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钊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的舞台表演用音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396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音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的舞台表演用音响设备,包括音响本体,音响本体下端设有平板,平板设有限位安装板,平板下端转动连接有一对左侧第一支撑柱和一对右侧第一支撑柱,两个左侧第一支撑柱下端设有左侧第二支撑柱,两个左侧第一支撑柱之间设有第一动板,两个右侧第一支撑柱下端设有右侧第二支撑柱,两个右侧第一支撑柱之间设有第二动板,第一动板与第二动板之间贯穿设有螺杆,螺杆与第一动板转动连接,螺杆与第二动板螺纹连接,第一动板左右两侧均设有与螺杆固定连接的限位块,螺杆右端设有圆筒,圆筒套设有转杆,转杆设有防脱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音响设备高度进行调节,同时便于使用者进行高度调节。

An adjustable sound equipment for stag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的舞台表演用音响设备
本技术属于音响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的舞台表演用音响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质量,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音响的应用场景也逐渐越来越宽广,例如演唱会、演讲、戏剧表演等,尤其是随着广场舞的风靡,音响的被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舞台表演时,一般音响需要处在较高的地方,声音才能够传播的更加远,使得更远处人能够听到,现有解决方法通常是将音响放置在高处上,或者是将音响悬挂在高处,这些方式不仅不能对音响高度进行调整,而且音响的重量普遍较大,将音响单独的放置在高处或者将音响悬挂在高处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并且音响还容易晃动,同时这些方式也不便于取下音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调的舞台表演用音响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可调的舞台表演用音响设备,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的舞台表演用音响设备,包括音响本体,所述音响本体包括喇叭,所述音响本体下端设有平板,所述平板上端设有限位安装板,所述限位安装板围绕音响本体左侧、右侧和后侧,所述限位安装板与音响本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平板下端转动连接有一对左侧第一支撑柱和一对右侧第一支撑柱,两个所述左侧第一支撑柱下端均铰接有左侧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左侧第一支撑柱与两个左侧第二支撑柱铰接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动板,两个所述右侧第一支撑柱下端均铰接有右侧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右侧第一支撑柱与两个所述右侧第二支撑柱铰接处转动连接有第二动板,所述第一动板与第二动板之间贯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第一动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第二动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动板左右两侧均设有与螺杆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述螺杆右端设有圆筒,所述圆筒轴线与螺杆轴线垂直,所述圆筒套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防脱球,两个所述左侧第二支撑柱下端转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右侧第二支撑柱转动连接。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当需要升高音响本体时,顺时针转动转杆,转杆通过圆筒带动螺杆顺时针转动,由于螺杆与第二动板螺纹连接,螺杆与第一动板转动连接,又第一动板两侧设有与螺杆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以螺杆带动第一动板与第二动板相向运动,第一动板便带动左侧第一支撑柱与左侧第二支撑柱伸展,第二动板便带动右侧第一支撑柱与右侧第二支撑柱伸展,使平板升高,这样便能将音响本体升高,同理,当需要降低音响本体时,逆时针转动转杆,使平板降低,这样便能将音响本体降低;通过转动螺杆使音响本体升降,便能实现音响本体高度调节,这样声音便能够传播的更远,以提升音响的实用性;通过平板、限位安装板、左侧第一支撑柱、右侧第一支撑柱、左侧第二支撑柱、第一动板、右侧第二支撑柱、第二动板和螺杆的相互配合,使音响本体在四个受力点的作用下进行升降,这样便能提升音响本体在升高后的稳定性,以降低音响本体在升高后不稳定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转杆是套设在圆筒内,所以转杆能在圆筒内轴向移动,将转杆移动到圆筒一侧再进行旋转,不仅便于使用者对音响本体进行高度调整,而且能减少使用者的力量消耗,从而降低使用者的劳动负担,以提升装置的便捷性;转杆两端设置防脱球,用于防止转杆脱离圆筒;限位安装板通过围绕音响本体再螺栓连接,能使音响本体与平板之间固定更加牢固,以提升装置的安全性,同时这样的连接方式便于拆卸音响本体;本技术能够对音响设备高度进行调节,同时便于使用者进行高度调节。进一步限定,所述底板下端设有防滑橡胶垫。这样的结构,能防止底板与地面产生滑动。进一步限定,所述音响本体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均设有把手。这样的结构,便于移动音响本体。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左侧第一支撑柱之间、两个所述左侧第二支撑柱之间、两个所述右侧第一支撑柱之间和两个所述右侧第二支撑柱之间均设有稳定杆。这样的结构,能使整个装置更加稳定。进一步限定,所述音响本体喇叭一侧设有防虫网。这样的结构,能防止蚊虫进入喇叭。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转动螺杆使音响本体升降,便能实现音响本体高度调节,这样声音便能够传播的更远,以提升音响的实用性;2、通过平板、限位安装板、左侧第一支撑柱、右侧第一支撑柱、左侧第二支撑柱、第一动板、右侧第二支撑柱、第二动板和螺杆的相互配合,使音响本体在四个受力点的作用下进行升降,这样便能提升音响本体在升高后的稳定性,以降低音响本体在升高后不稳定带来的安全隐患;3、通过转杆套设在圆筒内进行旋转,不仅便于使用者对音响本体进行高度调整,而且能减少使用者的力量消耗,从而降低使用者的劳动负担,以提升装置的便捷性;4、限位安装板通过围绕音响本体再螺栓连接,能使音响本体与平板之间固定更加牢固,以提升装置的安全性,同时这样的连接方式便于拆卸音响本体。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调的舞台表演用音响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音响本体1、平板2、限位安装板21、左侧第一支撑柱3、右侧第一支撑柱31、左侧第二支撑柱32、第一动板33、右侧第二支撑柱34、第二动板35、螺杆4、限位块41、圆筒42、转杆43、防脱球44、底板45、防滑橡胶垫5、凹槽51、把手52、稳定杆53、防虫网5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调的舞台表演用音响设备,包括音响本体1,音响本体1包括喇叭,音响本体1下端设有平板2,平板2上端设有限位安装板21,限位安装板21围绕音响本体1左侧、右侧和后侧,限位安装板21与音响本体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平板2下端转动连接有一对左侧第一支撑柱3和一对右侧第一支撑柱31,两个左侧第一支撑柱3下端均铰接有左侧第二支撑柱32,两个左侧第一支撑柱3与两个左侧第二支撑柱32铰接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动板33,两个右侧第一支撑柱31下端均铰接有右侧第二支撑柱34,两个右侧第一支撑柱31与两个右侧第二支撑柱34铰接处转动连接有第二动板35,第一动板33与第二动板35之间贯穿设有螺杆4,螺杆4与第一动板33转动连接,螺杆4与第二动板35螺纹连接,第一动板33左右两侧均设有与螺杆4固定连接的限位块41,螺杆4右端设有圆筒42,圆筒42轴线与螺杆4轴线垂直,圆筒42套设有转杆43,转杆4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防脱球44,两个左侧第二支撑柱32下端转动连接有底板45,底板45与两个右侧第二支撑柱34转动连接。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当需要升高音响本体1时,顺时针转动转杆43,转杆43通过圆筒42带动螺杆4顺时针转动,由于螺杆4与第二动板35螺纹连接,螺杆4与第一动板33转动连接,又第一动板33两侧设有与螺杆4固定连接的限位块41,所以螺杆4带动第一动板33与第二动板35相向运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的舞台表演用音响设备,包括音响本体(1),所述音响本体(1)包括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本体(1)下端设有平板(2),所述平板(2)上端设有限位安装板(21),所述限位安装板(21)围绕音响本体(1)左侧、右侧和后侧,所述限位安装板(21)与音响本体(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平板(2)下端转动连接有一对左侧第一支撑柱(3)和一对右侧第一支撑柱(31),两个所述左侧第一支撑柱(3)下端均铰接有左侧第二支撑柱(32),两个所述左侧第一支撑柱(3)与两个左侧第二支撑柱(32)铰接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动板(33),两个所述右侧第一支撑柱(31)下端均铰接有右侧第二支撑柱(34),两个所述右侧第一支撑柱(31)与两个所述右侧第二支撑柱(34)铰接处转动连接有第二动板(35),所述第一动板(33)与第二动板(35)之间贯穿设有螺杆(4),所述螺杆(4)与第一动板(33)转动连接,所述螺杆(4)与第二动板(3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动板(33)左右两侧均设有与螺杆(4)固定连接的限位块(41),所述螺杆(4)右端设有圆筒(42),所述圆筒(42)轴线与螺杆(4)轴线垂直,所述圆筒(42)套设有转杆(43),所述转杆(4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防脱球(44),两个所述左侧第二支撑柱(32)下端转动连接有底板(45),所述底板(45)与两个所述右侧第二支撑柱(34)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的舞台表演用音响设备,包括音响本体(1),所述音响本体(1)包括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本体(1)下端设有平板(2),所述平板(2)上端设有限位安装板(21),所述限位安装板(21)围绕音响本体(1)左侧、右侧和后侧,所述限位安装板(21)与音响本体(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平板(2)下端转动连接有一对左侧第一支撑柱(3)和一对右侧第一支撑柱(31),两个所述左侧第一支撑柱(3)下端均铰接有左侧第二支撑柱(32),两个所述左侧第一支撑柱(3)与两个左侧第二支撑柱(32)铰接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动板(33),两个所述右侧第一支撑柱(31)下端均铰接有右侧第二支撑柱(34),两个所述右侧第一支撑柱(31)与两个所述右侧第二支撑柱(34)铰接处转动连接有第二动板(35),所述第一动板(33)与第二动板(35)之间贯穿设有螺杆(4),所述螺杆(4)与第一动板(33)转动连接,所述螺杆(4)与第二动板(3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动板(33)左右两侧均设有与螺杆(4)固定连接的限位块(41),所述螺杆(4)右端设有圆筒(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
申请(专利权)人:李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