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控制器及采用该控制器的直流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958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控制器及采用该控制器的直流充电桩,所述集成式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分区设置有充电主回路单元、监控单元和电源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和所述电源单元分别由PCB板和若干电子电路组合制得,所述监控单元与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层叠设置,所述电源单元设置在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的左侧和/或右侧,使得各功能单元之间的连接线较少,减少了人工配线的工作量,降低了控制器的综合成本,使其工作效果较好,而且,使主回路单元、监控单元和电源单元在一个壳体内进行合理的分区设置,有效降低了各单元和模块之间的发热和电磁干扰的影响,提升了控制器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An integrated controller and DC charging pile using the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控制器及采用该控制器的直流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控制器及采用该控制器的直流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动车的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充电桩是电动汽车正常使用不可缺少的配套设备,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充电桩的综合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应用与发展。如附图1所示,现有的设置有两个充电枪的充电桩内部结构示意图,包括柜体a1,所述柜体a1内排列设置有若干具有独立外壳和接线端子的功能模块a3,这些功能模块a3通过导线电气连接,组成若干功能单元,若干功能单元通过导线连接组成用于实现电能转化的充电主回路单元a4、用于实现对两条充电回路控制、监测、检测、计量等监控功能的监控单元a5、用于实现为监控单元及汽车BMS供电的电源单元a6,在充电桩制备时,这些功能模块a3从不同的厂家采购,由人工进行配线后再安装到充电桩的柜体a1内,如此,监控单元a5、电源单元a6和充电主回路单元a4分别需要占用充电桩内较大的空间,导致充电桩的整体体积较大,且需要较多的连接导线,导致充电桩的硬件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装配工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使用可靠性较差。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体积较小、硬件成本和人工成本较低,装配容易,生产效率高,使用可靠性较高的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充电桩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控制器及采用该控制器的直流充电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式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分区设置有充电主回路单元、监控单元和电源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和所述电源单元分别由PCB板和若干电子电路组合制得,所述监控单元与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层叠设置,所述电源单元设置在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的左侧和/或右侧。本技术的一种集成式控制器,通过采用PCB板和电子电路组成监控单元和电源单元,使得各功能单元之间的连接线较少,可较容易的通过PCB板内部走线和/或板间连线实现各功能单元之间的电气连接,减少了控制器制备过程中人工配线的工作量,使得监控单元和电源单元可分别进行流水线生产,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降低了控制器的综合成本,且避免了人工配线的差异性,提高了该结构的控制器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其工作效果较好;同时,将充电主回路单元、监控单元和电源单元设置在同一壳体内,不仅提高了控制器的集成化程度,减少了该结构的控制器的体积,更有利于实现控制器的整体流水线生产和装配,进一步降低控制器的综合成本,方便该结构的控制器在充电桩领域的推广应用;而且,通过壳体内设置的机械分隔结构合理的进行分区设置,使主回路单元、监控单元和电源单元在一个壳体内进行合理的分区设置,有效降低了各单元和模块之间的发热和电磁干扰的影响,提升了控制器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监控单元包括主控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层叠设置,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同区设置或至少部分的与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同区设置。将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层叠设置,有利于提升该结构的集成式控制器的功率密度,降低相互之间的连线距离,从而节省连接线缆的使用量,且使得该结构的控制器排布更为美观,装配更为便捷;所述检测模块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区域,当所述检测模块全部或非安全电压部分与充电主回路单元同区设置时,所述主控模块的安装区域内仅有符合人体安全的电压,有利于提升该结构的控制器的使用安全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气连接的电能计量模块,所述电能计量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同区设置或设置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电能计量模块用于检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及输出电量,将检测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为收费处理提供数据支持;所述电能计量模块可直接设置在所述主控模块的PCB板上,通过插接件安装及连接,或者,将所述电能计量模块通过插拔端子与主控模块的插拔端子相连,另一端设置于壳体上固定,实现电能计量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电气连接,有利于电能计量模块的快速装配、后期检修与计量校检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该结构的集成式控制器的制备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控模块上设置有与外部装置连接的插拔端子。有效提升该结构的集成式控制器的检修、维护工作,方便其使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层叠设置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盖、中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与所述中盖转动连接,所述中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采用三段式盖板,使得可根据实际情况翻转上盖或下盖,对主控模块上的对应器件进行维护和检修,有利于集成式控制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盖和/或上盖的内壁设置有所述主控模块的接线标识和/或接线图和/或接线说明。进一步方便集成式控制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上盖和下盖转动的锁卡机构。使上盖和下盖翻转受锁卡机构的限制,避免上盖和下盖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转动,保证集成式控制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各区域之间设置有分隔隔板。通过分隔隔板的机械分隔结构,较容易的实现充电主回路单元、监控单元和电源单元在同一个壳体内的合理分区设置,使控制器的结构简单,制备较容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包括按照正极侧和负极侧分区设置的若干正极通路和若干负极通路,所述正极通路和所述负极通路相互平行设置且一一匹配,形成若干条充电回路,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充电回路相互平行。采用平行分区设置的方式安排充电回路的正极通路和负极通路,使得组成正极通路和负极通路的电气元器件距离较近,方便以铜排或其他非配线的连接方式实现各电气元器件的连接,无需人工配线,避免了电气元器件连接线缆过长,造成浪费的问题,也降低了传输线的损耗,方便各电气元器件的装配,提高了充电主回路单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其体积,同时,将电源单元与充电回路平行设置,使得壳体的区域分隔更合理,使控制器的整体外观更美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当所述正极通路和负极通路为多组时,相邻的所述正极通路之间电气连接有正极功率调配器件,相邻的所述负极通路之间电气连接有负极功率调配器件。通过正极功率调配器件和负极功率调配器件将相邻两条充电回路电气连接,实现相互供电,实现多把充电枪的充电回路的功率调配功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若干接地连接口。直流充电桩,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式控制器。本技术的直流充电桩,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集成式控制器,集成化程度较高,整体体积较小,连接线数量较少,综合成本较低,同时,制备工艺简单,适合流水线生产,生产成本降低,推广应用较容易,另外,由于集成式控制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也使得充电桩的使用效果较好。综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分区设置有充电主回路单元、监控单元和电源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和所述电源单元分别由PCB板和若干电子电路组合制得,所述监控单元与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层叠设置,所述电源单元设置在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的左侧和/或右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分区设置有充电主回路单元、监控单元和电源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和所述电源单元分别由PCB板和若干电子电路组合制得,所述监控单元与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层叠设置,所述电源单元设置在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的左侧和/或右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单元包括主控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层叠设置,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同区设置或至少部分的与所述充电主回路单元同区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气连接的电能计量模块,所述电能计量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同区设置或设置在所述壳体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层叠设置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德王军陈晓法黄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蔚宇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