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81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管,所述主管道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上漏斗,所述主管道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有下漏斗,所述下漏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下漏斗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透水层,所述上漏斗的内壁上设有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与上漏斗内壁可拆卸转动连接的滑杆、与滑杆底端周侧铰接的侧刷板及固定连接在滑杆底端的底刷板,所述侧刷板及所述底刷板均与所述下漏斗的内壁抵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便于清理漏斗上的通孔,进而提高排水管的排水效率。

A kind of drainage pipe for garden gre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
本技术涉及园林绿化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
技术介绍
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园林绿化领域,常常需要移栽树木。而在湿润多雨的南方,一旦遇到雨季,移栽的树木生长容易出现涝根、厌氧、腐烂等情形,导致移栽的树木的成活率较低。目前,公告号为CN20746104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用排水管,包括主管道和水泵,水泵一端连接有出水管,水泵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主管道连接,主管道和连接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主管道顶端安装有上漏斗和过滤盖,过滤盖位于上漏斗内侧,主管道底端设置有下漏斗,主管道和下漏斗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主管道下部设置有通孔,下漏斗上设置有通孔,主管道外侧和下漏斗外侧均设置有透水层,主管道由内管道、加强层和外管道组成,内管道外侧设置有加强层,加强层外侧设置有外管道。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主管道底端设置下漏斗,可增大管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排水面积,提高排水效率,但存在以下缺陷:漏斗长期使用后,其通孔易堵塞,难以清理,进而影响了排水管的排水效率,为此,亟需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便于清理漏斗上的通孔,进而提高排水管的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便于清理漏斗上的通孔,进而提高排水管的排水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管,所述主管道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上漏斗,所述主管道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有下漏斗,所述下漏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下漏斗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透水层,所述上漏斗的内壁上设有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与上漏斗内壁可拆卸转动连接的滑杆、与滑杆底端周侧铰接的侧刷板及固定连接在滑杆底端的底刷板,所述侧刷板及所述底刷板均与所述下漏斗的内壁抵触。需要清理下漏斗上的通孔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滑杆可带动侧刷板及底刷板的转动,由于侧刷板与底刷板均与下漏斗的内壁抵触,因此侧刷板及底刷板转动过程中与下漏斗不断地抵接摩擦,进而可将封堵通孔的杂物刮下,因此可减少通孔封堵的情况,提高了排水管的排水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刷板与所述底刷板之间的滑杆上滑移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周侧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滑套的端部铰接有与侧刷板滑移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张紧弹簧。需要将清洁组件取出清洗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上拉动滑杆以此可带动侧刷板及底刷板向上移动,当侧刷板与内管的内壁接触时,由于内壁对侧刷板的挤压,使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铰接的角度变小,以此使侧刷板相互靠近,从而可将清洁组件抽出,便于对清洁组件进行清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侧刷板的侧面开设有与滑块滑移连接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滑块和滑槽,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铰接角度发生变化时,使第二连接杆与侧刷板连接位置发生改变,以此带动滑块沿滑槽滑移,以此适应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铰接角度的改变,保证清洁组件的正常抽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漏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上表面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下表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底端位于所述卡槽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限位环可用于支撑滑杆,横板与卡板固定连接,且卡板放置在卡槽的内部,转动横板可使卡板沿卡槽转动,进而使滑杆转动,以此实现了滑杆与上漏斗之间的可拆卸转动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板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把手可多方便地转动横板,使清洁组件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漏斗的上表面铰接有盖板,所述上漏斗的上表面还铰接有处于所述上漏斗与所述盖板之间的过滤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过滤板减少外界杂物落入内管中,造成堵塞的问题;当降雨量较大时,可关闭盖板,减少雨水进入内管中,以此减少涝根、厌氧、腐烂等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管道与内管之间构成容水腔,所述内管的内壁底部开设有与容水腔连通的圆孔,所述主管道的外壁上嵌入安装有透明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管中水可通过圆孔流入容水腔中,由于容水腔内部与内管内部的压强相同,因此两侧的液位高度也相同,工作人员可供给透明板方便地观察内管中的液位高度,根据液位高度判断是否需要关上盖板,进而减少内管中水积累较高导致涝根的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水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表面有颜色的浮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块可随着容水腔中液位的高度变化而漂浮,牵引绳的设置可使浮块沿着牵引绳的方向漂浮上升,通过透明板可方便地看清有颜色的浮块,进而判断水位高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中需要清理下漏斗上的通孔时,转动滑杆可带动侧刷板及底刷板的转动,由于侧刷板与底刷板均与下漏斗的内壁抵触,因此侧刷板及底刷板转动过程中与下漏斗不断地抵接摩擦,进而可将封堵通孔的杂物刮下,因此可减少通孔封堵的情况,提高了排水管的排水效率;2.本方案中设有过滤板减少外界杂物落入内管中,造成堵塞的问题;当降雨量较大时,可关闭盖板,减少雨水进入内管中,以此减少涝根、厌氧、腐烂等问题;3.本方案中内管中水可通过圆孔流入容水腔中,由于容水腔内部与内管内部的压强相同,因此两侧的液位高度也相同,工作人员可供给透明板方便地观察内管中的液位高度,根据液位高度判断是否需要关上盖板,进而减少内管中水积累较高导致涝根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管道;11、透明板;12、内管;121、圆孔;13、容水腔;131、浮块;132、牵引绳;2、上漏斗;21、盖板;211、过滤板;22、限位环;221、卡槽;3、下漏斗;31、通孔;32、透水层;4、清洁组件;41、横板;411、卡板;412、把手;42、滑杆;421、底刷板;43、滑套;44、侧刷板;441、滑槽;45、第一连接杆;451、第二连接杆;452、滑块;453、张紧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包括主管道1、上漏斗2及下漏斗3。主管道1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主管道1竖直设置在地面上。结合图2所示,主管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管12,内管12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内管12与主管道1共轴心线,内管12的外径小于主管道1的内径,且内管12与外管之间构成容水腔13。内管12的内表面底部开设有圆孔121,圆孔121与容水腔13的内部连通。容水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包括主管道(1),所述主管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管(12),所述主管道(1)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上漏斗(2),所述主管道(1)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有下漏斗(3),所述下漏斗(3)上开设有通孔(31),所述下漏斗(3)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透水层(32),其特征是:所述上漏斗(2)的内壁上设有清洁组件(4),所述清洁组件(4)包括与上漏斗(2)内壁可拆卸转动连接的滑杆(42)、与滑杆(42)底端周侧铰接的侧刷板(44)及固定连接在滑杆(42)底端的底刷板(421),所述侧刷板(44)及所述底刷板(421)均与所述下漏斗(3)的内壁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包括主管道(1),所述主管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管(12),所述主管道(1)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上漏斗(2),所述主管道(1)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有下漏斗(3),所述下漏斗(3)上开设有通孔(31),所述下漏斗(3)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透水层(32),其特征是:所述上漏斗(2)的内壁上设有清洁组件(4),所述清洁组件(4)包括与上漏斗(2)内壁可拆卸转动连接的滑杆(42)、与滑杆(42)底端周侧铰接的侧刷板(44)及固定连接在滑杆(42)底端的底刷板(421),所述侧刷板(44)及所述底刷板(421)均与所述下漏斗(3)的内壁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其特征是:所述侧刷板(44)与所述底刷板(421)之间的滑杆(42)上滑移连接有滑套(43),所述滑套(43)的周侧铰接有第一连接杆(45),所述第一连接杆(45)远离滑套(43)的端部铰接有与侧刷板(44)滑移连接的第二连接杆(451),所述第一连接杆(45)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51)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张紧弹簧(4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排水管,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杆(451)远离第一连接杆(4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滑块(452),所述侧刷板(44)的侧面开设有与滑块(452)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华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枫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