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脚部的自适应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359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适应鞋面,在鞋面内设置了流体构件和紧固件,流体构件始终接触鞋面,能够吸收鞋面弯折时的弯折力,同时,流体构件为爪型结构,其结构适应鞋面在发生弯曲时的受力情况,流体构件还可以通过膨胀变形来对由于鞋面弯曲时发生弯折的鞋面进行很好的舒展、理顺,从而主动修复该处的鞋面折痕,同时紧固件也适应鞋面弯折进行动作,弯折时扣紧跟骨,防止鞋脱离脚跟,从而能够贴合脚部,同时,分叉部与主体部之间均为连通状态,因此,其可以应对复杂的鞋面弯曲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一体鞋面结构的耐磨性和舒适性。

An adaptive upper that fits the fo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合脚部的自适应鞋面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合脚部的自适应鞋面。
技术介绍
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板鞋、运动鞋等鞋类物品,鞋类物品包括两个主要元件:鞋面和鞋底结构,足部伸入由鞋面和鞋底结构限定的空间内从而使人类能够在路上行走。人类足部骨骼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五根脚趾部,每根脚趾部均由若干块趾骨和一块跖骨组成,例如大脚趾部,由远端趾骨51、近端趾骨52和第一跖骨53组成,同理,食趾、中趾、无名趾和小趾均由若干块趾骨和第二跖骨54、第三跖骨55、第四跖骨56和第五跖骨57组成,第一楔骨58、第二楔骨59和第三楔骨60分别与舟骨61和骰骨62再与踝骨10和跟骨20组成踝关节。人在走路或者跑步时,近端趾骨和跖骨之间反复弯折,从而使得鞋面发生反复弯折,形成折痕,更有甚者,在鞋面与鞋底的胶合处发生脱胶现象,严重影响鞋类的使用寿命,同时,弯折的鞋面也会挤压内部的脚部,影响人们穿鞋的舒适性。针对鞋面折痕和鞋面与鞋底脱胶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一些改进的鞋面结构:如专利文献1,其公开了一种耐用鞋,将鞋面分为前帮、后中帮,它们之间使用网状弹力布鞋面作为连接面,前帮和后中帮使用软牛皮制作,连接面设置在鞋面前部的弯折部位,利用网状弹力布本身的柔软以及高弹性特性使得前鞋面不易产生折痕,但是其鞋面结构不是一体形成的,需要对不同材料进行裁剪后组合在一起,加工较复杂,且网状弹力布使用久了后本身同样也会有折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进折痕问题;又如专利文献2,其公开了一种鞋,将鞋帮划分为能相对运动的第一鞋帮构件和第二鞋帮构件,在脚作出蹬踏动作鞋帮弯曲运动时,第二鞋帮构件的前端边缘部分在第一鞋帮构件上沿纵向滑动,第一鞋帮构件的后端边缘部分在第二鞋帮构件下沿纵向滑动,其改善了鞋帮的折痕问题,但是,由于第一鞋帮构件和第二鞋帮构件能够相对滑动,在脚弯折时,仅由鞋底提供抗弯折的力,虽然改变了鞋面的弯折受力但是无形中又增加了鞋底的弯折磨损,同时,由于仅有鞋底提供抗弯折的力,脚在跑步或者其他激烈运动时容易受伤,进一步的,鞋帮都是被动受力变形并不能主动恢复;又如专利文献3,其公开了一种耐磨鞋,在鞋帮的外表面黏贴有一弹性垫16,且在弹性垫上设置了一系列的槽38,并且使得槽呈放射线布置,利用槽38的变形来吸收鞋面的弯折变形,虽然其能够延长鞋面的使用寿命,但是,吸收该弯折变形的弹性垫16仅是被动吸收变形力,且由于槽38所确定的放射圆心30为确定的一个点,因此,该鞋仅能够针对特定尺寸长度的脚适用,其通用性较差;又如专利文献4,其公开了一种板鞋,将鞋底弯折部分处裁剪出一三角形结构,然后使用软性的材料缝合在该三角形结构处,从而改善了鞋底受力情况,提高了网布鞋的使用寿命,但是其同样还是存在折痕部位。[专利文献1]CN205030599U[专利文献2]CN101554256A[专利文献3]US5454172A[专利文献4]JP2017-121269A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均未提供一种对于鞋面折痕具有主动修复功能、使用流体构件来吸收鞋面震动、在人行走时能够主动覆紧足部的自适应鞋面,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合脚部的自适应鞋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鞋面材料结构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贴合脚部的自适应鞋面,包括内鞋面、外鞋面、设置于内鞋面和外鞋面之间的流体构件和紧固件,内鞋面、外鞋面共同组成鞋面,鞋面的下部固定附着有鞋底,鞋面覆盖了穿鞋者的脚,鞋面的上部设置有鞋舌,紧固件设置于鞋面的后部,鞋面形成的用于容纳鞋舌的容纳空间的边沿形成鞋面上边界,流体构件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两个分叉部,流体构件整体呈爪型结构,主体部位于鞋面的上端部,且主体部的上边沿平行于鞋面上边界,主体部的下端连接有至少两个分叉部,每个分叉部均为条形结构,均具有分叉部主体轴线,分叉部主体轴线交汇于点O,点O落在主体部的上边沿与鞋面上边界之间,紧固件和分叉部之间通过连通管路进行连通,紧固件和连通管路均设置在内鞋面和外鞋面之间,条形结构的分叉部能够很好的适应鞋面在弯折时所产生的折痕,爪型结构的流体构件的设置,使得上部主体部能够适应吸收鞋面上边界到脚背区域的弯折力,而分叉部刚好用于吸收脚背接触面至鞋底之间区域的直线结构的弯折力,紧固件响应爪型结构进行动作,在鞋面弯折时,扣紧跟骨,防止鞋脱离脚部。优选地,流体构件包括内边、外边以及设置于内边和外边内部的流体,流体为气体、液体或凝胶体,内边、外边均选用密封薄膜材料,但是内边和外边所用材料的伸缩性能不同,内边不会随着流体的多或少而膨胀或收缩,外边会随着流体的多或少而相应的进行膨胀或收缩。优选地,内边为平整结构,外边为弧形凸起结构,平整结构的内边能够很好的贴合脚部,弧形凸起结构的外边能够很好的对外鞋面上的折痕进行修复。优选地,在两分叉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横边。优选地,紧固件包括后侧边、前凸边以及设置于后侧边和前凸边内部的流体,后侧边、前凸边均选用密封薄膜材料,后侧边和前凸边所用材料的伸缩性能不同,后侧边不会随着流体的多或少而膨胀或收缩,前凸边会随着流体的多或少而相应的进行膨胀或收缩。优选地,点O到鞋顶之间的距离L与脚的脚大拇指到跖趾关节的距离S相适应。优选地,分叉部下端部延伸至鞋底,使得流体构件能够对鞋面与鞋底连接处的鞋面弯折结构进行平整,避免鞋面发生脱胶的现象。优选地,主体部设置为梯形结构。优选地,内鞋面和外鞋面均采用一体结构,内鞋面和外鞋面采用黏贴或者缝合方式结合在一起。优选地,内鞋面和外鞋面均为高透气性网布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自适应鞋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仅能被动吸收鞋面弯折力的不足,在鞋面结构中加入了能够主动修复鞋面折痕的流体构件,流体构件布置于鞋面位于足部近端趾骨和跖骨之间反复弯折处,能很好的改善此处鞋面的受力情况,从而减少人行走时对鞋面造成的磨损;2)、本专利技术的流体构件,包括一主体部以及若干分叉部,主体部的顶端终止于鞋面穿鞋带处,分叉部底端终止于鞋底,各分叉部的主体部分所经过的轴线交汇于主体部顶端处,该分叉部的构造方式使得分叉部可以跟随鞋面处的折痕,改善鞋面与鞋底连接处的受力情况,避免由于长时间行走,鞋面和鞋底脱胶的情况;3)、本专利技术的流体构件的主体部和分叉部为连通状态,在鞋面由于行走发生弯折变形时,发生弯折变形的鞋面将该弯折力传递给流体构件,由流体构件吸收弯折力,从而减轻了鞋面的弯折变形,同时由于主体部和分叉部位连通状态,而鞋面的弯折变形也是不同的,通过该连通状态可以将某处弯折比较严重的弯折力均分到其他部位,从而从整体上改变了鞋面弯折处的受力情况,避免鞋面在穿戴后出现某处较为明显的折痕;4)、本专利技术的流体构件的主体部位于鞋面上部,分叉部位于鞋面下部,主体部为一方形结构、分叉部为条形结构,其顺应了鞋面各处受力情况不同的需求,在鞋面上部,鞋面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鞋面折痕没有统一形状,因此,使用方形结构能够很好的改善鞋面折痕受力情况,而对于鞋面下部,其受力较为单一,折痕较为固定,分叉部跟随折痕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合脚部的自适应鞋面,包括内鞋面(18)、外鞋面(19)、设置于内鞋面(18)和外鞋面(19)之间的流体构件(5)和紧固件(21),内鞋面(18)、外鞋面(19)共同组成鞋面(3),鞋面(3)的下部固定附着有鞋底(2),鞋面(3)覆盖了穿鞋者的脚(1),鞋面(3)的上部设置有鞋舌(6),其特征在于:紧固件(21)设置于鞋面(3)的后部,鞋面(3)形成的用于容纳鞋舌(6)的容纳空间的边沿形成鞋面上边界(16),流体构件(5)包括主体部(11)和至少两个分叉部(12),流体构件(5)整体呈爪型结构,主体部(11)位于鞋面(3)的上端部,且主体部(11)的上边沿平行于鞋面上边界(16),主体部(11)的下端连接有至少两个分叉部(12),每个分叉部(12)均为条形结构,且均具有分叉部主体轴线(9),分叉部主体轴线(9)交汇于点O,点O落在主体部(11)的上边沿与鞋面上边界(16)之间,紧固件(21)和分叉部(12)之间通过连通管路(22)进行连通,紧固件(21)和连通管路(22)均设置在内鞋面(18)和外鞋面(19)之间,条形结构的分叉部(12)能够很好的适应鞋面在弯折时所产生的折痕,爪型结构的流体构件(5)的设置,使得上部主体部(11)能够适应吸收鞋面上边界到脚背区域的弯折力,而分叉部(12)刚好用于吸收脚背接触面至鞋底之间区域的直线结构的弯折力,紧固件(21)响应爪型结构进行动作,在鞋面弯折时,扣紧跟骨,防止鞋脱离脚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合脚部的自适应鞋面,包括内鞋面(18)、外鞋面(19)、设置于内鞋面(18)和外鞋面(19)之间的流体构件(5)和紧固件(21),内鞋面(18)、外鞋面(19)共同组成鞋面(3),鞋面(3)的下部固定附着有鞋底(2),鞋面(3)覆盖了穿鞋者的脚(1),鞋面(3)的上部设置有鞋舌(6),其特征在于:紧固件(21)设置于鞋面(3)的后部,鞋面(3)形成的用于容纳鞋舌(6)的容纳空间的边沿形成鞋面上边界(16),流体构件(5)包括主体部(11)和至少两个分叉部(12),流体构件(5)整体呈爪型结构,主体部(11)位于鞋面(3)的上端部,且主体部(11)的上边沿平行于鞋面上边界(16),主体部(11)的下端连接有至少两个分叉部(12),每个分叉部(12)均为条形结构,且均具有分叉部主体轴线(9),分叉部主体轴线(9)交汇于点O,点O落在主体部(11)的上边沿与鞋面上边界(16)之间,紧固件(21)和分叉部(12)之间通过连通管路(22)进行连通,紧固件(21)和连通管路(22)均设置在内鞋面(18)和外鞋面(19)之间,条形结构的分叉部(12)能够很好的适应鞋面在弯折时所产生的折痕,爪型结构的流体构件(5)的设置,使得上部主体部(11)能够适应吸收鞋面上边界到脚背区域的弯折力,而分叉部(12)刚好用于吸收脚背接触面至鞋底之间区域的直线结构的弯折力,紧固件(21)响应爪型结构进行动作,在鞋面弯折时,扣紧跟骨,防止鞋脱离脚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合脚部的自适应鞋面,其特征在于:流体构件(5)包括内边(13)、外边(14)以及设置于内边(13)和外边(14)内部的流体(15),流体(15)为气体、液体或凝胶体,内边(13)、外边(14)均选用密封薄膜材料,但是内边和外边所用材料的伸缩性能不同,内边不会随着流体的多或少而膨胀或收缩,外边(14)会随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成吴延捷庄斯宁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达亿经编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