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86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部通过辅助组件安装有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安装板底端安装有固定组件,辅助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槽和把手,安装板内部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插座外侧对应第一限位槽固定有第一限位块,第二插座底端固定有第二限位块,安装板对应第二限位块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外侧一端固定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将该装置安装在光滑的平面上,不会破坏平面结构,安装更加牢固,同时该装置可根据需要选择插口数量,不需要过多插口时,可将该装置收缩起来,减小其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
本技术涉及智能插座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
技术介绍
插座,通俗的说是一种用电器具连接电源的媒介工具,其中节能插座的理念很早之前就已经生成,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到智能化的层次,智能插座不但能让用户安全用电,还能保护电器,也可利用Wifi、Bluetooth等方式与手持装置联接远程控制,主要功能为远程开关,语音操控,但是现有的智能插座安装时需要通过钉子或者胶带固定在平面上,容易破坏平面并且不易拆卸,同时现有的插座插口过多时其占地面积较大,插口较少时有时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将该装置安装在光滑的平面上,不会破坏平面结构,安装更加牢固,同时该装置可根据需要选择插口数量,不需要过多插口时,可将该装置收缩起来,减小其占地面积。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部通过辅助组件安装有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安装板底端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槽和把手,安装板内部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插座外侧对应第一限位槽固定有第一限位块,第二插座底端固定有第二限位块,安装板对应第二限位块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外侧一端固定有把手;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槽、吸盘、吸气口、导气管、储气筒、活塞、连接杆、活动销、固定杆和卡杆,安装板底端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部嵌有吸盘,吸盘顶端开设有吸气口,吸气口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储气筒,储气筒内部套接有活塞,活塞中部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活塞一端通过活动销连接有固定杆,安装板外侧对应固定杆位置处固定有卡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内部安装有第一卡扣,第一限位块外侧安装有与第一卡扣配合使用的第一卡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槽内部安装有第二卡扣,第二限位块外侧安装有与第二卡扣配合使用的第二卡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相互接近的一侧呈倾斜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对应固定杆位置处开设有滑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外侧开设有与卡杆配合使用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均设置有两孔插口。三孔插口和USB接口,且USB接口处设置有指示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使用者可通过把手向外拉动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分别沿着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轨迹向外运动,最终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处于同一水平面,增加了了插座的使用率,当不需要使用这么多插座时,向内推动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最终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叠加在一起,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分别卡进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部,固定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减小了该装置的占地面积,需要安装该装置时,选择光滑的平面,将该装置垂直平面防止适当按压该装置,使得吸盘内部空气排出,吸盘内外存在压强差从而紧紧的贴附在平面上,为了防止插座掉落,增加吸盘的吸力,拉动固定杆,将固定杆扣在卡杆内部,拉动固定杆时,固定杆通过连接杆带动活塞运动,吸盘内部的空气被抽到储气筒内部,从而增加吸盘内外的压强差,增强吸盘的吸力,使得该装置安装的更加牢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将该装置安装在光滑的平面上,不会破坏平面结构,安装更加牢固,同时该装置可根据需要选择插口数量,不需要过多插口时,可将该装置收缩起来,减小其占地面积。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的侧视图。图3为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的俯视图。图中标号:1、安装板;2、辅助组件;21、第一限位槽;22、第一限位块;23、第二限位块;24、第二限位槽;25、把手;3、第一插座;4、第二插座;5、固定组件;51、安装槽;52、吸盘;53、吸气口;54、导气管;55、储气筒;56、活塞;57、连接杆;58、活动销;59、固定杆;510、卡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内部通过辅助组件2安装有第一插座3和第二插座4,安装板1底端安装有固定组件5;所述辅助组件2包括第一限位槽21、第一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3、第二限位槽24和把手25,安装板1内部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1,满足第一插座3的运动轨迹需求,第一插座3外侧对应第一限位槽21固定有第一限位块22,第二插座4底端固定有第二限位块23,第一插座3和第二插座4通过第一限位块22和第二限位块23在第一限位槽21和第二限位槽24内部运动,安装板1对应第二限位块23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4,第一插座3和第二插座4外侧一端固定有把手25,便于推拉第一插座3和第二插座4;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安装槽51、吸盘52、吸气口53、导气管54、储气筒55、活塞56、连接杆57、活动销58、固定杆59和卡杆510,安装板1底端开设有安装槽51,安装槽51内部嵌有吸盘52,吸盘52顶端开设有吸气口53,吸气口53通过导气管54连接有储气筒55,活塞56向外运动时,储气筒55内部空间变大,压强增加,吸盘52与储气筒55通过导气管54接通,从而使得吸盘52更加牢固吸附在平面上,储气筒55内部套接有活塞56,活塞56中部固定有连接杆57,固定杆59通过连接杆57带动活塞56运动,连接杆57远离活塞56一端通过活动销58连接有固定杆59,安装板1外侧对应固定杆59位置处固定有卡杆510。所述第一限位槽21内部安装有第一卡扣,第一限位块22外侧安装有与第一卡扣配合使用的第一卡槽,固定第一插座3。所述第二限位槽24内部安装有第二卡扣,第二限位块23外侧安装有与第二卡扣配合使用的第二卡槽,固定第二插座4。所述第一插座3和第二插座4相互接近的一侧呈倾斜状,满足第一插座3和第二插座4的运动需要。所述安装板1对应固定杆59位置处开设有滑槽,便于固定杆59的移动。所述固定杆59外侧开设有与卡杆510配合使用通孔,便于固定杆59和卡杆510之间的扣合。实施例二,所述第一插座3和第二插座4上均设置有两孔插口、三孔插口和USB接口,且USB接口处设置有指示灯,可在USB接口使用时进行指示。也可在有电输出时发光,指示灯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指示灯,如申请号:CN201910389583.4中公开的指示灯。由于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内部通过辅助组件(2)安装有第一插座(3)和第二插座(4),安装板(1)底端安装有固定组件(5);/n所述辅助组件(2)包括第一限位槽(21)、第一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3)、第二限位槽(24)和把手(25),安装板(1)内部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1),第一插座(3)外侧对应第一限位槽(21)固定有第一限位块(22),第二插座(4)底端固定有第二限位块(23),安装板(1)对应第二限位块(23)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4),第一插座(3)和第二插座(4)外侧一端固定有把手(25);/n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安装槽(51)、吸盘(52)、吸气口(53)、导气管(54)、储气筒(55)、活塞(56)、连接杆(57)、活动销(58)、固定杆(59)和卡杆(510),安装板(1)底端开设有安装槽(51),安装槽(51)内部嵌有吸盘(52),吸盘(52)顶端开设有吸气口(53),吸气口(53)通过导气管(54)连接有储气筒(55),储气筒(55)内部套接有活塞(56),活塞(56)中部固定有连接杆(57),连接杆(57)远离活塞(56)一端通过活动销(58)连接有固定杆(59),安装板(1)外侧对应固定杆(59)位置处固定有卡杆(5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内部通过辅助组件(2)安装有第一插座(3)和第二插座(4),安装板(1)底端安装有固定组件(5);
所述辅助组件(2)包括第一限位槽(21)、第一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3)、第二限位槽(24)和把手(25),安装板(1)内部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1),第一插座(3)外侧对应第一限位槽(21)固定有第一限位块(22),第二插座(4)底端固定有第二限位块(23),安装板(1)对应第二限位块(23)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4),第一插座(3)和第二插座(4)外侧一端固定有把手(25);
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安装槽(51)、吸盘(52)、吸气口(53)、导气管(54)、储气筒(55)、活塞(56)、连接杆(57)、活动销(58)、固定杆(59)和卡杆(510),安装板(1)底端开设有安装槽(51),安装槽(51)内部嵌有吸盘(52),吸盘(52)顶端开设有吸气口(53),吸气口(53)通过导气管(54)连接有储气筒(55),储气筒(55)内部套接有活塞(56),活塞(56)中部固定有连接杆(57),连接杆(57)远离活塞(56)一端通过活动销(5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速曼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