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龙设计沉降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228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绞龙设计沉降室,该技术方案以沉降室的自身结构为基础,为其增设了实时的排列机构。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沉降室下端设置若干收料管,将收料管伸入至输送通道中并保持收料管常开,从而使沉降的颗粒物被实时的导入下方的输送通道中,在输送通道中,利用绞龙将颗粒物持续推送至汇合仓中,最终从排料管处排出;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沉降室外壁上增设了若干仓壁振动器,利用持续的振打作用可促进颗粒物向输送通道中的下落,避免颗粒物在收料管中发生阻塞现象。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时、自动的完成颗粒物的排出过程,省去了人工操作,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龙设计沉降室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绞龙设计沉降室。
技术介绍
沉降室是使含尘气流中的尘粒借助重力作用自然沉降,来达到净化气体的装置。这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容易(可以用砖砌或用钢板焊制)、维护管理方便、阻力小(一般为50~150Pa)等优点,但由于它体积大,除尘效率低(一般只有40%~50%),仅适于捕集大于50μm的粉尘粒子,故一般只用于多级除尘系统中的第一级除尘。细小颗粒由于沉降速度小,在沉降室内一般是收不下来的。为了提高沉降室的效率,有时在沉降室内安装上下交替的垂直挡板,利用惯性作用来提高收尘效率。现有技术中,沉降室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变径管状的收料结构,粉尘颗粒集中于此,由于沉降室在运行过程中内部具有风压,因此收料管不能常开,需由工作人员定期开启将粉料卸出,这种模式不仅占用了一定的人力成本,而且,也无法对粉尘实现实时的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绞龙设计沉降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沉降室底端所累积的粉料需要定期手动卸料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龙设计沉降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干管(1),支路管(2),沉降室(3),广口(4),固定柱(5),螺旋盘(6),排气口(7),收料管(8),输送通道(9),绞龙(10),电机(11),汇合仓(12),排料管(13),仓壁振动器(14),其中,在主干管(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路管(2),每个支路管(2)伸入至一个沉降室(3)中,在所述支路管(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广口(4),在沉降室(3)内部水平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在固定柱(5)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旋盘(6),在沉降室(3)的上端、位于螺旋盘(6)末端的位置连接有排气口(7),在沉降室(3)的下端连接有若干收料管(8),所述收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龙设计沉降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干管(1),支路管(2),沉降室(3),广口(4),固定柱(5),螺旋盘(6),排气口(7),收料管(8),输送通道(9),绞龙(10),电机(11),汇合仓(12),排料管(13),仓壁振动器(14),其中,在主干管(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路管(2),每个支路管(2)伸入至一个沉降室(3)中,在所述支路管(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广口(4),在沉降室(3)内部水平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在固定柱(5)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旋盘(6),在沉降室(3)的上端、位于螺旋盘(6)末端的位置连接有排气口(7),在沉降室(3)的下端连接有若干收料管(8),所述收料管(8)的下端伸入至输送通道(9)中,在所述输送通道(9)中具有绞龙(10),所述绞龙(10)与电机(11)传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美静高希会李丽滕学金刘清学张俊红耿世淑吴小峰李强英李培成郑开军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鸿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