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机前仓门开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922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打印机前仓门开合结构,包括主体支架、盖体、打印组件、胶辊、弹性件和开盖组件;主体支架前端形成纸仓,盖体下端轴接于主体支架前端并活动封闭纸仓;打印组件后端通过销钉固定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轴接于主体;盖体上端固定有胶辊,打印组件前端配合于胶辊上且前端下方形成活动固定于胶辊的限位部;主体支架上固定有下压打印组件的弹性件,开盖组件包括操作件和固定在第一转轴的转接件,两者反向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打印组件与胶辊实现打印功能,通过限位部与胶辊实现主体与盖体的活动配合,将打印机的打印装置部分和开盖装置部分结合,节省主体的设计空间,减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且传动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

A structure of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front door of pri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印机前仓门开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打印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打印机前仓门开合结构。
技术介绍
打印机是将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或中间结果以人所能识别的数字、字母、符号和图形等,依照规定的格式印在纸上的设备。打印机正向轻、薄、短、小、低功耗、高速度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也是目前打印机领域研发的主要方向。现有打印机的结构一般包括主体、外壳、外盖、开盖装置、打印装置和动力装置,其中外壳固定在主体的外周,外盖通过开盖装置固定在主体上并与外壳内的主体形成活动封闭的纸仓,打印装置电性连接于动力装置并固定在纸仓内。上述打印机的零部件均是直接或间接固定在主体上,使得主体需要设计有大量的安装空间,导致打印机的体积偏大,提高了生产成本。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打印机前仓门开合结构,节省主体的设计空间,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打印机盖体开合结构,包括主体支架、打印组件、前仓门、胶辊、至少一个弹性件和开盖组件;所述主体支架的前端形成有纸仓,打印组件配合在纸仓的上端且打印组件的后端通过销钉固定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沿水平横向设置且轴接于主体支架;所述前仓门的下端轴接于主体支架的前端并活动封闭纸仓;所述胶辊可转动固定于前仓门的上端,且胶辊沿水平横向设置;打印组件的前端配合在胶辊上,且打印组件的前端下方形成有活动固定于胶辊上的限位部;主体支架上固定有用以下压打印组件的弹性件;所述开盖组件包括操作件和转接件,转接件固定于第一转轴的端部,操作件可转动固定于与转接件同侧的主体支架上;操作件和转接件分别形成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相向配合且第一突出部位于第二突出部的后端;操作件设有方便操作的连杆。所述连杆与第一转轴垂直。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于操作件,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按键。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扭簧套设于第一转轴上并处于压缩状态,扭簧的端部固定在主体支架上;扭簧形成有下压打印组件的压紧部。所述前仓门的下端通过水平横向设置的第二转轴轴接于主体支架的前端。所述限位部为活动钩固在胶辊上的卡钩。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通过打印组件与胶辊配合实现打印功能,并通过打印组件上的限位部与固定在前仓门上的胶辊活动配合实现前仓门活动固定在主体支架上,从而将打印机的打印装置部分和开盖装置部分结合在一起,节省了主体支架的设计空间,可以减小打印机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本技术通过操作开盖组件使打印组件上翻实现前仓门打开的操作,操作件与转接件配合,并用销钉将第一转轴固定在打印组件上,增加传动结构的稳固性,从而可以增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二);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主体;11.纸仓;2.打印组件;21.限位部;3.盖体;4.胶辊;5.弹性件;51.压紧部;6.开盖组件;61.操作件;611.第一突出部;612.连杆;62.转接件;621.第二突出部;7.销钉;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按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其中下文中的方向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准。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打印机盖体开合结构,包括主体支架1、打印组件2、前仓门3、胶辊4、至少一个弹性件5和开盖组件6。上述主体支架1的前端形成有纸仓11,打印组件2配合在纸仓11的上端且打印组件2的后端通过销钉7固定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沿水平横向设置且轴接于主体支架1,从而实现打印组件2可转动固定于主体支架1上。上述前仓门3的下端通过水平横向设置的第二转轴9轴接于主体支架1的前端并活动封闭纸仓11。上述胶辊4可转动固定于前仓门3的上端,且胶辊4沿水平横向设置。打印组件2的前端配合在胶辊4上,且打印组件2的前端下方形成有活动固定于胶辊4上的限位部21;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1为活动钩固在胶辊4上的卡钩。主体支架1上固定有用以下压打印组件2的弹性件5,以实现前仓门3打开后打印组件2的复位。上述开盖组件6包括操作件61和转接件62,转接件62固定于第一转轴8的端部,操作件61可转动固定于与转接件62同侧的主体支架1上,操作件61与转接件62反向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操作件61和转接件62分别形成有第一突出部611和第二突出部621,第一突出部611和第二突出部621相向配合且第一突出部611位于第二突出部621的后端,以使操作件61的转动带动转接件62的反向转动。操作件61设有方便操作的连杆612,连杆612与第一转轴8垂直;本实施例中连杆612的一端固定于操作件61,连杆612的另一端连接有按键10。上述弹性件5为扭簧,扭簧套设于第一转轴8上并处于压缩状态,扭簧的端部固定在主体支架1上;扭簧形成有下压打印组件的压紧部51。本实施例的图示中,用户操作时向下压按键10可带动操作件61逆时针旋转,第一突出部611推动第二突出部621使转接件62顺时针旋转,即带动第一转轴8旋转,则打印组件2上翻,限位部21(即卡钩)脱离胶辊4,使前仓门3的上端无限位结构限制,则前仓门3受重力作用以第二转轴9为轴下翻,从而实现纸仓11打开。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通过打印组件2与胶辊4配合实现打印功能,并通过打印组件2上的限位部21与固定在前仓门3上的胶辊4活动配合实现前仓门3活动固定在主体支架1上,从而将打印机的打印装置部分和开盖装置部分结合在一起,节省了主体支架1的设计空间,可以减小打印机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本技术通过操作开盖组件6使打印组件2上翻实现前仓门3打开的操作,操作件61与转接件62配合,并用销钉7将第一转轴8固定在打印组件2上,增加传动结构的稳固性,从而可以增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印机前仓门开合结构,包括主体支架、打印组件、前仓门、胶辊、至少一个弹性件和开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的前端形成有纸仓,打印组件配合在纸仓的上端且打印组件的后端通过销钉固定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沿水平横向设置且轴接于主体支架;所述前仓门的下端轴接于主体支架的前端并活动封闭纸仓;所述胶辊可转动固定于前仓门的上端,且胶辊沿水平横向设置;打印组件的前端配合在胶辊上,且打印组件的前端下方形成有活动固定于胶辊上的限位部;主体支架上固定有用以下压打印组件的弹性件;/n所述开盖组件包括操作件和转接件,转接件固定于第一转轴的端部,操作件可转动固定于与转接件同侧的主体支架上;操作件和转接件分别形成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相向配合且第一突出部位于第二突出部的后端;操作件设有方便操作的连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印机前仓门开合结构,包括主体支架、打印组件、前仓门、胶辊、至少一个弹性件和开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的前端形成有纸仓,打印组件配合在纸仓的上端且打印组件的后端通过销钉固定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沿水平横向设置且轴接于主体支架;所述前仓门的下端轴接于主体支架的前端并活动封闭纸仓;所述胶辊可转动固定于前仓门的上端,且胶辊沿水平横向设置;打印组件的前端配合在胶辊上,且打印组件的前端下方形成有活动固定于胶辊上的限位部;主体支架上固定有用以下压打印组件的弹性件;
所述开盖组件包括操作件和转接件,转接件固定于第一转轴的端部,操作件可转动固定于与转接件同侧的主体支架上;操作件和转接件分别形成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相向配合且第一突出部位于第二突出部的后端;操作件设有方便操作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华军严开浪陈江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爱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