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工套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装配式建筑使用的电工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所述管道本体为大弧度弯头,大弧度弯头包括两个与管连接的承口(2),两个承口(2)之间通过弯头中段(3)连接,多条导向纹(5)纵向分布在弯头中段(3)的小面内壁上,弯头从弯头中段(3)分体设置为上下两段,承口(2)与弯头中段(3)均通过过渡段(4)连接。
An electrical pipe suitable for assembly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装配式建筑使用的电工管道
本技术属于电工套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装配式建筑使用的电工管道。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物墙体内布置电工线管有以下四种常见情况:1、普通开发商在毛坯房交房验收之前,都要先布置好水路和电路,其中,电路的线盒和线管都是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先布置在墙体和楼板层中的。2、很多知名大型房地产商都推出了精装修房,这种房子也是把电工线路浇筑在混凝土中的,只是用的电线和线管的质量都比较可靠,设计比较完善,客户不需要重新改造水路和电路。3、装配式建筑大多也是把电工线管预埋在PC构件或现浇混凝土层中的。4、在装修公司对毛坯房进行水电路改造时,通常采用在墙体上开槽的方式,边布置电工线管边穿电线,穿好电线以后,再把墙体上开的沟槽填平。前三种情况都是先布置好电工线管,再穿入电线的,电工线路中弯头部分是电线最难通过的环节,有的工人虽然在电工线管中预先布置好导入电线的线绳,但是依然存在着不通畅的现象,主要阻力还是来自于电线通过90度或大弧度弯头的时候。以上四种情况都存在着电路维修的情况,如果更换电线,对电线产生阻力最大的环节,也是弯头部分。目前市场上的大弧度弯头,都存在着两大缺陷:1是内部空间小;2是缺乏减小对电线摩擦的设计。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的趋势,近年来已经大规模的兴起,装配式建筑在PC构件中往往会预留出电工线管的操作空间,用电工弯头实现两个相邻且相互垂直楼板之间电工线管的连接,但是这个空间非常狭小(通常只有20cm高,13cm宽),所以需要一种能在狭小空间内能完成连接作业的弯头。申请人在2015年8月申请了专利名称为:一种等径或中段略粗的大弧度弯头,申请号:201520587670.8的技术专利,该专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是生产难度大、废品率高;2是现有的常规生产技术,只能生产出弯头中段的内径比承口内径约大1mm的产品,不能够够给电线提供足够大的空间;3是同样缺少进一步减小对电线摩擦力的设计;4是缺乏在狭小作业空间内使用的设计。另外,在现有的电工线管的管道、直通等产品中,也缺乏减小电线(电缆)和电工线管的内壁之间摩擦力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装配式建筑使用的电工管道。该电工管道通过在内壁增加导向纹,减小了电线与弯头中段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方便电线、电缆顺利通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合装配式建筑使用的电工管道,包括管道本体,管道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纵向分布的多条导向纹。进一步地,导向纹的横断面为梯形,或为矩形,相邻两个导向纹之间的间距小于待穿电线外径的一半。进一步地,导向纹的横断面为波浪形。进一步地,所述管道本体为大弧度弯头,大弧度弯头包括两个与管连接的承口,两个承口之间通过弯头中段连接,多条导向纹纵向分布在弯头中段的小面内壁上,弯头从弯头中段分体设置为上下两段,承口与弯头中段均通过过渡段连接。进一步地,弯头中段的上下两段通过承插连接。进一步地,过渡段为平滑过渡的弧形。进一步地,所述弯头中段非承插口部分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承口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管道本体为电工线管,多条导向纹均布在电工线管的一半或全部内壁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管道本体的内壁上设置导向纹,减小了电线与管道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电线与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电线顺利通过。2、通过将弯头中段分体设置,使大弧度弯头更适合在装配式建筑预留的狭小操作空间内使用。3、弯头中段分体设置后,利于生产出过渡段的弧形结构,消除了对电线产生阻碍的棱角,便于电线顺利通过。4、在弯头中段的小面上设置纵向导向纹,减小了电线与小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电线与内壁之间的摩擦力。4、弯头中段分体设置后,可以利用现有常规生产技术生产出弯头中段空间更大的大弧度弯头,弯头中段的内径可以比承口的内径大1或2个规格,或5-10mm,增加了电线在弯头内的通过空间。6、大弧度弯头的上下两部分,可以作为两个45度大弧度弯头单独使用。7、当弯头中段的规格等于承口的规格时,就是等径大弧度弯头,当弯头中段的规格大于承口的规格时,就是异径大弧度弯头,比如可制成Φ20×25×20的大弧度弯头(两个承口为Φ20,弯头中段为Φ25),填补了行业内缺乏异径大弧度弯头的空白,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施工环境。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等径大弧度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异径大弧度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弯头中段和电工线管的断面示意图,其导向纹的截面为梯形。表示电工线管的断面示意图时,标号1为管道本体,表示弯头中段的断面示意图时,标号3为弯头中段。图4为弯头中段和电工线管的断面示意图,其导向纹的截面为波浪形。表示电工线管的断面示意图时,标号1为管道本体,表示弯头中段的断面示意图时,标号3为弯头中段。图中:1为管道本体,2为承口,3为弯头中段,4为过渡段,5为导向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一种适合装配式建筑使用的电工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纵向分布的多条导向纹5。导向纹5在管道本体的内壁上可以是内凹式,也可以是外凸式,对于壁厚较薄的电工管道和管件,采用外凸式,比如20型轻型电工线管;对于壁厚较厚的电工管道和管件,采用内凹式,比如160型MPP电力管。管道本体1为线管时,即为带导向纹5的电工线管。这种导向纹5也可设置在电工线管和直通、90度直角弯头等管件中,例如市政工程中承载电缆比较粗的线管,尤其是管廊工程中。这时只需要在管件和管材的一半内壁上设置导向纹5即可。使用时,把有导向纹5的一侧放在下面(电线被拖拽时,电线与管道内壁接触最大的那一部分)。对于大口径的管件和管材,也可以整个内壁上均设置导向纹5。导向纹5设置在直通内时,导向纹5位于两个阻进环之间的直通内壁上,导向纹5如果采用内凹式,则可以与普通线管配套使用,如果采用外凸式,则应与同样有导向纹的电工线管配套使用。这样内壁就更加有利于电工线管的通过。当管道本体1为大弧度弯头时,其结构形式为:包括两个与管连接的承口2,两个承口2之间通过弯头中段连接,多条导向纹5沿纵向(沿弯头弯曲方向)分布在弯头中段3的小面内壁上,弯头从弯头中段分体设置为上下两段,承口2与弯头中段3均通过过渡段4连接。过渡段4为平滑过渡的弧形,这样就完全消除了对电线产生阻碍的棱角,便于电线顺利通过。导向纹5的高度从弯头中部向承口2的阻进环方向逐渐降低,直至在阻进环处消失,这样就不会因为的凸起的导向纹5在阻进环处阻碍电线通过。所以本技术的带导向纹的大弧度弯头可以与普通线管配套使用,也可以与带导向纹的电工线管配套使用。但是带导向纹的电工线管最好能与同样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装配式建筑使用的电工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1),所述管道本体为大弧度弯头,大弧度弯头包括两个与管连接的承口(2),两个承口(2)之间通过弯头中段(3)连接,多条导向纹(5)纵向分布在弯头中段(3)的小面内壁上,弯头从弯头中段(3)分体设置为上下两段,承口(2)与弯头中段(3)均通过过渡段(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装配式建筑使用的电工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1),所述管道本体为大弧度弯头,大弧度弯头包括两个与管连接的承口(2),两个承口(2)之间通过弯头中段(3)连接,多条导向纹(5)纵向分布在弯头中段(3)的小面内壁上,弯头从弯头中段(3)分体设置为上下两段,承口(2)与弯头中段(3)均通过过渡段(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津晋,张惠,郭慧芳,
申请(专利权)人:张津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