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5255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包括前后依次相连的漂洗废水集水坑C1、漂洗废水收集箱S1、PH调节槽S2‑1、芬顿氧化槽S2‑2、中和槽S2‑3、絮凝槽S2‑4、沉降槽S3、絮凝槽S4、气浮槽S5、PH调节槽S6、水解酸化槽S7、接触氧化槽S8、二沉池S9和检测水箱S1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COD去除剂及改良粉末活性炭与生化系统相结合,确保废水中的COD达标,效果稳定,其中改良粉末活性炭为吸附和微生物降解功能,COD去除剂的主要成分为强氧化剂。

A degradation system of COD in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部分地区电镀前处理及涂装前处理为企业配套废水站,未实行纳管排放,因而对废水处理达标后直接排入环境中,而电镀前处理、涂装前处理废水水量小、可生化性差,采用传统的物化+生化工艺很难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从而有效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包括前后依次相连的漂洗废水集水坑C1、漂洗废水收集箱S1、PH调节槽S2-1、芬顿氧化槽S2-2、中和槽S2-3、絮凝槽S2-4、沉降槽S3、絮凝槽S4、气浮槽S5、PH调节槽S6、水解酸化槽S7、接触氧化槽S8、二沉池S9和检测水箱S10。作为优选,所述漂洗废水集水坑C1中的废水通过泵P1送入漂洗废水收集箱S1,所述漂洗废水收集箱S1中的废水通过泵P2送入PH调节槽S2-1。作为优选,所述的PH调节槽S2-1上设有硫酸槽S17和硫酸亚铁槽S20,所述硫酸槽S17和硫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依次相连的漂洗废水集水坑(C1)、漂洗废水收集箱(S1)、PH调节槽(S2-1)、芬顿氧化槽(S2-2)、中和槽(S2-3)、絮凝槽(S2-4)、沉降槽(S3)、絮凝槽(S4)、气浮槽(S5)、PH调节槽(S6)、水解酸化槽(S7)、接触氧化槽(S8)、二沉池(S9)和检测水箱(S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依次相连的漂洗废水集水坑(C1)、漂洗废水收集箱(S1)、PH调节槽(S2-1)、芬顿氧化槽(S2-2)、中和槽(S2-3)、絮凝槽(S2-4)、沉降槽(S3)、絮凝槽(S4)、气浮槽(S5)、PH调节槽(S6)、水解酸化槽(S7)、接触氧化槽(S8)、二沉池(S9)和检测水箱(S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洗废水集水坑(C1)中的废水通过泵(P1)送入漂洗废水收集箱(S1),所述漂洗废水收集箱(S1)中的废水通过泵(P2)送入PH调节槽(S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H调节槽(S2-1)上设有硫酸槽(S17)和硫酸亚铁槽(S20),所述硫酸槽(S17)和硫酸亚铁槽(S20)内的液体通过泵送入PH调节槽(S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芬顿氧化槽(S2-2)上设有双氧水槽(S18),所述双氧水槽(S18)内的液体通过泵送入芬顿氧化槽(S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和槽(S2-3)上设有复合碱槽(S14)和PAC槽(S15),所述复合碱槽(S14)和PAC槽(S15)内的液体通过泵送入中和槽(S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中COD的降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