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伤疤痕清理的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领域中烧伤辅助器具的相关技术,具体为一种烧伤疤痕清理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瘢痕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它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其中烧伤疤痕产生时,有面积大愈合快等特点,当烧伤疤痕愈合时会产生脱皮,脱皮时为了防止松开的皮肤产生连带,需要对疤痕进行清理,而常规疤痕清理过程中医生常常通过棉签进行清理,清理时工作效率较低,医护人员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烧伤疤痕清理的辅助装置,以解决技术背景中提出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烧伤疤痕清理的辅助装置,包括筒体组件、出液管、导气管、连接管、液体阻隔装置、气筒组件和药液转筒装置。所述筒体组件包括筒体、筒盖、橡胶膜和药液筒;所述筒体顶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筒盖和橡胶膜,在筒体内腔开口处固定连通有药液筒,所述药液筒的下端固定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中部设置有液体阻隔装置,所述液体阻隔装置通过导气管与气筒组件连通,所述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伤疤痕清理的辅助装置,包括筒体组件、出液管(5)、导气管(17)、连接管(24)、液体阻隔装置、气筒组件和药液转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包括筒体(1)、筒盖(2)、橡胶膜(3)和药液筒(4);所述筒体(1)顶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筒盖(2)和橡胶膜(3),在筒体(1)内腔开口处固定连通有药液筒(4),所述药液筒(4)的下端固定连通有出液管(5),所述出液管(5)的中部设置有液体阻隔装置,所述液体阻隔装置通过导气管(17)与气筒组件连通,所述气筒组件设置在筒体(1)的右侧下部;在筒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药液滚筒装置,所述药液滚筒装置通过连接管(24)与出液管(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疤痕清理的辅助装置,包括筒体组件、出液管(5)、导气管(17)、连接管(24)、液体阻隔装置、气筒组件和药液转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包括筒体(1)、筒盖(2)、橡胶膜(3)和药液筒(4);所述筒体(1)顶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筒盖(2)和橡胶膜(3),在筒体(1)内腔开口处固定连通有药液筒(4),所述药液筒(4)的下端固定连通有出液管(5),所述出液管(5)的中部设置有液体阻隔装置,所述液体阻隔装置通过导气管(17)与气筒组件连通,所述气筒组件设置在筒体(1)的右侧下部;在筒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药液滚筒装置,所述药液滚筒装置通过连接管(24)与出液管(5)连通;
所述液体阻隔装置包括定位框(6)、滑轨(7)、导向杆(8)、弹簧(9)、阻隔滑板(10)、内阻隔板(11)和O型密封圈I(11-2);所述定位框(6)对称固定设置在出液管(5)中部外表面的两侧,右侧定位框(6)的右端与导气管(17)连通;在两个定位框(6)内腔分别固定设置有滑轨(7),所述滑轨(7)的凹槽内滑动连接有阻隔滑板(10),所述阻隔滑板(10)的右端位于右侧滑轨(7)的凹槽中,左端穿过出液管(5)内腔并延伸至左侧的滑轨(7)的凹槽中;左侧定位框(6)的左端内壁中心部位固定设置有导向杆(8),所述导向杆(8)的右端与阻隔滑板(10)上开设的导向孔(10-1)滑动连接,所述弹簧(9)套接于导向杆(8)上;在位于出液管(5)内腔的阻隔滑板(10)上下表面分别对称设置有内阻隔板(11),且与阻隔滑板(10)活动接触;
所述气筒组件包括气筒(13)、塑料活塞(14)、按压柱(15)和O型密封圈II(16),所述气筒(13)设置在筒体(1)右侧开设的气筒安装口(12)内,在气筒(13)的内腔滑动安装有塑料活塞(14),所述塑料活塞(14)的外表面设置有O型密封圈II(16),在塑料活塞(14)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按压柱(15),且一端延伸至筒体(1)的外部,气筒(13)的左端连通有导气管(17);
所述药液滚筒装置包括固定板(18)、连接板(19)、滚筒(20)、轴承(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