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造纸的毛布接触角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2711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造纸的毛布接触角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压榨部和第二压榨部,所述第一压榨部和所述第二压榨部上均设有上毛布和下毛布,湿纸幅设置在所述上毛布和下毛布之间,所述第一压榨部与所述第二压榨部之间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机架和设在所述机架上的毛布调节机构,所述毛布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辊和若干驱动所述调节辊转动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调节辊铰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调节辊连接所述下毛布,所述升降机构设在所述机架上且连接所述调节辊,湿纸与毛布之间夹角的减小避免湿纸在传输过程中被带入大量空气从而起泡破裂,有利于脱水,进而提高纸幅的脱水效率,减少后续脱水工作量,节省后续烘干蒸汽用量,节能环保。

A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contact angle of woolen cloth used in Paperma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造纸的毛布接触角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纸制造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造纸的毛布接触角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造纸行业是耗能大户,蒸汽消耗是其资源消耗之一,节省资源是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也是造纸行业面临的考验。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也是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降湿快干纸的研发十分迫切。传统造纸工业中常常使用挤压脱水和烘干脱水进行湿纸脱水生产,理论上纸幅出压部的含水量每降低1%,则烘干省汽5%。然而现有设备运用导辊运输湿纸的过程中容易带入空气,使湿纸与毛布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层,从而影响湿纸中水的脱出;同时空气层中空气量的多少受湿纸与毛布的夹角影响,湿纸与毛布的夹角越大,带入的空气量越多,湿纸的压脱水情况越差,从而使后续烘干用气量高,耗能大、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设备导辊运输湿纸的过程中湿纸与毛布之间容易因夹角的存在而带入空气,形成一个影响湿纸压脱水情况的空气层,使后续烘干用气量高,耗能大、不环保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造纸的毛布接触角调节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造纸的毛布接触角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压榨部和第二压榨部,所述第一压榨部和所述第二压榨部上均设有上毛布和下毛布,湿纸幅设置在所述上毛布和下毛布之间,所述第一压榨部与所述第二压榨部之间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机架和设在所述机架上的毛布调节机构,所述毛布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辊和若干驱动所述调节辊在机架上转动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调节辊铰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调节辊连接所述下毛布,所述升降机构设在所述机架上且连接所述调节辊。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辊包括压进辊和压出辊,所述压进辊铰接在靠近所述第一压榨部进口的所述机架上,所述压进辊与所述第一压榨部的所述下毛布连接,所述压出辊铰接在靠近所述第二压榨部出口的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二压榨部的下毛布连接,所述压进辊的两端部与所述机架之间均设有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压出辊的两端部与所述机架之间均设有所述升降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移动杆、驱动部和铰接在所述机架上的中空导柱,所述移动杆滑动安装在所述中空导柱上,所述移动杆的顶部铰接在所述调节辊的轴头端部,所述驱动部设在所述中空导柱上,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移动杆,所述驱动部包括均安装在所述中空导柱上的气动马达和驱动盘,所述气动马达连接所述驱动盘,以驱动所述驱动盘运转,所述驱动盘与所述移动杆连接,以实现驱动所述移动杆移动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为蜗杆,所述驱动盘为蜗轮,所述驱动盘与所述移动杆啮合连接,由于蜗杆的顶部铰接在所述调节辊的两端部,因而无法进行转动的移动杆就会在蜗轮的驱动下沿中空导柱做滑移运动,进而实现推动调节辊转动升降的目的,通过调节调节辊在机架上的转动位置,即可实现调节下毛布与湿纸幅之间的接触角度的目的。当然,也可在所述移动杆上固定设计齿条,所述驱动盘设为齿轮,所述驱动盘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同样可以实现推动调节辊上下升降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驱动部的驱动下,通过移动杆的滑移运动,带动调节辊进行转动升降运动,使得可以实现调节调节辊与毛布之间接触角的目的,通过调节而使调节辊与毛布之间的夹角减小,即可起到降低空气带入量的作用,避免湿纸幅在传输过程中被带入大量空气而起泡破裂,有利于脱水,进而提高纸幅的脱水效率,减少后续脱水工作量,节省后续烘干蒸汽用量,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造纸的毛布接触角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移动杆上设有齿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压榨部;2、第二压榨部;3、上毛布;4、下毛布;5、机架;6、压进辊;7、压出辊;8、移动杆;9、中空导柱;10、气动马达;11、驱动盘;12、齿条;13、湿纸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附图1示出了一种应用于造纸的毛布接触角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压榨部1和第二压榨部2,第一压榨部1和所述第二压榨部2上均设有上毛布3和下毛布4,湿纸幅设置在上毛布3和下毛布4之间,第一压榨部3与第二压榨部4之间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机架5和设在机架5上的毛布调节机构,毛布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辊和若干驱动调节辊在机架5上转动升降的升降机构,调节辊铰接在机架5上,调节辊连接下毛布4,升降机构设在机架5上且连接调节辊。参见图1,调节辊包括压进辊6和压出辊7,压进辊6铰接在靠近第一压榨部1进口的机架5上,压进辊6与第一压榨部2的下毛布4连接,压出辊7铰接在靠近第二压榨部2出口的机架5上,且与第二压榨部2的下毛布4连接,压进辊6的两端部与机架5之间均设有升降机构,压出辊7的两端部与机架5之间均设有升降机构。参见图1,升降机构包括移动杆8、驱动部和铰接在机架5上的中空导柱9,移动杆8滑动安装在中空导柱9上,移动杆9的顶部铰接在调节辊的轴头端部,驱动部设在中空导柱9上,驱动部连接移动杆8,驱动部包括均安装在中空导柱9上的气动马达10和驱动盘11,气动马达10连接驱动盘11,以驱动驱动盘11运转,驱动盘11与移动杆8连接,以实现驱动移动杆8移动的目的。参见图1,移动杆8为蜗杆,驱动盘11为蜗轮,驱动盘11与移动杆8啮合连接,由于蜗杆的顶部铰接在调节辊的两端部,因而无法进行转动的移动杆8就会在蜗轮的驱动下沿中空导柱9做滑移运动,进而实现推动调节辊转动升降的目的,通过调节调节辊在机架5的转动位置,即可实现调节下毛布5与湿纸幅13之间的接触角度的目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湿纸幅13经第二压榨部2压榨脱水后,从第二压榨部2的出口出来,之后从第一压榨部1的进口进入第一压榨部1以进行压榨脱水,在运输湿纸幅13的过程中,通过升降机构调节调节辊在机架5上的转动位置,以使调节辊可以起到带动下毛布5上升或下降的作用,进而可以实现调节下毛布5与湿纸幅13之间的夹角的目的,通过驱动升降机构,使调节辊与毛布之间的夹角减小,即可实现减少空气带入量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在驱动部的驱动下,通过移动杆的滑移运动,带动调节辊进行转动升降运动,使得可以实现调节调节辊与毛布之间接触角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造纸的毛布接触角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压榨部和第二压榨部,所述第一压榨部和所述第二压榨部上均设有上毛布和下毛布,湿纸幅设置在所述上毛布和下毛布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榨部与所述第二压榨部之间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机架和设在所述机架上的毛布调节机构,所述毛布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辊和若干驱动所述调节辊转动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调节辊铰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调节辊连接所述下毛布,所述升降机构设在所述机架上且连接所述调节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造纸的毛布接触角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压榨部和第二压榨部,所述第一压榨部和所述第二压榨部上均设有上毛布和下毛布,湿纸幅设置在所述上毛布和下毛布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榨部与所述第二压榨部之间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机架和设在所述机架上的毛布调节机构,所述毛布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辊和若干驱动所述调节辊转动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调节辊铰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调节辊连接所述下毛布,所述升降机构设在所述机架上且连接所述调节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造纸的毛布接触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辊包括压进辊和压出辊,所述压进辊铰接在靠近所述第一压榨部进口的所述机架上,所述压进辊与所述第一压榨部的所述下毛布连接,所述压出辊铰接在靠近所述第二压榨部出口的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二压榨部的下毛布连接,所述压进辊的两端部与所述机架之间均设有所述升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