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281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47
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侧分带及设置于侧分带内的生物滞留带、路灯基础、路灯线路检查井、溢流式雨水口、标志牌基础、路缘石及行道树;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蓄水层、种植土层、沙质土过滤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不透水土工布;当两侧道路均不允许渗水时,不透水土工布全包裹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底部和两侧,并设置渗管;当一侧道路不允许渗水时,不透水土工布包裹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该侧,并延伸至底部,延伸长度为底宽的1/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发挥海绵道路生物滞留带渗水蓄水功能,可实现雨水水量及水质的双重管控,既减轻市政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又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

A kind of rainwater collection system of sponge road side zone biological detention z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
本技术属于固定建筑物领域,涉及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在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海绵城市建设包含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等五个方面内容,涵盖建筑与小区、公园与广场、城市道路、水系等四大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道路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绵化建设主要通过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下凹式绿地、灰色蓄水模块等形式控制雨水径流总量,其中,生物滞留带是道路中蓄水能力最强、限制条件相对较少的生态绿色措施。目前国标中做法与实际对接不到位,投资比非海绵城市做法高出较多,以致用户接受较困难,同时还出现或超越达不到海绵效果,或出现排水不畅导致内涝(或生物滞留带中植物涝死)、或与道路设施冲突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侧分带及设置于侧分带内的生物滞留带、路灯基础、路灯线路检查井、溢流式雨水口、标志牌基础、路缘石及行道树;所述侧分带的两侧均设有车行道,或侧分带的一侧设有车行道,另一侧设有不允许渗水的非机动车道;侧分带及两侧道路的整体两侧均设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内设有地势较低的海绵设施带;所述生物滞留带由一个以上的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组成,每个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长度与相邻两个路灯基础的间距相等,生物滞留带标准段以相邻两个路灯基础中的沿道路纵坡方向上游的路灯基础作为起点、以沿道路纵坡方向下游的路灯基础作为终点,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起点处和终点处的顶标高分别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每个路灯基础的旁侧设有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路灯基础及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的顶标高与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一致;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内的道路纵坡方向下游的路灯基础附近设有一个溢流式雨水口,所述溢流式雨水口的顶标高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溢流式雨水口通过雨水口连接管连接至市政雨水井;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两侧均沿边设有路缘石,紧邻车行道的路缘石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路缘石开口,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内的对应路缘石开口处铺设砾石;每个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蓄水层、种植土层、沙质土过滤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不透水土工布,所述不透水土工布全包裹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底部及两侧,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还包括渗管和溢流管,所述渗管和溢流管设置于砾石层内,渗管沿道路纵坡方向设置且不接入溢流式雨水口,两根以上的溢流管沿渗管的延伸方向均布,溢流管沿道路横坡方向设置且延伸至绿化带内地势较低的海绵设施带内。进一步地,所述标志牌基础与路灯基础合为一体;或,所述标志牌基础设置于相邻两个路灯基础之间,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对应标志牌基础的道路纵坡上游的紧邻位置设有另一个溢流式雨水口。具体地,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起点处的顶标高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0.05m,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终点处的顶标高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0.25m;所述蓄水层的深度为0.05~0.2米,所述种植土层的深度为0.4~0.6米,所述沙质土过滤层的深度为0.4~0.6米,所述砾石层的深度为0.2~0.6米,生物滞留带及两侧路缘石的整体宽度大于等于2.0米;所述行道树所在位置的两侧均预留0.3米宽、长度大于等于1.0米的位置。另一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区别之处在于,所述侧分带及两侧道路的整体两侧绿化带内不存在设有地势较低的海绵设施带,所述渗管设置于沙质土过滤层内且接入溢流式雨水口,无需设置溢流管。又一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区别之处在于,所述侧分带的一侧设有车行道,另一侧设有人行道、人非共板或允许渗水的非机动车道,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不透水土工布包裹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对应车行道一侧,并延伸至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底部,延伸长度为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底宽的1/3,无需设置渗管和溢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充分发挥海绵道路生物滞留带渗水蓄水功能,可实现雨水水量及水质的双重管控,能够提高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水平,既减轻市政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又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生物滞留带的平面图。图2~6分别为图1中A-A、B-B、C-C、D-D、E-E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路缘石安装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生物滞留带的平面图。图9~13分别为图8中A-A、B-B、C-C、D-D、E-E的剖视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生物滞留带的平面图。图15~19分别为图14中A-A、B-B、C-C、D-D、E-E的剖视图。图中部件标号如下:1路灯基础2路灯线路检查井3溢流式雨水口4路缘石401路缘石开口5行道树6雨水口连接管7截污挂篮8砾石9蓄水层10种植土层11沙质土过滤层12透水土工布13砾石层14不透水土工布15渗管16溢流管17路灯电缆管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技术。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技术,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7,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侧分带及设置于侧分带内的生物滞留带、路灯基础1、路灯线路检查井2、溢流式雨水口3、标志牌基础、路缘石4及行道树5;所述侧分带的两侧均设有车行道,或侧分带的一侧设有车行道,另一侧设有不允许渗水的非机动车道;侧分带及两侧道路的整体两侧均设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内设有地势较低的海绵设施带。所述生物滞留带由一个以上的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组成,每个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长度与相邻两个路灯基础1的间距相等,生物滞留带标准段以相邻两个路灯基础1中的沿道路纵坡方向上游的路灯基础1作为起点、以沿道路纵坡方向下游的路灯基础1作为终点,生物滞留带标准段起点处的顶标高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0.05m,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终点处的顶标高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0.25m,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纵向坡度为i=(0.25~0.05)/L,L为单个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长度。其中,每个路灯基础1的旁侧设有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2,路灯基础1沿道路横坡方向的上游设置,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2沿道路横坡方向的下游设置,路灯基础1及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2的顶标高与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一致,路灯基础1及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2作为挡水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分带及设置于侧分带内的生物滞留带、路灯基础、路灯线路检查井、溢流式雨水口、标志牌基础、路缘石及行道树;/n所述侧分带的两侧均设有车行道,或侧分带的一侧设有车行道,另一侧设有不允许渗水的非机动车道;侧分带及两侧道路的整体两侧均设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内设有地势较低的海绵设施带;/n所述生物滞留带由一个以上的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组成,每个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长度与相邻两个路灯基础的间距相等,生物滞留带标准段以相邻两个路灯基础中的沿道路纵坡方向上游的路灯基础作为起点、以沿道路纵坡方向下游的路灯基础作为终点,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起点处和终点处的顶标高分别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n每个路灯基础的旁侧设有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路灯基础及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的顶标高与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一致;/n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内的道路纵坡方向下游的路灯基础附近设有一个溢流式雨水口,所述溢流式雨水口的顶标高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溢流式雨水口通过雨水口连接管连接至市政雨水井;/n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两侧均沿边设有路缘石,紧邻车行道的路缘石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路缘石开口,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内的对应路缘石开口处铺设砾石;/n每个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蓄水层、种植土层、沙质土过滤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不透水土工布,所述不透水土工布全包裹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底部及两侧,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还包括渗管和溢流管,所述渗管和溢流管设置于砾石层内,渗管沿道路纵坡方向设置且不接入溢流式雨水口,两根以上的溢流管沿渗管的延伸方向均布,溢流管沿道路横坡方向设置且延伸至绿化带内地势较低的海绵设施带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分带及设置于侧分带内的生物滞留带、路灯基础、路灯线路检查井、溢流式雨水口、标志牌基础、路缘石及行道树;
所述侧分带的两侧均设有车行道,或侧分带的一侧设有车行道,另一侧设有不允许渗水的非机动车道;侧分带及两侧道路的整体两侧均设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内设有地势较低的海绵设施带;
所述生物滞留带由一个以上的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组成,每个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长度与相邻两个路灯基础的间距相等,生物滞留带标准段以相邻两个路灯基础中的沿道路纵坡方向上游的路灯基础作为起点、以沿道路纵坡方向下游的路灯基础作为终点,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起点处和终点处的顶标高分别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
每个路灯基础的旁侧设有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路灯基础及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的顶标高与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一致;
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内的道路纵坡方向下游的路灯基础附近设有一个溢流式雨水口,所述溢流式雨水口的顶标高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溢流式雨水口通过雨水口连接管连接至市政雨水井;
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两侧均沿边设有路缘石,紧邻车行道的路缘石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路缘石开口,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内的对应路缘石开口处铺设砾石;
每个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蓄水层、种植土层、沙质土过滤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不透水土工布,所述不透水土工布全包裹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底部及两侧,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还包括渗管和溢流管,所述渗管和溢流管设置于砾石层内,渗管沿道路纵坡方向设置且不接入溢流式雨水口,两根以上的溢流管沿渗管的延伸方向均布,溢流管沿道路横坡方向设置且延伸至绿化带内地势较低的海绵设施带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牌基础与路灯基础合为一体;或,所述标志牌基础设置于相邻两个路灯基础之间,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对应标志牌基础的道路纵坡上游的紧邻位置设有另一个溢流式雨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起点处的顶标高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0.05m,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终点处的顶标高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0.25m;所述蓄水层的深度为0.05~0.2米,所述种植土层的深度为0.4~0.6米,所述沙质土过滤层的深度为0.4~0.6米,所述砾石层的深度为0.2~0.6米,生物滞留带及两侧路缘石的整体宽度大于等于2.0米;所述行道树所在位置的两侧均预留0.3米宽、长度大于等于1.0米的位置。


4.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分带及设置于侧分带内的生物滞留带、路灯基础、路灯线路检查井、溢流式雨水口、标志牌基础、路缘石及行道树;
所述侧分带的两侧均设有车行道,或侧分带的一侧设有车行道,另一侧设有不允许渗水的非机动车道;
所述生物滞留带由一个以上的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组成,每个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长度与相邻两个路灯基础的间距相等,生物滞留带标准段以相邻两个路灯基础中的沿道路纵坡方向上游的路灯基础作为起点、以沿道路纵坡方向下游的路灯基础作为终点,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起点处和终点处的顶标高分别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
每个路灯基础的旁侧设有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路灯基础及对应的路灯线路检查井的顶标高与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一致;
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内的道路纵坡方向下游的路灯基础附近设有一个溢流式雨水口,所述溢流式雨水口的顶标高比对应桩号道路外边线处道路的标高低,溢流式雨水口通过雨水口连接管连接至市政雨水井;
所述生物滞留带标准段的两侧均沿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杨廷浩包苏俊孙健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七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