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孝盛专利>正文

一种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34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不需要人工来排列烟叶,并且缝线速度较快的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一种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有底板、安装板、编织机、电动辊轴、第一输送带、限位压板等;底板顶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顶部设有编织机,安装板上转动式设有两个电动辊轴,两个电动辊轴之间绕有第一输送带,安装板上部前侧安装有限位压板,限位压板位于第一输送带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料装置将烟叶输送装置第一输送带与限位压板之间,在输送时能够将烟叶排好,输送完毕后,通过电动辊轴与编织机配合将排好烟叶进行缝线,如此,就不需要人工来排列烟叶。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tobacco we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随后我国烟民逐年增多,烟民吸食的香烟主要是由烟叶制成,烟叶制作时需要经过晾晒,在对烟叶进行晾晒之前,需要对排列好的烟叶进行缝线处理,使烟叶的一端能够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方便将烟叶架起来进行晾晒。目前,将烟叶一端连接在一起的方式普遍都是由人工将烟叶在输送带上排列好以后压住其端部向编织机方向移动,从而进行缝线工作,当完成一次之后还需要再次排列烟叶,需要耗费过多时间,缝线速度较慢。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一种不需要人工来排列烟叶,并且缝线速度较快的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人工在将烟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时需要反复的排列烟叶,再进行缝线,存在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缝线速度较慢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不需要人工来排列烟叶,并且缝线速度较快的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技术方案为:一种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有底板、安装板和编织机,底板顶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顶部设有编织机,还包括有电动辊轴、第一输送带、限位压板和上料装置,安装板上转动式设有两个电动辊轴,两个电动辊轴之间绕有第一输送带,安装板上部前侧安装有限位压板,限位压板位于第一输送带上方,底板顶部安装有上料装置,上料装置与电动辊轴传动连接,上料装置位于安装板右侧,上料装置用于往第一输送带上进行上料。进一步,上料装置包括有料框、连接架、第一从动辊、第二输送带、皮带轮、平皮带、拨动板、壳体和导料板,底板顶部安装有料框,料框位于安装板右侧,料框前侧的底板上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两端均设有第一从动辊,两第一从动辊上绕有第二输送带,两个第一从动辊分别位于料框外的左上方和料框内的右下方,第二输送带上均匀间隔分布有拨动板,位于左上方的第一从动辊前侧与右侧的电动辊轴前侧均设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料框外上部左侧连接有壳体,左上方的第一从动辊位于壳体内,壳体内设有用于将烟叶输送至第一输送带上的导料板。进一步,还包括有分料装置,分料装置包括有第二从动辊、第三输送带、凸刺、传动板和传动轮,限位压板右端中部开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从动辊,第二从动辊之间绕有第三输送带,第三输送带上均匀间隔密集分布有凸刺,第一输送带外表面均匀间隔分布有传动板,左侧的第二从动辊上连接有传动轮,传动轮与传动板配合。进一步,还包括有挡板和拔轮,料框内上部左侧倾斜安装有挡板,挡板的尾端转动式设有拔轮,拔轮与拨动板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料装置将烟叶输送装置第一输送带与限位压板之间,在输送时能够将烟叶排好,输送完毕后,通过电动辊轴与编织机配合将排好烟叶进行缝线,如此,就不需要人工来排列烟叶,排列完毕后再进行缝线,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输送装置输送烟叶时,通过分料装置运作,能够避免输送装置在输送烟叶时卡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料装置的主视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底板,2安装板,3编织机,4电动辊轴,5第一输送带,6限位压板,7上料装置,700料框,701连接架,702第一从动辊,703第二输送带,704皮带轮,705平皮带,706拨动板,707壳体,708导料板,8分料装置,801第二从动辊,802第三输送带,803凸刺,804传动板,805传动轮,9挡板,10拔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一种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有底板1、安装板2和编织机3,底板1顶部设有安装板2,安装板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底板1的后侧,安装板2顶部设有编织机3,编织机3下方的安装板2上连接有用于配合编织机3工作的支撑板,还包括有电动辊轴4、第一输送带5、限位压板6和上料装置7,安装板2上转动式设有两个电动辊轴4,电动辊轴4通过轴承座连接的方式与安装板2相连接,两个电动辊轴4之间绕有第一输送带5,安装板2上部前侧安装有限位压板6,限位压板6位于第一输送带5上方,限位压板6用于配合第一输送带5将烟叶夹紧,底板1顶部安装有上料装置7,上料装置7与电动辊轴4传动连接,上料装置7位于安装板2右侧,上料装置7用于往第一输送带5上进行上料。当需要对烟叶进行编织时,将烟叶放置在上料装置7内,使烟叶的茎部位于上料装置7后侧,尾部位于上料装置7的前侧,随后启动电动辊轴4逆时针转动,由于上料装置7与电动辊轴4传动连接,所以电动辊轴4转动带动上料装置7运作,通过上料装置7将放置好的烟叶输送至第一输送带5与限位压板6之间,通过限位压板6将烟叶的茎部进行夹持,电动辊轴4转动带动第一输送带5转动,第一输送带5转动将放置好的烟叶朝编织机3方向输送,这时,即可启动编织机3运作,当第一输送带5转动将放置好的烟叶输送至编织机3下方时,编织机3对放置好的烟叶进行编织,编织机3在编织时第一输送带5在不断输送烟叶,如此,就能够对烟叶进行编织,编织完毕后,将编织好的烟叶取出,再关闭编织机3与电动辊轴4即可。请参阅图1,上料装置7包括有料框700、连接架701、第一从动辊702、第二输送带703、皮带轮704、平皮带705、拨动板706、壳体707和导料板708,底板1顶部安装有料框700,料框700位于安装板2右侧,料框700前侧的底板1上连接有连接架701,连接架701两端均设有第一从动辊702,两个第一从动辊702均通过轴承座与连接架701相连接,两第一从动辊702上绕有第二输送带703,两个第一从动辊702分别位于料框700外的左上方和料框700内的右下方,第二输送带703上均匀间隔分布有拨动板706,位于左上方的第一从动辊702前侧与右侧的电动辊轴4前侧均设有皮带轮704,两个皮带轮704之间绕有平皮带705,料框700外上部左侧连接有壳体707,壳体707用于挡住烟叶,而且能够避免烟叶运输时松散,左上方的第一从动辊702位于壳体707内,壳体707内设有用于将烟叶输送至第一输送带5上的导料板708。启动电动辊轴4逆时针转动时,通过皮带轮704与平皮带705带动第一从动辊702转动,第一从动辊702转动通过第二输送带703带动拨动板706转动,拨动板706转动将料框700内的烟叶拨至壳体707内,烟叶输送至壳体707内后继续转动将烟叶通过导料板708输送至第一输送带5与限位压板6之间,如此,就能够将烟叶进行输送,当烟叶输送完毕后,关闭电动辊轴4即可。第二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3,还包括有分料装置8,分料装置8包括有第二从动辊801、第三输送带802、凸刺803、传动板804和传动轮805,限位压板6右端中部开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从动辊801,两个第二从动辊801左右对称,第二从动辊801通过轴承座连接的方式与限位压板6相连接,第二从动辊801之间绕有第三输送带802,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有底板(1)、安装板(2)和编织机(3),底板(1)顶部设有安装板(2),安装板(2)顶部设有编织机(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动辊轴(4)、第一输送带(5)、限位压板(6)和上料装置(7),安装板(2)上转动式设有两个电动辊轴(4),两个电动辊轴(4)之间绕有第一输送带(5),安装板(2)上部前侧安装有限位压板(6),限位压板(6)位于第一输送带(5)上方,底板(1)顶部安装有上料装置(7),上料装置(7)与电动辊轴(4)传动连接,上料装置(7)位于安装板(2)右侧,上料装置(7)用于往第一输送带(5)上进行上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有底板(1)、安装板(2)和编织机(3),底板(1)顶部设有安装板(2),安装板(2)顶部设有编织机(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动辊轴(4)、第一输送带(5)、限位压板(6)和上料装置(7),安装板(2)上转动式设有两个电动辊轴(4),两个电动辊轴(4)之间绕有第一输送带(5),安装板(2)上部前侧安装有限位压板(6),限位压板(6)位于第一输送带(5)上方,底板(1)顶部安装有上料装置(7),上料装置(7)与电动辊轴(4)传动连接,上料装置(7)位于安装板(2)右侧,上料装置(7)用于往第一输送带(5)上进行上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叶编织用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料装置(7)包括有料框(700)、连接架(701)、第一从动辊(702)、第二输送带(703)、皮带轮(704)、平皮带(705)、拨动板(706)、壳体(707)和导料板(708),底板(1)顶部安装有料框(700),料框(700)位于安装板(2)右侧,料框(700)前侧的底板(1)上连接有连接架(701),连接架(701)两端均设有第一从动辊(702),两第一从动辊(702)上绕有第二输送带(703),两个第一从动辊(702)分别位于料框(700)外的左上方和料框(700)内的右下方,第二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孝盛
申请(专利权)人:胡孝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