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胜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255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吸尘罩、喷淋室、吸尘室和储藏室,所述吸尘室中心位置设有竖直布置的集风道,集风道的上端和吸尘罩相连通,集风道的下端与储藏室相连通,所述吸尘室的周圈均设有吸尘口,吸尘口内插接有滤网一,所述吸尘罩内设有风机,所述吸尘罩上端插接有滤网二,储藏室内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设有水泵,所述喷淋室周圈开有环孔,所述环孔内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设有露在环孔外部的喷淋头,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另一端从集风道内穿过并与喷淋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除尘效果较好且效率较高。

A clean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
本技术涉及清洁装置
,具体是指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往往产生的灰尘比较大,严重影响周边空气质量,所以建筑工地的清洁工作重点就是除尘,因此工作人员都会用除尘装置对其进行空气净化,目前常用的除尘装置一般都是通过风机将从喷淋头喷出的水吹向外界,利用产生的水雾来除尘,但是在灰尘比较大的时候,此种除尘装置除尘效果较差,导致有大量的灰尘飘向四周,影响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除尘效果较好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吸尘罩、喷淋室、吸尘室和储藏室,所述吸尘室中心位置设有竖直布置的集风道,所述集风道的上端贯穿喷淋室和吸尘罩相连通,所述集风道的下端与储藏室相连通,所述吸尘室的周圈均设有与集风道相连通的吸尘口,所述吸尘口内插接有滤网一,所述吸尘罩内设有风机,所述吸尘罩上端插接有滤网二,通过所述风机将外界灰尘从吸尘口吸入到集风道内,并从吸尘罩上端排出,所述储藏室内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设有水泵,所述喷淋室周圈开有环孔,所述环孔内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设有露在环孔外部的喷淋头,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另一端从集风道内穿过并与喷淋管相连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在使用时,给装置通电,水泵和风机同时启动,在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的大量灰尘通过吸尘室周圈布置的吸尘口经滤网一到达集风道内,并从集风道到达上方的除尘罩内,并经过滤网二的过滤,将含有灰尘较少的空气从除尘罩的上端排出,与此同时,水泵将水箱内的水通过供水管抽到喷淋管中,并从喷淋管上的周圈喷淋头喷出进行除尘,在吸收灰尘并对其进行过滤和通过喷淋头喷水对其进行除尘的同时进行下,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和质量,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为改进,所述水箱的前端面上设有透明观察口和加水口,通过透明观察口可方便看到水箱内的剩余水量,并通过加水口即时的对水箱进行补水,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作为改进,所述吸尘罩内中部固接有固定板,所述风机通过螺丝固定在固定板上,风机安装在固定板上,较为牢靠,在运行时减少晃动,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作为改进,所述喷淋头倾斜向上布置,通过倾斜向上布置的喷淋头,扩大喷洒面积,同时水从上方落下,除尘效果更好。作为改进,所述滤网一为初效滤网,所述滤网二为高效滤网,灰尘先从吸尘口进入达到滤网一初效滤网,将5μm以上的尘埃粒子过滤掉,然后过滤后的空气经集风道到达吸尘罩内,并经过滤网二高效滤网将大于0.3μm以上的颗粒再次进行过滤,使得从吸尘罩上端排出来到达外界的空气含灰尘较少,提高除尘的效果。作为改进,所述吸尘室为矩形结构,所述吸尘口位于吸尘室的四面中间位置,吸尘口覆盖范围较广,提高吸尘效率,从而有效提高除尘效率。作为改进,所述储藏室底部四角均设有带有自锁装置的滚轮,方便移动此装置,较为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1、吸尘罩,2、喷淋室,3、吸尘室,4、储藏室,5、滚轮,6、环孔,7、吸尘口,8、集风道,9、水箱,10、水泵,11、供水管,12、喷淋管,13、喷淋头,14、风机,15、固定板,16、滤网一,17、滤网二,18、观察口,19、加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吸尘罩1、喷淋室2、吸尘室3和储藏室4,所述吸尘室3中心位置设有竖直布置的集风道8,所述集风道8的上端贯穿喷淋室2和吸尘罩1相连通,所述集风道8的下端与储藏室4相连通,所述吸尘室3的周圈均设有与集风道8相连通的吸尘口7,所述吸尘口7内插接有滤网一16,所述吸尘罩1内设有风机14,所述吸尘罩1上端插接有滤网二17,通过所述风机14将外界灰尘从吸尘口7吸入到集风道8内,并从吸尘罩1上端排出,所述储藏室4内设有水箱9,所述水箱9上设有水泵10,所述喷淋室2周圈开有环孔6,所述环孔6内设有喷淋管12,所述喷淋管12上设有露在环孔6外部的喷淋头13,所述水泵10的出水端连接有供水管11,所述供水管11的另一端从集风道8内穿过并与喷淋管12相连通。所述水箱9的前端面上设有透明观察口18和加水口19。所述吸尘罩1内中部固接有固定板15,所述风机14通过螺丝固定在固定板15上。所述喷淋头13倾斜向上布置。所述滤网一16为初效滤网,所述滤网二17为高效滤网。所述吸尘室3为矩形结构,所述吸尘口7位于吸尘室3的四面中间位置。所述储藏室4底部四角均设有带有自锁装置的滚轮5。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在使用时,给装置通电,水泵和风机同时启动,在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的大量灰尘通过吸尘室周圈四面布置的4个吸尘口进入,并经滤网一初效滤网将5μm以上的尘埃粒子过滤掉,然后到达集风道内,并从集风道到达上方的除尘罩内,并经过滤网二高效滤网的过滤,将大于0.3μm以上的颗粒再次进行过滤,使得从吸尘罩上端排出来到达外界的空气含灰尘较少,与此同时,水泵将水箱内的水通过供水管抽到喷淋管中,并从喷淋管上的周圈喷淋头喷出进行除尘,并通过透明观察口查看水箱内剩余水量,并及时的通过加水口进行补水,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在吸收灰尘并对其进行过滤和通过喷淋头喷水对其进行除尘的同时进行下,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和质量,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吸尘罩(1)、喷淋室(2)、吸尘室(3)和储藏室(4),所述吸尘室(3)中心位置设有竖直布置的集风道(8),所述集风道(8)的上端贯穿喷淋室(2)和吸尘罩(1)相连通,所述集风道(8)的下端与储藏室(4)相连通,所述吸尘室(3)的周圈均设有与集风道(8)相连通的吸尘口(7),所述吸尘口(7)内插接有滤网一(16),所述吸尘罩(1)内设有风机(14),所述吸尘罩(1)上端插接有滤网二(17),通过所述风机(14)将外界灰尘从吸尘口(7)吸入到集风道(8)内,并从吸尘罩(1)上端排出,所述储藏室(4)内设有水箱(9),所述水箱(9)上设有水泵(10),所述喷淋室(2)周圈开有环孔(6),所述环孔(6)内设有喷淋管(12),所述喷淋管(12)上设有露在环孔(6)外部的喷淋头(13),所述水泵(10)的出水端连接有供水管(11),所述供水管(11)的另一端从集风道(8)内穿过并与喷淋管(1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吸尘罩(1)、喷淋室(2)、吸尘室(3)和储藏室(4),所述吸尘室(3)中心位置设有竖直布置的集风道(8),所述集风道(8)的上端贯穿喷淋室(2)和吸尘罩(1)相连通,所述集风道(8)的下端与储藏室(4)相连通,所述吸尘室(3)的周圈均设有与集风道(8)相连通的吸尘口(7),所述吸尘口(7)内插接有滤网一(16),所述吸尘罩(1)内设有风机(14),所述吸尘罩(1)上端插接有滤网二(17),通过所述风机(14)将外界灰尘从吸尘口(7)吸入到集风道(8)内,并从吸尘罩(1)上端排出,所述储藏室(4)内设有水箱(9),所述水箱(9)上设有水泵(10),所述喷淋室(2)周圈开有环孔(6),所述环孔(6)内设有喷淋管(12),所述喷淋管(12)上设有露在环孔(6)外部的喷淋头(13),所述水泵(10)的出水端连接有供水管(11),所述供水管(11)的另一端从集风道(8)内穿过并与喷淋管(12)相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