动;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机构以及夹持机构,升降机构包括丝杆以及圆筒;圆筒竖直设于水平杆朝向屋顶的一侧并位于蓄水池本体的一侧,丝杆的螺纹连接于圆筒的内壁侧,丝杆朝向屋顶延伸并转动装配于屋顶上;夹持机构用于限制圆筒仅产生竖向滑动或解除对圆筒的限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蓄水池本体进行固定时,首先,夹持机构限制圆筒仅产生竖向滑动;其次,通过生活中的工具转动丝杆,带动圆筒朝向屋顶滑动,进而带动水平杆朝向地面运动,从而带动插接杆朝向插接槽运动并插接在插接槽内,即实现了对蓄水池本体进行固定;当对蓄水池本体进行拆卸时,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工具转动丝杆,带动圆筒背向屋顶滑动,进而带动水平杆背向地面运动,从而带动插接杆背向插接槽运动并从插接槽内抽离出;其次,夹持机构解除对圆筒的限制,转动丝杆,进而带动水平杆从蓄水池本体的上方移动至蓄水池本体的一侧;最终,即可将蓄水池本体从屋顶上移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蓄水池的安装以及拆卸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板、滑槽、滑块以及动力组件;滑槽沿水平方向开设于蓄水池本体朝向丝杆的一侧;两滑块滑动装配于滑槽内并关于滑槽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相对称设置;夹持板竖直并设于滑块朝向滑槽开口的一侧,两夹持板位于圆筒的两侧;动力组件设于蓄水池本体上并用于驱动两滑块相对或相背滑动;动力组件驱动两滑块相对运动,进而带动夹持板对圆筒进行夹持并使圆筒竖向滑动装配于两夹持板的相对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组件驱动两滑块沿滑槽相对或相背运动,进而带动两夹持板相对运动对圆筒进行夹持或带动两夹持板相背运动以解除对圆筒的夹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动力组件包括螺纹杆以及把手;螺纹杆水平置于滑槽内;螺纹杆上相对称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每种旋向的螺纹处与一滑块螺纹连接;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装配于滑槽内壁上,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出滑槽后与把手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反转动把手,进而带动螺纹杆的正反转,从而带动两滑块沿滑槽相对或相背运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夹持板朝向圆筒的一侧沿竖向开设有滑移槽,圆筒朝向滑移槽的一侧设有与滑移槽竖向滑动适配的滑移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板对圆筒进行夹持后,滑移块置于滑移槽内;圆筒竖向运动室时,滑移块沿滑移槽竖向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夹持板呈圆弧状,夹持板的内凹侧朝向圆筒;夹持板对圆筒进行夹持时,夹持板的内凹侧完全贴合于圆筒外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夹持板与圆筒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夹持板对圆筒的夹持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插接杆包括插接段以及伸入段;伸入段的一端水平杆上;插接段的一端设于伸入段远离插接段的一端;插接段与插接槽相插接适配且均设置为十字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为插接杆的设定建立基础;另一方面,增大插接杆与插接槽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插接杆与插接槽之间的插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插接槽背向水平杆的一侧开设有空腔;伸入段远离插接段的一侧穿过水平杆连接有输出轴竖直向下的伺服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组件驱动插接段穿过插接槽后进入空腔内,伺服电机工作,驱动伸入段转动,继而带动插接段转动至与插接槽错位;进而提高插接杆与蓄水池本体之间的插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滑块和滑槽均设置为T形或燕尾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限制滑块沿滑槽滑动时所产生的晃动,进而提高滑块沿滑槽滑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丝杆靠近屋顶的一侧设有转动手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个手持部,以便于对丝杆进行转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插接槽、水平杆、插接杆以及驱动装置的设定,达到了便于蓄水池的安装以及拆卸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B面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蓄水池本体;21、插接槽;22、水平杆;23、插接杆;24、驱动装置;31、升降机构;311、丝杆;312、圆筒;313、转动手柄;32、夹持机构;321、夹持板;322、滑槽;323、滑块;324、动力组件;3241、螺纹杆;3242、把手;41、滑移槽;42、滑移块;51、空腔;52、伺服电机;53、插接段;54、伸入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教学楼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蓄水池本体1。蓄水池本体1呈矩形体状,蓄水池本体1放置在屋顶上。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蓄水池的安装以及拆卸,本技术中设置有:插接槽21、水平杆22、插接杆23以及驱动装置24。插接槽21开设在蓄水池本体1上表面的一侧,插接槽21在蓄水池本体1的四条边的中点处均开设有;四个水平杆22分别位于四个插接槽21的上方,水平杆22的一端位于插接槽21的正上方,水平杆22的另一端朝向蓄水池本体1的外壁延伸并超过蓄水池的外壁;插接杆23安装在水平杆22朝向的屋顶的一侧上,插接杆23竖直,插接杆23位于插接槽21的正上方,插接杆23与插接槽21相插接适配;驱动装置24安装在屋顶上,其作用为:驱动水平杆22朝向或背向屋顶运动。驱动装置24包括:升降机构31以及夹持机构32。升降机构31包括:丝杆311、圆筒312以及转动手柄313。圆筒312(即:圆环体)轴线竖直,圆筒312上端安装在水平杆22朝向屋顶的一侧,圆筒312位于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楼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放置于屋顶上的蓄水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蓄水池本体(1)背向屋顶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21);屋顶上设有位于蓄水池上方的水平杆(22),水平杆(22)位于插接槽(21)正上方且朝向屋顶的一侧设有与插接槽(21)相插接适配的插接杆(23);屋顶上设有驱动装置(24),驱动装置(24)用于驱动水平杆(22)朝向或背向屋顶运动;/n驱动装置(24)包括升降机构(31)以及夹持机构(32),升降机构(31)包括丝杆(311)以及圆筒(312);圆筒(312)竖直设于水平杆(22)朝向屋顶的一侧并位于蓄水池本体(1)的一侧,丝杆(311)的螺纹连接于圆筒(312)的内壁侧,丝杆(311)朝向屋顶延伸并转动装配于屋顶上;夹持机构(32)用于限制圆筒(312)仅产生竖向滑动或解除对圆筒(312)的限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楼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放置于屋顶上的蓄水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蓄水池本体(1)背向屋顶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21);屋顶上设有位于蓄水池上方的水平杆(22),水平杆(22)位于插接槽(21)正上方且朝向屋顶的一侧设有与插接槽(21)相插接适配的插接杆(23);屋顶上设有驱动装置(24),驱动装置(24)用于驱动水平杆(22)朝向或背向屋顶运动;
驱动装置(24)包括升降机构(31)以及夹持机构(32),升降机构(31)包括丝杆(311)以及圆筒(312);圆筒(312)竖直设于水平杆(22)朝向屋顶的一侧并位于蓄水池本体(1)的一侧,丝杆(311)的螺纹连接于圆筒(312)的内壁侧,丝杆(311)朝向屋顶延伸并转动装配于屋顶上;夹持机构(32)用于限制圆筒(312)仅产生竖向滑动或解除对圆筒(312)的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楼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机构(32)包括夹持板(321)、滑槽(322)、滑块(323)以及动力组件(324);滑槽(322)沿水平方向开设于蓄水池本体(1)朝向丝杆(311)的一侧;两滑块(323)滑动装配于滑槽(322)内并关于滑槽(322)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相对称设置;夹持板(321)竖直并设于滑块(323)朝向滑槽(322)开口的一侧,两夹持板(321)位于圆筒(312)的两侧;动力组件(324)设于蓄水池本体(1)上并用于驱动两滑块(323)相对或相背滑动;动力组件(324)驱动两滑块(323)相对运动,进而带动夹持板(321)对圆筒(312)进行夹持并使圆筒(312)竖向滑动装配于两夹持板(321)的相对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学楼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组件(324)包括螺纹杆(3241)以及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星中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