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325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包括逆变器驱动电路和与逆变器驱动电路电连接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和接插件,该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中,集成电路的第十端通过第一二极管能够对逆变器的输入电流进行实时监控,进而起到了过流保护作用;而且,集成电路的第十端通过由第二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和第一运放组成的电压比较器对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实时监控,进而起到了短路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适合推广使用。

A front drive circuit for i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离网逆变器在使用过程中,客户端因不确定因素会造成输出短路,如果短路保护不彻底,将会损坏逆变器,严重情况下造成安全事故。现有逆变器短路保护控制方式一般为硬件短路保护,但是往往会因为逆变器短路电流较大的时候,容易击穿MOS管,使得电路短路保护失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包括逆变器驱动电路和与逆变器驱动电路电连接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和接插件,所述接插件设有7个端口,接插件的第一端口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接插件的第二端口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接插件的第三端口和第六端口均与过流短路保护电路电连接,接插件的第四端口和第七端口均接地,接插件的第五端口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集成电路的型号为SG3525AP,集成电路的第十六端和第二端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集成电路的第六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二电阻与集成电路的第五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二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端通过第五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八端通过第四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端通过第四电阻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端通过第三电阻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十三端和第十五端均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均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第一电容的一端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并联,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均接地;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可调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型号均为LM358,接插件的第三端口通过第八电阻和第六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接插件的第三端口通过第十一电阻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接插件的第六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六电阻与集成电路的第十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五电容接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一运放的输出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接地且通过第七电阻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第二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运放的输出端通过可调电阻和第十二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可调电阻的可调端连接,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可调电阻和第十二电阻连接,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第八电阻和第六电容连接,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电源端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接地端均接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容接地。该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中,接插件与逆变器连接,接插件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逆变器的两个PWM端口电连接,逆变器的PWM端口用于控制内部直流调节的占空比,从而来实现逆变器输出电压调节;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端通过第三电阻来控制第一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的通断,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端通过第四电阻来控制第二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通端,进而能够实现对逆变器的两个PWM端口进行开关控制,进而可以控制逆变器内部的直流调节的占空比。其中,接插件的第三端口外接逆变器内部的电压互感器,用来采集逆变器的输入电压值,随后采集到的电压经过由第二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进入到由第一运放组成的电压比较器,当电压高于设定值的时候,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当电压低于设定值(设定值由第七电阻和第十电阻的阻值比来确定)的时候,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此时就会通过第六电阻来触发集成电路的第十端,使得集成电路关断,停止了对逆变器的驱动,使得逆变器关断,进而能够起到了逆变器短路保护。接插件的第六端外接逆变器内部的电流互感器,用于采集逆变器的输入电流值,随后电流值经过接插件的第六端、第一二极管进入到集成电路的第十端,第一二极管为限流二极管,用于保护集成电路不被大电流烧坏,集成电路的第十端的关断值由第六电阻的阻值和通过第一二极管的最大电流值确定,逆变器的输入电流值超过集成电路的第十端的关断值的时候,此时集成电路关断,停止了对逆变器的驱动,使得逆变器关断,进而能够起到了逆变器过流保护,可以防止击穿逆变器内部的MOS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型号均为TIP122,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型号均为TIP12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的型号均为1N4148。作为优选,所述可调电阻的阻值范围为50k欧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中,集成电路的第十端通过第一二极管能够对逆变器的输入电流进行实时监控,进而起到了过流保护作用;而且,集成电路的第十端通过由第二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和第一运放组成的电压比较器对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实时监控,进而起到了短路保护作用。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U1.集成电路,U2.第一运放,U3.第二运放,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WR1.可调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第三三极管,Q4.第四三极管,P1.接插件,VD1.第一二极管,VD2.第二二极管,VD3.第三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包括逆变器驱动电路和与逆变器驱动电路电连接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和接插件P1,所述接插件P1设有7个端口,接插件P1的第一端口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驱动电路和与逆变器驱动电路电连接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n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和接插件,所述接插件设有7个端口,接插件的第一端口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接插件的第二端口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接插件的第三端口和第六端口均与过流短路保护电路电连接,接插件的第四端口和第七端口均接地,接插件的第五端口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集成电路的型号为SG3525AP,集成电路的第十六端和第二端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集成电路的第六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二电阻与集成电路的第五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二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端通过第五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八端通过第四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端通过第四电阻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端通过第三电阻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十三端和第十五端均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均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第一电容的一端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并联,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均接地;/n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可调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型号均为LM358,接插件的第三端口通过第八电阻和第六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接插件的第三端口通过第十一电阻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接插件的第六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六电阻与集成电路的第十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五电容接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一运放的输出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接地且通过第七电阻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第二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运放的输出端通过可调电阻和第十二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可调电阻的可调端连接,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可调电阻和第十二电阻连接,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第八电阻和第六电容连接,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电源端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接地端均接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容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前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驱动电路和与逆变器驱动电路电连接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
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和接插件,所述接插件设有7个端口,接插件的第一端口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接插件的第二端口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接插件的第三端口和第六端口均与过流短路保护电路电连接,接插件的第四端口和第七端口均接地,接插件的第五端口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集成电路的型号为SG3525AP,集成电路的第十六端和第二端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集成电路的第六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二电阻与集成电路的第五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二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端通过第五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八端通过第四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端通过第四电阻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端通过第三电阻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十三端和第十五端均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均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第一电容的一端外接12V直流电压电源,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并联,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均接地;
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常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贝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