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98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09
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涉及油田修井作业用的打捞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外筒和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两者之间的环形空间的下端封闭,所述内筒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空间的过液孔,所述内筒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可用于反循环套铣、磨铣或者打捞施工中,可将井筒内的碎屑、不规则落物等小件落物携带出地面,可提高小件落物的收集效果。

A reverse circulation built-in fishing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
本技术涉及油田修井作业用的打捞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
技术介绍
海上油田井下作业措施常用的冲砂、洗井、套铣等冲洗施工,因部分油田区块设备老化、套管直径大,循环系统动力不足,多采用反循环方式。在反循环冲砂、套铣施工中,较大直径小件落物如封隔器胶皮或者不规则落物等无法返出地面,停泵后重新落入鱼顶上部或井筒内,造成后期施工困难,且易发生卡钻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反循环套铣、磨铣,打捞过程中将小件落物携带出地面,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包括外筒和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两者之间的环形空间的下端封闭,所述内筒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空间的过液孔,所述内筒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筒内。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可用于反循环套铣、磨铣或者打捞施工中,利用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将井筒内的碎屑、不规则落物等小件落物携带出地面,可提高小件落物的收集效果,具有安全性高、通用性强、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可连接在反循环套铣、磨铣或者打捞作业的管柱上,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为:1、上筒体,2、内筒,3、下接头,4、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6、扶正体,7、过液孔,8、环形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包括外筒和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2,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2两者之间的环形空间8的下端封闭,所述内筒2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空间8的过液孔7,所述内筒2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筒内。本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可用于反循环套铣、磨铣或者打捞施工中,利用内筒2与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8将井筒内的碎屑、不规则落物等小件落物携带出地面,可提高小件落物的收集效果,具有安全性高、通用性强、操作简单的特点。所述外筒可以包括上筒体1和连接于所述上筒体1下端的下接头3,所述内筒2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接头3上,所述下接头3封闭在所述环形空间8的下端。所述上筒体1的下端可以与所述下接头3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内筒2的下端与所述下接头3的内壁螺纹连接。其中,采用螺纹连接便于内筒2、下接头3和上筒体1各部件的拆卸更换和保养。所述上筒体1的上端可以设有用于与上部连接件连接的螺纹。本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可通过所述下接头3和上筒体1上端的螺纹连接在反循环套铣、磨铣、冲洗打捞作业钻具的下井工具上。所述上筒体1与所述下接头3之间设有密封件,用于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可以在两者相接处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两个密封圈可以均采用O型密封圈。所述上筒体1的下端与所述下接头3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内筒2的下端与所述下接头3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内筒2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下接头3上,这样下接头3可进一步对内筒2起到支撑的作用,以稳固内筒2。其中,可以在下接头3上端的内壁处设置一个台阶,内筒2下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该台阶互补的台阶,使得内筒2的下端面抵接在下接头3的所述台阶上,下接头3上端面的内侧部分抵接在内筒2的所述台阶上,下接头3上端面的外侧部分抵接在上筒体1内壁上设置的台肩上。所述内筒2的外壁位于所述环形空间8下部的部分可以向环形空间8内凸出,这样可起到加强内筒2强度的作用。所述打捞杯还可以包括扶正体6,所述扶正体6设于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2之间。其中,扶正体6用于防止所述内筒2发生倾斜,对内筒2起到扶正的作用。所述扶正体6可以设置为多个并沿所述内筒2的周向设置,这样能更好地起到扶正效果,防止内筒2向各个方向倾斜。扶正体6可以为曲面板状,设置在所述环形空间8的上部,其一侧面固定在内筒2和上筒体1两者之一上,另一侧面抵接在另一个上。所述外筒的内壁在所述内筒2上方自下往上向内侧倾斜,这样在反循环套铣、磨铣或者打捞施工中,外筒的内壁可以对小件落物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其进入内筒2和外筒之间的所述环形空间8内。所述过液孔7设置为多个并沿所述内筒2的周向分布,这样有利于进入到所述环形空间8内的液体流出。本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其各部件可拆卸更换,维护保养简单,延长了工具的使用寿命。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连接在反循环套铣、磨铣或者打捞的作业管柱上。在反循环套铣、磨铣或者打捞过程中,井底碎屑等小件落物随反循环液体自本实施例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的下接头3下端进入到打捞杯内部,由于内筒2上方打捞杯的内部空间突然变大,反循环液体流速下降,较重的碎屑等小件落物就落入内筒2和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8内,从而实现对井底落物的打捞,进而达到清洁井底的目的。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和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两者之间的环形空间的下端封闭,所述内筒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空间的过液孔,所述内筒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筒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和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两者之间的环形空间的下端封闭,所述内筒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空间的过液孔,所述内筒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筒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扶正体,所述扶正体设于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体设置为多个并沿所述内筒的周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包括上筒体和连接于所述上筒体下端的下接头,所述内筒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接头上,所述下接头封闭在所述环形空间的下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循环内置式打捞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涛陈增海代刚郝建刚华泽君张磊李亚鹏郑广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