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3588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包括沿钢轨宽度方向扣合在钢轨上的卡座,所述卡座呈U形设置且开口与钢轨顶面配合,所述卡座顶部设有与对中杆底部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置在卡座宽度方向中心位置,所述卡座上设有将卡座固定在钢轨上的固定件。当想要测量钢轨中心线的时候,先将对中杆通过螺纹孔安装到卡座上,随后再将卡座卡在钢轨顶部,进而实现对中杆与钢轨的固定,此时配合全站仪,测出改点钢轨中心坐标,然后根据1/2钢轨间距+1/2钢轨顶面宽度,即可计算出该里程线路中心线坐标,绘制出既有线的实际中心线,不需要反复架设三脚架,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量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新建高速铁路,增加铁路里程,对现有铁路也需要进行改造升级,在铁路改造过程中,需要对铁路中心线进行测量。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采用对中杆配合全站仪进行测量,现有技术中的对中杆,需要搭配三脚架使用,对中杆可以伸缩,对中杆顶部固定有棱镜,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脚尖,测量时,通过变换棱镜位置以及角度,多点检测,实现铁路中心线的测量。但是在实际操作时,既有铁路经过长期运营及维养,线路几何尺寸与原设计图或设备图中的数据相差较大,给既有线改造,尤其是既有线曲线改造工程带来较大难度,这就需要在施工前对既有铁路中心线进行精确测量,目前采用三脚架支撑的对中杆,在每个测量点进行检测时,需要对三脚架进行安装以及调平,不仅测量操作步骤繁琐,难度大;而且精度差,返工率高,对施工的指导作用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可以简化测量步骤,提高测量效率以及测量精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包括沿钢轨宽度方向扣合在钢轨上的卡座,所述卡座呈U形设置且开口与钢轨顶面配合,所述卡座顶部设有与对中杆底部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置在卡座宽度方向中心位置,所述卡座上设有将卡座固定在钢轨上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想要测量钢轨中心线的时候,先将对中杆通过螺纹孔安装到卡座上,随后再将卡座卡在钢轨顶部,通过固定件将卡座固定在钢轨上,进而实现对中杆与钢轨的固定,并且对中杆的位置即位于钢轨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此时配合全站仪,测出改点钢轨中心坐标,然后根据1/2钢轨间距+1/2钢轨顶面宽度,即可计算出该里程线路中心线坐标,绘制出既有线的实际中心线,帮助既有线改造工程施工,只需要将卡座固定在钢轨上,即可实现中心坐标的测量,进而绘制中心线,不需要反复架设三脚架,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测量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卡座内侧面上的凸块,所述卡座卡入钢轨时,所述凸块顶部与钢轨顶部下表面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完毕之后,凸块顶部与钢轨顶部下表面接触,在凸块的限位下,可以限制卡座在竖直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卡座与钢轨的固定,拆卸时,直接将卡座向上滑动,拔出卡座即可,安装以及拆卸十分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沿钢轨宽度方向设置在卡座两侧的套筒,两个所述套筒相对设置且开口与卡座内部相通,所述套筒内沿套筒长度方向滑移设有固定杆,所述套筒内设有驱动固定杆朝向钢轨滑动的弹性件,所述固定杆端部滑入卡座内之后顶面与钢轨顶部下表面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卡座时,将固定杆先滑入套筒内,待卡座放置到位之后,松开固定杆,固定杆在弹性件的驱动下,固定杆的端部滑入卡座内部,固定杆在弹性件的限位下,可以保持在与钢轨顶部底面接触的位置,对卡座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朝向钢轨的一端设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朝向卡座开口方向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只需要向下按压卡座,引导斜面与钢轨接触,随后在引导斜面的引导下,固定杆被顶入套筒内,当固定杆滑动到钢轨顶部下方时,固定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弹出,固定杆端部与钢轨顶部底面接触,实现卡座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座上转动设有呈U形设置的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两端与卡座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按压杆上固定有与卡座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固定杆远离钢轨的一端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与转轴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想要解除按压杆的固定的时候,只需要踩踏按压杆,由于转轴是与按压杆固定的,转轴也会跟随按压杆转动,拉绳缠绕在转轴上,由于拉绳一端是固定在固定杆远离钢轨一端的,因此拉绳即可拉动固定杆朝向远离钢轨的方向滑动,将固定杆拉入套筒内,解除卡座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延伸至按压杆外,所述卡座上位于转轴与套筒之间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水平设置且与转轴以及固定杆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拉绳从套筒端部伸出后绕过导向轮固定在转轴的伸出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轮并且将转轴伸出按压杆,可以减少拉绳弯折次数,导向轮可以对拉绳起到导向作用,降低拉绳的磨损,稳定的实现固定杆的拉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远离钢轨一端设有供拉绳伸出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转动设有用于引导拉绳的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孔内设置滚轮,可以减小拉绳与通孔之间的摩擦,对处于套筒和导向轮之间的拉绳起导向作用,降低拉绳以及套筒的磨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座的其中一个侧面设有贯穿卡座侧面的观察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观察口贯穿卡座侧面,设置观察口,可以方便观察设于钢轨外侧的里程桩标志,方便对卡座进行定位。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不需要反复架设三脚架,直接将对中杆固定在钢轨上,即可实现铁轨中心线测量;2.卡座固定以及解除固定方式十分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卡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固定状态下竖直方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卡座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套筒水平方向剖视图。图中,1、卡座;11、观察口;12、导向轮;2、凸块;3、对中杆;4、螺母;41、螺纹孔;5、套筒;51、通孔;511、滚轮;6、弹簧;7、固定杆;71、引导斜面;8、拉绳;9、按压杆;91、抵接板;92、压簧;93、转轴;10、钢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包括沿钢轨10宽度方向扣合在钢轨10上的卡座1,卡座1呈U形设置且开口与钢轨10顶面配合,卡座1的开口宽度与钢轨10顶部宽度相等,卡座1的内顶面与钢轨10顶面贴合,提高卡座1与钢轨10顶部的接触面积,安装完毕后,卡座1包在钢轨10顶部外部,卡座1通过2MM的不锈钢板冲压而成,结构强度高,不容易断裂。参照图1以及图2,在卡座1顶部设有与对中杆3底部螺纹连接的螺纹孔41,螺纹孔41设置在卡座1宽度方向中心位置,卡座1上设有将卡座1固定在钢轨10上的固定件,当想要测量钢轨10中心线的时候,先将对中杆3通过螺纹孔41安装到卡座1上,随后再将卡座1卡在钢轨10顶部,通过固定件将卡座1固定在钢轨10上,进而实现对中杆3与钢轨10的固定,并且对中杆3的位置即位于钢轨10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此时配合全站仪,测出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钢轨(10)宽度方向扣合在钢轨(10)上的卡座(1),所述卡座(1)呈U形设置且开口与钢轨(10)顶面配合,所述卡座(1)顶部设有与对中杆(3)底部螺纹连接的螺纹孔(41),所述螺纹孔(41)设置在卡座(1)宽度方向中心位置,所述卡座(1)上设有将卡座(1)固定在钢轨(10)上的固定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钢轨(10)宽度方向扣合在钢轨(10)上的卡座(1),所述卡座(1)呈U形设置且开口与钢轨(10)顶面配合,所述卡座(1)顶部设有与对中杆(3)底部螺纹连接的螺纹孔(41),所述螺纹孔(41)设置在卡座(1)宽度方向中心位置,所述卡座(1)上设有将卡座(1)固定在钢轨(10)上的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卡座(1)内侧面上的凸块(2),所述卡座(1)卡入钢轨(10)时,所述凸块(2)顶部与钢轨(10)顶部下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沿钢轨(10)宽度方向设置在卡座(1)两侧的套筒(5),两个所述套筒(5)相对设置且开口与卡座(1)内部相通,所述套筒(5)内沿套筒(5)长度方向滑移设有固定杆(7),所述套筒(5)内设有驱动固定杆(7)朝向钢轨(10)滑动的弹性件,所述固定杆(7)端部滑入卡座(1)内之后顶面与钢轨(10)顶部下表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既有铁路中心线测量用对中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7)朝向钢轨(10)的一端设有引导斜面(71),所述引导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涛张建中侍建华万传亮唐林段立功魏后义赵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雷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