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40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后端面设置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前端面设置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靠近出风口一侧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各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单独换热或与其他换热器组合换热;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室内换热器采用多个并联接入换热回路,能够进行单独控制,从而实现分区域送风,同时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送风需求和个性化送风,提高送风效率,提升热舒适。

A kind of indo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分区控制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器的出风形式单一,制冷/热时的出风形式一致,仅通过调整扫风或者导风叶片改变气流的方向。但是空调器在应用过程中,各个区域的送风需求不同,且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环境下对空调器的热舒适需求并不一致,空调器的送风气流组织形式单一,导致舒适性不佳。公开号为CN2084754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空调柜机,包括外壳和导风组件,外壳上开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出风口,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微孔导风板,微孔导风板可转动,将出风口打开或盖合。通过微孔出风,可提高空调柜机的制冷舒适度。但是微孔出风时的出风较弱,仅能在房间热舒适已经达到热舒适状态时,保持一段时间的室内热舒适,然而未解决当前热泵空调器送风形式单一的问题,不能实现不同区域、针对不同人群的送风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组,一方面,以解决现有空调送风形式单一导致的舒适性差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以解决现有空调不能实现分区域送分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后表面设置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前表面设置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靠近出风口一侧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各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单独换热或与其他换热器组合换热。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接入换热回路,每路室内换热器单独控制,实现分区控制。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弧形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的圆心落在壳体的轴心线上。进一步的,弧形的所述室内换热器对应的圆心角的取值范围在30°-90°之间。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间距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取值范围在5°-15°之间。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出风口上设置导风组件,导风组件转动的设置在出风口处,单独控制每个出风口的开启和关闭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中心处设置第一风机。一种空调组件,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进一步的,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压缩机管路与多个并联后的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通,压缩机通过四通阀与室外换热器连通,室外换热器通过管道与多个并联后的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进一步的,每路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管路上设置截止阀,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电子膨胀阀。本技术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组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采用多个并联接入换热回路,能够进行单独控制,从而实现分区域送风,同时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送风需求和个性化送风,提高送风效率,提升热舒适。进一步的,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室内机采用多组条形出风口结构,可自动调节送风区域,与室内换热器组合出风,提升热舒适性。最后,本技术所述的空调机组通过分区域送风,一方面提升舒适性,另一方面,节能减排,更有利于环境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图3为制冷模式下空调机组运行的原理图;图4为制热模式下空调机组运行的原理图。图中标号说明:1、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2、室内换热器;3、第一风机;4、截止阀;5、压缩机;6、四通阀;7、室外换热器;8、第二风机;9、电子膨胀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壳体1的后表面设置进风口11,壳体1的前表面设置出风口12,壳体1内设置室内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2靠近出风口12一侧设置,室内换热器2包括至少两个,各个室内换热器2单独换热或与其他换热器组合换热。该出风形式和换热器的设计能够增加换热面积、增强换热效率,同时能够实现不同形式的出风方式,实现独立、个性化的控制。各个室内换热器2并联后接入换热回路,每路室内换热器2单独控制,从而实现分区控制。并联设计便于对各室内换热器2进行单独控制,控制方式简便易实现,且成本低廉。如图2所示,室内换热器2包括三个换热器,室内换热器2为弧形换热器,室内换热器2的圆心落在壳体1的轴心线上。进一步的,弧形的室内换热器2对应的圆心角为α,α的取值范围在30°-90°之间。相邻两个室内换热器2的间距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β,β的取值范围在5°-15°之间。进一步的,每个出风口12上设置导风组件,导风组件转动的设置在出风口12处,可单独控制每个出风口12的开启和关闭状态。进一步的,壳体1的中心处设置第一风机3,开启第一风机3,风从进风口11进入壳体1内,经第一风机3吹向室内换热器2,经室内换热器2换热后从出风口12吹出。如图3-图4所示,一种空调组件,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管路连通,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室外机包括压缩机5和室外换热器7,压缩机5通过四通阀6分别与多个并联后的室内换热器2的一端连通,压缩机5通过四通阀6与室外换热器7连通,室外换热器7通过管道与多个并联后的室内换热器2的另一端连通,每路室内换热器2的管路上设置截止阀4,截止阀4能够控制对应管路的通断,室内换热器2和室外换热器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电子膨胀阀9。室外换热器7上设置第二风机8,以对室外换热器7进行降温。该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2采用多个并联接入换热回路,能够进行单独控制,从而实现分区域送风,同时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送风需求和个性化送风,提高送风效率,提升热舒适。空调室内机采用多组条形出风口12结构,可自动调节送风区域,与室内换热器2组合出风,提升热舒适性。空调机组通过分区域送风,一方面提升舒适性,另一方面,节能减排,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后表面设置进风口(11),所述壳体(1)的前表面设置出风口(12),所述壳体(1)内设置室内换热器(2),所述室内换热器(2)靠近出风口(12)一侧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2)包括至少两个,各个所述室内换热器(2)单独换热或与其他换热器组合换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后表面设置进风口(11),所述壳体(1)的前表面设置出风口(12),所述壳体(1)内设置室内换热器(2),所述室内换热器(2)靠近出风口(12)一侧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2)包括至少两个,各个所述室内换热器(2)单独换热或与其他换热器组合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室内换热器(2)并联接入换热回路,每路室内换热器(2)单独控制,实现分区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2)为弧形换热器,室内换热器(2)的圆心落在壳体(1)的轴心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弧形的所述室内换热器(2)对应的圆心角的取值范围在30°-9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间距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取值范围在5°-15°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姣何振健林金煌冯青龙戴志炜梁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