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片清洗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534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片清洗架,包括架体,架体中设置中片放置夹具;架体底部设置若干第一通槽,第一通槽内设置使液体做折线运动的第一挡水板;架体侧壁设置若干第二通槽,第二通槽内设置使液体做折线运动的第二挡水板;中片放置夹具包括底座和上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挡水板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加剧了与中片接触的清洗液体内部的对流,扰动,增加了形成湍流、旋流的可能性,增加了清洗液分子与中片的碰撞,从而提高了清洗液对中片的清洗效率和效果。挡水板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完全相同的设置增加了清洗液体运动方向改变的频繁程度,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清洗液内部对流、扰动的剧烈程度,有利于清洗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A cleaning frame for medium 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片清洗架
本技术涉及中片清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片清洗架。
技术介绍
随者数码相机、摄像头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光学镜片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光学镜片是精密的部件,故在光学镜片的加工制造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清洗,其直接影响到制成镜片的质量。中片在被切割之前会进行清洗;目前的工艺是将中片放置在清洗篮中,之后放入清洗槽中,依靠超声、搅拌或者清洗篮自身的运动(如上下运动),对中片进行清洗。目前的清洗篮仅仅用于放置中片,对于提高清洗的效果和效率基本没帮助。因此提供一种能提高中片清洗效果和效率的中片清洗架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中片清洗效果和效率的中片清洗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中片清洗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中设置若干中片放置夹具;所述架体底部设置若干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设置使液体做折线运动的第一挡水板;所述架体侧壁设置若干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设置使液体做折线运动的第二挡水板;所述中片放置夹具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设置若干放置中片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通过纵横向设置的第一通水槽相连通;所述上盖设置若干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顶部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槽通过纵横向设置的第二通水槽相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水板包括左挡水板和右挡水板,两者间隔设置;所述左挡水板和两块相邻的右挡水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完全相同。<br>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挡水板包括上挡水板和下挡水板,两者间隔设置;所述上挡水板和两块相邻的下挡水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完全相同。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通槽斜向上设置在架体侧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可以使液体折线流动的第三挡水板。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挡水板包括与第一通孔右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的左挡水板和与第一通孔左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的右挡水板,两者间隔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柱形凹槽;所述上盖上设置与柱形凹槽相匹配的柱形突起,通过柱形凹槽和柱形突起的插接使底座和上盖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把手。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能提高中片清洗效果和效率的中片清洗架。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挡水板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加剧了与中片接触的清洗液体内部的对流,扰动,增加了形成湍流、旋流的可能性,增加了清洗液分子与中片的碰撞,从而提高了清洗液对中片的清洗效率和效果。挡水板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完全相同的设置增加了清洗液体运动方向改变的频繁程度,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清洗液内部对流、扰动的剧烈程度,有利于清洗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中片放置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座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3所示,一种中片清洗架,包括架体1;架体1中设置多个中片放置夹具2;多个中片放置夹具2呈水平上下设置;中片放置夹具2通过固定部3采用常规手段固定在架体1的侧壁上;架体1侧壁上部的外侧还设置把手4。架体1底部竖直设置若干第一通槽11(即第一通槽11竖直贯通架体1底部),第一通槽11内至少设置4块第一挡水板12;第一挡水板12包括与第一通槽11右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的左挡水板121和与第一通槽11左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的右挡水板122,两者间隔设置;左挡水板121和右挡水板122的相互配合,使液体在第一通槽11内做折线运动;该设置可使清洗液体通过第一通槽11时运动方向发生多次改变,从而使清洗液体内部对流,扰动更加剧烈,增加了形成湍流、旋流的可能性,增加了清洗液分子与中片的碰撞,从而提高了清洗液对中片的清洗效率和效果。左挡水板121和两块相邻的右挡水板122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不完全相同(即若干第一挡水板12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完全相同),该设置增加了清洗液体运动方向改变的频繁程度,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清洗液内部对流、扰动的剧烈程度,有利于清洗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架体1侧壁斜向上设置若干第二通槽13(即第二通槽13贯通架体1侧壁,且在架体1侧壁外侧的开口低于在架体1内侧的开口);与第一通槽11结构与作用类似,第二通槽13内设置使清洗液体做折线运动的第二挡水板14,第二挡水板14设置至少4块;第二挡水板14包括与第二通槽13下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的上挡水板141和与第二通槽13上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的下挡水板142,两者间隔设置;上挡水板141和两块相邻的下挡水板142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完全相同(即若干第二挡水板14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完全相同)。中片放置夹具2包括底座21和上盖22,固定部3设置在底座21侧面;底座21设置若干放置中片的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底部设置第一通孔212,第一凹槽211通过纵横向设置的第一通水槽213相连通;上盖22设置若干与第一凹槽211的数量、位置、尺寸相对应的第二凹槽221,第二凹槽221顶部设置第二通孔222,第二凹槽221通过纵横向设置的第二通水槽223相连通;在清洗时,底座21和上盖22盖合中片置于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221构成的空间中,通过超声、搅拌或者清洗架自身运动,使清洗液流动起来,并从第一通孔212进入对中片进行清洗,第一通水槽213的设置增多了清洗液运动方向的改变,从而增加了清洗液内部的对流及扰动,提高了清洗的效果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清洗死角;第一通孔212内设置第三挡水板212a。与第一挡水板12结构和作用类似,第三挡水板212a包括与第一通孔212右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的左挡水板和与第一通孔212左侧壁之间存在间隙的右挡水板,两者间隔设置;第三挡水板212a使清洗液体折线流动,提高了清洗液体内部分子与中片的碰撞,提高了对中片的清洗效果和效率。底座21上还设置柱形凹槽214;上盖22上设置与柱形凹槽214相匹配的柱形突起224,通过柱形凹槽214和柱形突起224的插接使底座21和上盖22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片清洗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中设置若干中片放置夹具;所述架体底部设置若干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设置使液体做折线运动的第一挡水板;所述架体侧壁设置若干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设置使液体做折线运动的第二挡水板;所述中片放置夹具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设置若干放置中片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通过纵横向设置的第一通水槽相连通;所述上盖设置若干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顶部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槽通过纵横向设置的第二通水槽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片清洗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中设置若干中片放置夹具;所述架体底部设置若干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设置使液体做折线运动的第一挡水板;所述架体侧壁设置若干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设置使液体做折线运动的第二挡水板;所述中片放置夹具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设置若干放置中片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通过纵横向设置的第一通水槽相连通;所述上盖设置若干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顶部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槽通过纵横向设置的第二通水槽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片清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包括左挡水板和右挡水板,两者间隔设置;所述左挡水板和两块相邻的右挡水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完全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片清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水板包括上挡水板和下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奂微微杨光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五方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