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凤尾菇培养的雾化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42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凤尾菇培养的雾化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包括承座、设置于承座内的雾化出水体以及固定于承座外部靠近雾化出水体一端的固定件,所述雾化出水体上靠近固定件的一端延伸出承座外部且与固定件卡接,所述雾化出水体的延伸端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所述固定件上靠近雾化出水体延伸端的一端上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与雾化出水体延伸端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挡片,所述弧形挡片与连接管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挡片的内侧壁和雾化出水体的延伸端的外侧壁之间滑动抵接于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喷淋效果好且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喷淋方向,有利于市场化的推广应用。

A kind of atomizing nozzle for the culture of Pleurotus ostreat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凤尾菇培养的雾化喷头
本技术涉及凤尾菇培养辅助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凤尾菇培养的雾化喷头。
技术介绍
凤尾菇是一种腐生真菌,不能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在营养物质中以含碳物质为最重要,其次是含氮物质和无机盐。因此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其定时进行喷淋以保证培养基中的含水量。而目前市场上通常使用的喷头喷淋效果较差,且喷头的喷淋方向和喷淋的范围一般都为固定设置,安装后不便于调节,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喷淋效果好且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喷淋方向的用于凤尾菇培养的雾化喷头。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凤尾菇培养的雾化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包括承座、设置于承座内的雾化出水体以及固定于承座外部靠近雾化出水体一端的固定件,所述雾化出水体上靠近固定件的一端延伸出承座外部且与固定件卡接,所述雾化出水体的延伸端为弧形结构,且所述雾化出水体的延伸端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水口,所述固定件上靠近雾化出水体延伸端的一端上螺纹旋接有一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雾化出水体延伸端的位置处设有一个与雾化出水体延伸端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挡片,所述弧形挡片与连接管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挡片的内侧壁和雾化出水体的延伸端的外侧壁之间滑动抵接于一起,且所述弧形挡片的面积为雾化出水体延伸端的面积的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上靠近雾化出水体延伸端的一端设有一个环形的卡缘,所述卡缘的内侧壁上设有沿着卡缘的周向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弧形挡片的外侧壁上且对应于滑槽的位置处固定设有一个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卡接于滑槽内,所述连接管的上方且对应于连接管轴线的位置处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连接管之间通过若干根均匀分布的弧形连杆固定连接于一起,所述套管的外部转动套设有一个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外侧壁底端与弧形挡片固定连接,所述雾化出水体延伸端的外侧壁上且对应于雾化出水体的轴心位置处固定设有一个转轴,所述套管套设于转轴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雾化出水体远离固定件的一端端部设有一个与出水口相通的注水槽,所述注水槽为半圆形结构,出水口上靠近注水槽的一端为向外扩张的喇叭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挡片的内侧壁上贴合有一层橡胶垫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其中将雾化出水体延伸端设置成弧形结构并将若干个出水口均匀分布于雾化出水体延伸端上,从而使得喷头本体在使用时能够具有更广的喷淋范围,提高其喷淋效果;同时设置的与连接管转动连接的弧形挡片在使用时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转动弧形挡片用于将不需要喷淋的方向盖合住从而减少水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喷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承座1,雾化出水体2,固定件3,出水口4,连接管5,弧形挡片6,卡缘7,滑块8,套管9,弧形连杆10,转动管11,转轴12,注水槽13,橡胶垫层14。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凤尾菇培养的雾化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包括承座1、设置于承座1内的雾化出水体2以及固定于承座1外部靠近雾化出水体2一端的用于将雾化出水体2卡接于承座1上的固定件3,所述雾化出水体2上靠近固定件3的一端延伸出承座1外部且与固定件3卡接,具体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座1和固定件3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承座1中部的内侧壁上设有沿着承座1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环形的承座卡接缘,所述雾化出水体2的一端抵接于承座卡接缘上,所述雾化出水体2的另一端则延伸出承座1外部,所述固定件3套设于承座1外部,且固定件3的内侧壁与承座1的外侧壁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固定件3上对应于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位置处设有沿着固定件3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环形的固定卡接缘,且所述雾化出水体2的外侧壁上对应于固定卡接缘的位置处设有与固定卡接缘相适配的卡台,所述固定件3通过固定卡接缘和卡台将雾化出水体2卡接于承座1上;所述雾化出水体2的延伸端为弧形结构,且所述雾化出水体2的延伸端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水口4,所述固定件3上靠近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一端上螺纹旋接有一个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位置处设有一个与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挡片6,所述弧形挡片6与连接管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挡片6的内侧壁和雾化出水体2的延伸端的外侧壁之间滑动抵接于一起,且所述弧形挡片6的面积为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面积的1/2;具体为,所述连接管5的内侧壁上靠近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一端设有一个环形的卡缘7,所述卡缘7的内侧壁上设有沿着卡缘7的周向方向设置的滑槽(图中未标出),所述弧形挡片6的外侧壁上且对应于滑槽的位置处固定设有一个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8,所述滑块8与弧形挡片6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滑块8滑动卡接于滑槽内,所述连接管5的上方且对应于连接管5轴线的位置处设有套管9,所述套管9与连接管5之间通过若干根均匀分布的弧形连杆10固定连接于一起,所述套管9的外部转动套设有一个转动管11,所述转动管11的外侧壁底端与弧形挡片6固定连接,所述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外侧壁上且对应于雾化出水体2的轴心位置处固定设有一个转轴12,安装时,所述套管9套设于转轴12上;所述雾化出水体2远离固定件3的一端端部设有一个与出水口4相通的注水槽13,所述注水槽13为半圆形结构,出水口4上靠近注水槽13的一端为向外扩张的喇叭状结构;所述弧形挡片6的内侧壁上贴合有一层橡胶垫层14。本技术使用过程简述如下:使用时,如果使用者需要对四周同时进行喷淋则可以将固定件3上的连接管5取下,此时雾化出水体2上的所有出水口4均可以喷出水雾;而当使用者只需要对其中的一侧进行喷淋时,则将连接管5螺旋连接于固定件3上,使得连接管5上的弧形挡片6将不需要喷淋的一侧上的出水口4盖合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且由于弧形挡片6与连接管5之间为转动连接,从而在使用时使用者边能够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喷头本体的喷淋方向。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凤尾菇培养的雾化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包括承座(1)、设置于承座(1)内的雾化出水体(2)以及固定于承座(1)外部靠近雾化出水体(2)一端的固定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出水体(2)上靠近固定件(3)的一端延伸出承座(1)外部且与固定件(3)卡接,所述雾化出水体(2)的延伸端为弧形结构,且所述雾化出水体(2)的延伸端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水口(4),所述固定件(3)上靠近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一端上螺纹旋接有一个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位置处设有一个与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挡片(6),所述弧形挡片(6)与连接管(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挡片(6)的内侧壁和雾化出水体(2)的延伸端的外侧壁之间滑动抵接于一起,且所述弧形挡片(6)的面积为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面积的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凤尾菇培养的雾化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包括承座(1)、设置于承座(1)内的雾化出水体(2)以及固定于承座(1)外部靠近雾化出水体(2)一端的固定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出水体(2)上靠近固定件(3)的一端延伸出承座(1)外部且与固定件(3)卡接,所述雾化出水体(2)的延伸端为弧形结构,且所述雾化出水体(2)的延伸端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水口(4),所述固定件(3)上靠近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一端上螺纹旋接有一个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位置处设有一个与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弧形挡片(6),所述弧形挡片(6)与连接管(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挡片(6)的内侧壁和雾化出水体(2)的延伸端的外侧壁之间滑动抵接于一起,且所述弧形挡片(6)的面积为雾化出水体(2)延伸端的面积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凤尾菇培养的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5)的内侧壁上靠近雾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昕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市千里荣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