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飞龙专利>正文

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821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包括闪光灯插口、罩体和柔光板构成,呈中空的罩体状,前面板的高度低于后面板,侧面板的斜边分别连接前面板和后面板的最低点,后面板沿底边向顶面板方向开设有梯形开槽,柔光板通过边缘分别与梯形开槽边缘、侧面板斜边和前面板底边固定安装于罩体上,整体呈凹面状,柔光板与罩体之间为中空部,所述闪光灯插口沿顶面板向后延伸安装于后面板上并连通至中空部,能实现微距摄影的布光均匀,使得被摄物没有高光过曝和暗部死黑的问题,整体受光均匀,得到曝光均匀、正常的摄影作品。

A kind of diffusor with multi light position for macro photograph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
本技术涉及摄影器材中的柔光罩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技术。
技术介绍
柔光罩也叫闪光灯散射罩,它可以将闪光灯打出来的光线变得柔和,使照片看起来更加自然,是安装在闪光灯上的一种对强烈光线起到柔化作用的装置。它的原理就是把僵硬的闪光灯直射光线通过耐高温的半透明塑料,转化为柔和的漫射光,消去人像和其它拍摄物体上突出的高光区域,让被摄物体变得更加自然。目前,公知的微距摄影柔光罩都是采用单片柔光板来扩散闪光灯光源来实现面光源照射被摄物,然而,在微距拍摄中,由于被摄物距离镜头的较近,而闪光灯的位置处于高位,导致传统的柔光罩反射的光线相对于被摄物体而言就只有顶光,而没有左右两侧光,导致被摄物的受光不均匀,致使出现顶部高光过曝,而底部暗部死黑的成像问题,无法得到满意的微距照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传统现有的单片柔光板存在问题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使得被摄物布光均匀,顶部高光不会过曝,底部暗部不会死黑,从而解决了目前单片柔光罩导致被摄物的顶部高光过曝,底部暗部死黑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包括闪光灯插口、罩体和柔光板构成,所述罩体由顶面板、前面板、后面板以及两个侧面板相互连接构成呈中空的罩体状,前面板的高度低于后面板,侧面板的斜边分别连接前面板和后面板的最低点,后面板沿底边向顶面板方向开设有梯形开槽,所述柔光板通过边缘分别与梯形开槽边缘、侧面板斜边和前面板底边固定安装于罩体上,整体呈凹面状,柔光板与罩体之间为中空部,所述闪光灯插口沿顶面板向后延伸安装于后面板上并连通至中空部。进一步的,所述柔光板由平板部和与之两侧相连的侧板部构成,所述侧板部与平板部之间呈面相交连接,平板部呈梯形状,侧板部呈三角状,侧板部与平板部之间的夹角角度α在80°~130°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柔光板为光扩散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柔光板为聚碳酸酯材质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顶面板和/或侧面板内侧面上涂有反光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罩体的顶面板和/或侧面板为弧形板。进一步的,所述柔光板为弧形板。进一步的,前面板与顶面板之间的夹角角度β大于90°。进一步的,所述侧面板和后面板上与柔光板的平板部齐平的高度部位设有铰接部件且二者非固定式连接,侧面板能基于铰接部件进行翻转折叠与翻转展开,所述柔光板为柔性光扩散材料。进一步的,所述侧面板和后面板上与柔光板的平板部齐平的高度部位设有铰接部件,侧面板和后面板均能基于铰接部件进行翻转折叠与翻转展开,所述柔光板的侧板部与平板部的相交部位设有铰接部件且不与侧面板和后面板固定连接,侧板部能基于铰接部件进行翻转折叠与翻转展开。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闪光灯插入插口,工作时闪光灯的光源进入中空体后,会形成多面反射透过底部的光扩散板透出照射被摄物来实现微距摄影的多面布光,基于本技术罩体的凹状包围结构,使得部分光分散至侧面板区域与柔光板的侧板部之间,并通过倾斜设置的侧板部扩散,形成左右两侧的侧柔光包围,从而对于微距被摄物体而言,光源不会全部集中于顶光区域,降低了顶光的同时,左右两侧均有侧光补充,从而整体、均有的形成了柔性的包围光,使得被摄物体的整体受光均匀,从而获得曝光度均匀的照片效果,避免了高光区域和暗角的强对比出现,提高了拍摄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微距摄影的布光均匀,使得被摄物没有高光过曝和暗部死黑的问题,整体受光均匀,得到曝光均匀、正常的摄影作品。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的后视图;图2为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的侧视图;图3为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的柔光板结构立体示意图;图5为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闪光灯插口、2柔光板、3顶面板、4前面板、5后面板、6侧面板、7梯形开槽、8中空部、21平板部、22侧板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包括闪光灯插口1、罩体和柔光板2构成,罩体由顶面板3、前面板4、后面板5以及两个侧面板6相互连接构成呈中空的罩体状,前面板4的高度低于后面板5,侧面板6的斜边分别连接前面板4和后面板5的最低点,后面板5沿底边向顶面板3方向开设有梯形开槽7,柔光板2通过边缘分别与梯形开槽7边缘、侧面板6斜边和前面板4底边固定安装于罩体上,整体呈凹面状,柔光板2与罩体之间为中空部8,闪光灯插口1沿顶面板3向后延伸安装于后面板5上并连通至中空部8。闪光灯插口1用于插入进相机上安装的闪光灯上,使得闪光灯置于中空部8中形成包裹状,而闪光灯则提供本柔光罩的固定支撑安装作用,梯形开槽7的部位下方则为相机的镜头部位,梯形开槽7能空出容纳相机的区域的同时,保留适当的区域提供反光空间,即后面板5区域的反光区域,柔光板2由平板部21和与之两侧相连的侧板部22构成,侧板部22与平板部21之间呈面相交连接,平板部21呈梯形状,侧板部22呈三角状,侧板部22与平板部21之间的夹角角度α在80°~130°之间,柔光板2的侧面板6整体呈类三角状,配合前面板4,形成一个凹面状,侧面板6以倾斜面固定安装,使得中空部8内部的两侧区域也具有向下延伸的纵向空间,使得光能够汇集到该区域内,透过侧面板6以侧方向的角度扩散出去。而通常的微距拍摄,相机距离被摄物体较近,闪光灯的光经过顶面板3后面板5和侧面板6的透光扩散后,经过柔和处理的光源形成一个整体的包裹状方向照射在被摄物体上,从而可以保证被摄物体的顶部、前方、左右两侧均能够均匀受光,消除了高光区域和暗角区域,提高了微距拍摄的布光质量。柔光板2为光扩散材料制成,柔光板2为聚碳酸酯材质制成,能提供有效高品质的扩光柔光处理效果;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顶面板3和/或侧面板6内侧面上涂有反光材料,能保障闪光灯的光得到集中的处理,提高光效,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罩体的顶面板3和/或侧面板6为弧形板。罩体的外部形状可以为多种凹面结构的形状,其中包含了由平面构成的凹面形状,也包含了由曲面形状构成的凹面形状,即只要提供了侧向、低光位等多角度的光源的柔光罩外形,即可,例如柔光板2为弧形板,也能提供遵循本技术的基本原理,获得相应的效果。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改进,在侧面板6和后面板上与柔光板2的平板部21齐平的高度部位设有铰接部件且二者非固定式连接,侧面板6和后面板5能基于铰接部件进行翻转折叠与翻转展开,柔光板2为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包括闪光灯插口、罩体和柔光板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由顶面板、前面板、后面板以及两个侧面板相互连接构成呈中空的罩体状,前面板的高度低于后面板,侧面板的斜边分别连接前面板和后面板的最低点,后面板沿底边向顶面板方向开设有梯形开槽,所述柔光板通过边缘分别与梯形开槽边缘、侧面板斜边和前面板底边固定安装于罩体上,整体呈凹面状,柔光板与罩体之间为中空部,所述闪光灯插口沿顶面板向后延伸安装于后面板上并连通至中空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包括闪光灯插口、罩体和柔光板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由顶面板、前面板、后面板以及两个侧面板相互连接构成呈中空的罩体状,前面板的高度低于后面板,侧面板的斜边分别连接前面板和后面板的最低点,后面板沿底边向顶面板方向开设有梯形开槽,所述柔光板通过边缘分别与梯形开槽边缘、侧面板斜边和前面板底边固定安装于罩体上,整体呈凹面状,柔光板与罩体之间为中空部,所述闪光灯插口沿顶面板向后延伸安装于后面板上并连通至中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光板由平板部和与之两侧相连的侧板部构成,所述侧板部与平板部之间呈面相交连接,平板部呈梯形状,侧板部呈三角状,侧板部与平板部之间的夹角角度α在80°~1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光板为光扩散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光位的微距摄影柔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光板为聚碳酸酯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光位的微距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金飞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