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及含该设备的全封闭隔离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08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及含该设备的全封闭隔离防护服,设备包括主盒体,主盒体内具有电池安装空间和新风流通空间,新风流通空间按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区分设为过滤单元安装区、动力风扇安装区和出风区,过滤单元安装区内安装有可更换的过滤单元且过滤单元安装区的一面为敞口以便安装过滤单元和新风的流入,出风区设有出风口,动力风扇安装区内安装有动力风扇以提供可使新风从所述敞口流入并从所述出风口送出的驱动力;电池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呼吸支持设备将各个功能部件都集成在了主盒体内,集成性高,方便同着装人员的随身携行,降低对着装人员作业的机动性影响;结合隔离服使用时,可满足正常人呼吸所需洁净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及含该设备的全封闭隔离防护服
本技术属于救生、消防中的防护罩的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及含该设备的全封闭隔离防护服。
技术介绍
隔离服,又称洁净工作服,无尘工作服,防护服等,广泛应用于电子、制药、光学、航天、半导体、医院、环保等行业(多见于洁净车间),有多种颜色和规格适用于不同的防静电或洁净环境。隔离服本身不会成为散发尘源,并可防止人体接触外部环境中的尘埃,还兼有防止人体散发尘埃的效果,可以保证洁净室内的尘埃和菌落数。其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中,多用于保护医护人员,减少医护人员与细菌、病毒的接触,避免传染,避免特殊时期因医疗过程中被传染而造成医护人员的非战斗减员,起到安全保障效果。目前的隔离服,常见为连体式结构,包脚,露手,带头套,头套为开放式结构,即留有面部窗以露出着装人员的双眼、鼻和口,从而保证视线和呼吸正常,口鼻部再佩戴上常规口罩以补充保护,双眼部也可以带上护目镜;通过袖口露手可方便作业,两手部再佩戴上手套以补充保护;脚部包在连体式隔离服内,再穿上适配的鞋子以增强保护。为了提高隔离效果,隔离服上的开口部(如前述面部窗、袖口)沿周边设有束紧带。但是,目前的常见隔离服,隔离效果有限,其面部窗露出口鼻部,在可通过呼吸传染的医疗环境中,不能有效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仅是依赖佩戴的口罩来起到隔离保护效果。进一步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在隔离服的面部窗上设置透明面罩的结构形式,通过透明面罩来提升隔离效果,同时保证视线和呼吸。但这种结构形式下,着装人员呼出的热气常常在透明面罩上形成水雾,并因结雾而影响视线,呼吸舒适性也不足。更进一步地,在隔离服的面部窗上设置透明面罩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在透明面罩内侧上部增设小风扇的结构,通过小风扇向下送风来避免人体呼出热气上行而影响视线的问题;还出现了如CN2770703Y专利中涉及的增设通风调温装置的结构,可提高呼吸舒适性,方便行动,但其通风调温装置结构比较复杂、部件零散,实用性还有待提高,与透明面罩的连接、供排气等功能性的设计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及含该设备的全封闭隔离防护服,避免目前使用的通风装置集成性较差,影响随身携行方便性的问题,全封闭隔离防护服可克服使用时呼气影响视线、呼吸舒适性不足的弊端,取得保证隔离效果和提高实用性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包括主盒体,所述主盒体内具有电池安装空间和新风流通空间,所述新风流通空间按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区分设为过滤单元安装区、动力风扇安装区和出风区,过滤单元安装区内安装有过滤单元且所述过滤单元安装区的一面为敞口以便安装所述过滤单元和新风的流入,所述出风区设有出风口,所述动力风扇安装区内安装有动力风扇以提供可使新风从所述敞口流入并从所述出风口送出的驱动力;所述电池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与动力风扇电连接。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主盒体为长边水平的长方形盒体,所述电池安装空间沿长边方向横设于长方形盒体的下部,所述新风流通空间沿长边方向横设于长方形盒体的上部,所述出风口开设于长方形盒体的上表面,所述电池安装空间配设有对应的电池盖以便装卸电池,所述电池盖设于长方形盒体的任一端面,所述过滤单元安装区的敞口开设于长方形盒体的侧面。进一步地,所述动力风扇安装区内安装有两个动力风扇,两个动力风扇送风方向一致并均与所述电池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安装空间的数量为两个,对应分别安装有电池,两电池通过切换开关与动力风扇电连接以实现单独供电。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区内设有调温模块以便调节从所述出风口送出新风的温度。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单元为可更改的一次性滤芯。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全封闭隔离防护服,包括带头套的一体式隔离服,所述头套上设有面部窗;所述面部窗上密封连接有可遮挡人体面部的面罩;所述面罩上至少对应于人体眼睛的部分为透明,所述面罩上设有贯穿的进气部;所述进气部位于面罩的上部且高于所述面罩上对应于人体眼睛的部分;还包括上述的一种呼吸支持设备,所述呼吸支持设备连接于隔离服的外侧并位于人体后部,呼吸支持设备的出风口通过进气软管连接所述进气部以便向隔离服内送风。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部包括穿过面罩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设于面罩上对应于人体额头的部分,进气管的外端形成为进气口,进气管的内端连接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面罩上对应于人体额头的部分的内侧且形状与之对应,所述支撑件为具有中空内腔的腔体结构且下端敞口,所述进气管的内端与支撑件的中空内腔连通以使支撑件的下端敞口形成为送气口;进气软管连通所述出风口和进气口。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外端向上延伸以便于进气软管的连接,所述进气软管经人体后部并绕过人体头顶弧度至前部来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隔离服的外侧设有用于固定进气软管的若干管箍。进一步地,所述面罩为球面形式的透明塑料板。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呼吸支持设备,相较于现有的通风调温装置,将各个功能部件都集成在了主盒体内,集成性高,构成布置简单清晰,更方便同着装人员的随身携行,降低对着装人员作业的机动性影响。使用时,呼吸支持设备使新风经过滤单元过滤后,滤掉绝大多数的致病细菌及病毒,洁净空气再经过动力风扇加压,通过出风口送至隔离服内;过滤单元可更换,具体可采用与环境及使用要求匹配的滤芯,适用性强;可满足正常人呼吸所需洁净空气。2、本技术的全封闭隔离防护服,可在通用款式隔离服基础上将面罩密封连接在头套的面部窗位置以提高隔离效果,实现全封闭隔离,面罩的进气部位于面罩的上部且高于所述面罩上对应于人体眼睛的部分,在使用时,呼吸支持设备使新风经过滤单元过滤后,滤掉绝大多数的致病细菌及病毒,洁净空气再经过动力风扇加压,通过进气软管送至隔离服内,在隔离服内向下流动,可避免人体呼出热气上行在面罩上对应于人体眼睛的部分形成水雾而影响视线的问题,同时,由于新风的进入、流动,也提高了呼吸舒适性,实用性强。3、本技术的全封闭隔离防护服,结构紧凑简洁,呼吸支持设备便于随身携行,着装人员机动灵活;通过进气管、支撑件的设置,可以使人体面部与面罩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提高舒适性,同时,支撑件的布气结构设计,使新风呈瀑布式向下流动,更好地更新面部空气构成,进一步提高避免视野模糊和呼吸不适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呼吸支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2的A-A剖视图;图6为以图5为基础单独示意主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呼吸支持设备的电路图;图8为一种全封闭隔离防护服的结构示意图(前视);图9为一种全封闭隔离防护服的结构示意图(后视);图10为单独示意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图1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盒体,所述主盒体内具有电池安装空间和新风流通空间,所述新风流通空间按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区分设为过滤单元安装区、动力风扇安装区和出风区,过滤单元安装区内安装有过滤单元且所述过滤单元安装区的一面为敞口以便安装所述过滤单元和新风的流入,所述出风区设有出风口,所述动力风扇安装区内安装有动力风扇以提供可使新风从所述敞口流入并从所述出风口送出的驱动力;所述电池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与动力风扇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盒体,所述主盒体内具有电池安装空间和新风流通空间,所述新风流通空间按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区分设为过滤单元安装区、动力风扇安装区和出风区,过滤单元安装区内安装有过滤单元且所述过滤单元安装区的一面为敞口以便安装所述过滤单元和新风的流入,所述出风区设有出风口,所述动力风扇安装区内安装有动力风扇以提供可使新风从所述敞口流入并从所述出风口送出的驱动力;所述电池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与动力风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盒体为长边水平的长方形盒体,所述电池安装空间沿长边方向横设于长方形盒体的下部,所述新风流通空间沿长边方向横设于长方形盒体的上部,所述出风口开设于长方形盒体的上表面,所述电池安装空间配设有对应的电池盖以便装卸电池,所述电池盖设于长方形盒体的任一端面,所述过滤单元安装区的敞口开设于长方形盒体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风扇安装区内安装有两个动力风扇,两个动力风扇送风方向一致并均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空间的数量为两个,对应分别安装有电池,两电池通过切换开关与动力风扇电连接以实现单独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区内设有调温模块以便调节从所述出风口送出新风的温度。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觉先吴碧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万州三峡外科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