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多功能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74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按摩椅多功能底座,涉及按摩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座体、支撑板、一组坐板和一组盒体,座体一表面固定有挡板,座体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第一槽孔一内壁开有卡槽,支撑板与卡槽内壁间隙配合,座体一表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二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座体上开有第一槽孔,使得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支撑板可以折叠在其中,从而减小了该底座的体积,且通过在座体上开有卡槽,座体上固定有挡板,支撑板可以在一组第二固定板上滑动,使得支撑板可以卡在卡槽中且被挡板支撑,从而使得固定在座体和支撑板上的按摩椅更稳定且安全性能更高。

Massage chair multifunctional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摩椅多功能底座
本技术属于按摩椅
,特别是涉及按摩椅多功能底座。
技术介绍
按摩椅,一种利用机械的滚动力作用和机械力挤压来进行按摩的工具,可以替代人工进行推拿按摩,使用者利用按摩椅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循环,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利用按摩椅按摩后使用者可以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按摩椅对于长时间坐着工作和学习的人来说,按摩令血液循环通畅,改善腰酸背痛及预防病症,还能提高睡眠质量,缓解全身疲劳,改善姿势及锻炼健康身体。在按摩椅的架构中,底座是不可或缺的,它对按摩椅的支撑起到决定性作用,使得按摩椅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固。现有的按摩椅底座体积较大,且一般不能拆分,使得按摩椅在运输和存储的过程中都十分的不便,且底座在使用的过程中支撑性能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按摩椅底座功能性较为的单一,使得底座的利用率较低,造成底座内部空间的浪费,且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不利于实际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按摩椅多功能底座,通过在座体上开有第一槽孔,使得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支撑板可以折叠在其中,从而减小了该底座的体积,且通过在座体上开有卡槽,座体上固定有挡板,支撑板可以在一组第二固定板上滑动,使得支撑板可以卡在卡槽中且被挡板支撑,解决了现有的按摩椅底座体积较大、不能拆分以及底座在使用的过程中支撑性能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按摩椅多功能底座,包括座体、支撑板、一组坐板和一组盒体,所述座体一表面固定有挡板,所述座体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一内壁开有卡槽,所述支撑板与卡槽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座体一表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二固定板,所述支撑板与两第二固定板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组第二固定板和支撑板均位于第一槽孔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挡板横截面和第一槽孔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支撑板与第二固定板结合处设有阻尼垫,所述支撑板一表面开有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一相对侧面均开有第二槽孔和一组第三槽孔,两所述第三槽孔与第二槽孔相互连通,所述坐板与第二槽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坐板一表面固定有一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第三槽孔内壁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槽孔一相对内壁均固定有第一滑块,所述坐板一相对侧面均开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内壁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一相对侧面均开有第四槽孔,所述第四槽孔一相对内壁均固定有第二滑块,所述盒体一相对侧面均开有第二滑槽,所述盒体与第四槽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盒体一表面开有第五槽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座体上开有第一槽孔,使得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支撑板可以折叠在其中,从而减小了该底座的体积,且通过在座体上开有卡槽,座体上固定有挡板,支撑板可以在一组第二固定板上滑动,使得支撑板可以卡在卡槽中且被挡板支撑,从而使得固定在座体和支撑板上的按摩椅更稳定,安全性能更高,解决了现有的按摩椅底座体积较大、不能拆分以及底座在使用的过程中支撑性能较差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在座体两侧均设有盒体和坐板,且坐板被一组支撑柱支撑,使得座体不仅可以固定按摩椅且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坐的地方和存储物品的地方,从而使得座体的内部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进而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解决了现有的按摩椅底座功能性较为的单一,使得底座的利用率较低,造成底座内部空间浪费的问题。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按摩椅多功能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座体、挡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座体、第一槽孔和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支撑板和螺纹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坐板、支撑柱和第一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盒体、第二滑槽和第五槽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座体,2-挡板,3-第一槽孔,4-卡槽,5-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支撑板,8-螺纹孔,9-第二槽孔,10-第三槽孔,11-第四槽孔,12-第一滑块,13-第二滑块,14-坐板,15-支撑柱,16-第一滑槽,17-盒体,18-第二滑槽,19-第五槽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所示,本技术为按摩椅多功能底座,包括座体1、支撑板7、一组坐板14和一组盒体17,座体1一表面固定有挡板2,座体1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3,第一槽孔3一内壁开有卡槽4,支撑板7与卡槽4内壁间隙配合,使得座体1通过卡槽4将支撑板7卡在座体1上,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5在挡板2和支撑板7的作用下被固定,座体1一表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5,第一固定板5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二固定板6,支撑板7与两第二固定板6内壁滑动配合,第一固定板5、一组第二固定板6和支撑板7均位于第一槽孔3内部。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挡板2横截面和第一槽孔3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固定板6横截面为U形结构,支撑板7与第二固定板6结合处设有阻尼垫,支撑板7一表面开有螺纹孔8,座体1通过螺栓与按摩椅固定连接,支撑板7通过螺纹孔8和螺栓与按摩椅固定连接。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座体1一相对侧面均开有第二槽孔9和一组第三槽孔10,两第三槽孔10与第二槽孔9相互连通,坐板14与第二槽孔9内壁滑动配合,坐板14一表面固定有一组支撑柱15,支撑柱15与第三槽孔10内壁间隙配合。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槽孔9一相对内壁均固定有第一滑块12,坐板14一相对侧面均开有第一滑槽16,第一滑块12与第一滑槽16内壁滑动配合,且第一滑块12可以有效的阻挡坐板14脱离座体1。其中如图2和图6所示,座体1一相对侧面均开有第四槽孔11,第四槽孔11一相对内壁均固定有第二滑块13,盒体17一相对侧面均开有第二滑槽18,盒体17与第四槽孔11内壁滑动配合,第二滑块13与第二滑槽18内壁滑动配合,第二滑块13可以有效阻挡盒体17脱离座体1,盒体17一表面开有第五槽孔19,第五槽孔19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按摩椅多功能底座,包括座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7)、一组坐板(14)和一组盒体(17),所述座体(1)一表面固定有挡板(2),所述座体(1)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3),所述第一槽孔(3)一内壁开有卡槽(4),所述支撑板(7)与卡槽(4)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座体(1)一表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5),所述第一固定板(5)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二固定板(6),所述支撑板(7)与两第二固定板(6)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5)、一组第二固定板(6)和支撑板(7)均位于第一槽孔(3)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按摩椅多功能底座,包括座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7)、一组坐板(14)和一组盒体(17),所述座体(1)一表面固定有挡板(2),所述座体(1)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3),所述第一槽孔(3)一内壁开有卡槽(4),所述支撑板(7)与卡槽(4)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座体(1)一表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5),所述第一固定板(5)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二固定板(6),所述支撑板(7)与两第二固定板(6)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5)、一组第二固定板(6)和支撑板(7)均位于第一槽孔(3)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多功能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横截面和第一槽孔(3)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多功能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6)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支撑板(7)与第二固定板(6)结合处设有阻尼垫,所述支撑板(7)一表面开有若干螺纹孔(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玉梁前菊姚其林徐淑娟陈蕾姜雪张杰程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