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661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包括棉纱本体,棉纱本体包括内芯和外层,内芯材质采用棉纤维纱,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舒适性、保暖性以及透气性能,外层均匀包覆于内芯外表面,外层包括第一外芯、第二外芯、第三外芯和第四外芯,第一外芯材质采用羊毛纤维纱,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保暖性,第二外芯材质采用兔毛纤维纱,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舒适性,第三外芯材质采用竹炭纤维纱,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透气性能,第四外芯材质采用抗菌类的纤维纱,可有效增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菌除臭性能,抗菌类纤维纱可在甲壳素纤维纱、汉麻纤维纱或罗布麻纤维纱中任选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
本技术属于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
技术介绍
棉纱是棉纤维经纺纱工艺加工而成的纱,经合股加工后成为棉线,根据纺纱的不同工艺,可分为普梳纱和精梳纱,普梳纱是用棉纤维经普通纺纱系统纺成的纱,精梳纱是用棉纤维经精梳纺纱系统纺成的纱,精梳纱选用优质原料,成纱中纤维伸直平行、结杂少、光泽好、条干匀而且强力高,这类棉纱多用于织造高档织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梳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对服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市面上现有的服装布料主要分为天然纤维布料及人造纤维布料,天然纤维布料其特点是穿着舒适性好,但无论人造纤维布料还是天然纤维布料,由于其原材料组成较为单一,在功能上一般仅仅是为穿衣和美观,不能满足人们对服装布料多功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包括棉纱本体,所述棉纱本体包括内芯和外层,所述外层包覆于内芯外表面,外层和内芯同轴设置,所述外层内壁和内芯外表面连接,所述外层包括第一外芯、第二外芯、第三外芯和第四外芯,所述第一外芯、第二外芯、第三外芯和第四外芯均螺旋式缠绕于内芯外表面,第一外芯、第二外芯、第三外芯和第四外芯无重叠设置于内芯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芯、第二外芯、第三外芯和第四外芯的外表面均和内芯外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外芯和第二外芯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外芯和第三外芯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三外芯和第四外芯间设置有第三间隙,所述第四外芯和第一外芯间设置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一外芯以及第二外芯的走向相互匹配,所述第二间隙和第二外芯以及第三外芯的走向相互匹配,所述第三间隙和第三外芯以及第四外芯的走向相互匹配,所述第四间隙和第四外芯以及第一外芯的走向相互匹配。为了提高本技术的舒适性和保暖性,所述内芯材质为棉质纤维纱。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保暖性,并提高本技术的抗皱性,所述第一外芯材质为羊毛绒纤维纱。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舒适性,所述第二外芯材质为兔毛绒纤维纱。为了增强本技术的透气性,所述第三外芯材质为竹炭纤维纱。为了提高本技术的自洁性能并且防止细菌滋生,所述第四外芯材质为抗菌纤维纱。做为优选的,所述第四外芯材质为甲壳素纤维纱、汉麻纤维纱或罗布麻纤维纱中的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包括棉纱本体,棉纱本体包括内芯和外层,内芯材质采用棉纤维纱,提高了本技术的舒适性、保暖性以及透气性能,外层均匀包覆于内芯外表面,外层包括第一外芯、第二外芯、第三外芯和第四外芯,第一外芯材质采用羊毛纤维纱,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保暖性,第二外芯材质采用兔毛纤维纱,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舒适性,第三外芯材质采用竹炭纤维纱,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透气性能,第四外芯材质采用抗菌类的纤维纱,可有效增强本技术的抗菌除臭性能,抗菌类纤维纱可在甲壳素纤维纱、汉麻纤维纱或罗布麻纤维纱中任选一种,第一外芯、第二外芯、第三外芯和第四外芯按照螺旋式缠绕于内芯的外表面,第二外芯设置于第一外芯和第三外芯之间,第三外芯设置于第二外芯和第四外芯之间,第四外芯设置于第三外芯和第一外芯之间,第一外芯设置于第四外芯和第二外芯之间,而且第一外芯和第二外芯间设置有第一间隙,第二外芯和第三外芯间设置有第二间隙,第三外芯和第四外芯间设置有第三间隙,第四外芯和第一外芯间设置有第四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一外芯以及第二外芯的走向相互匹配,第二间隙和第二外芯以及第三外芯的走向相互匹配,第三间隙和第三外芯以及第四外芯的走向相互匹配,第四间隙和第四外芯以及第一外芯的走向相互匹配,提高了本技术的柔软性,在发生弯折时本技术不易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外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棉纱本体;2-内芯;3-外层;4-第一外芯;5-第二外芯;6-第三外芯;7-第四外芯;8-第一间隙;9-第二间隙;10-第三间隙;11-第四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附图,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包括棉纱本体1,所述棉纱本体1包括内芯2和外层3,所述外层3包覆于内芯2外表面,外层3和内芯2同轴设置,所述外层3内壁和内芯2外表面连接,所述外层3包括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所述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均螺旋式缠绕于内芯2外表面,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无重叠设置于内芯2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的外表面均和内芯2外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外芯4和第二外芯5间设置有第一间隙8,所述第二外芯5和第三外芯6间设置有第二间隙9,所述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间设置有第三间隙10,所述第四外芯7和第一外芯4间设置有第四间隙11,所述第一间隙8和第一外芯4以及第二外芯5的走向相互匹配,所述第二间隙9和第二外芯5以及第三外芯6的走向相互匹配,所述第三间隙10和第三外芯6以及第四外芯7的走向相互匹配,所述第四间隙11和第四外芯7以及第一外芯4的走向相互匹配。优选的,为了提高本技术的舒适性和保暖性,所述内芯2材质为棉质纤维纱。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保暖性,并提高本技术的抗皱性,所述第一外芯4材质为羊毛绒纤维纱。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舒适性,所述第二外芯5材质为兔毛绒纤维纱。优选的,为了增强本技术的透气性,所述第三外芯6材质为竹炭纤维纱。优选的,为了提高本技术的自洁性能并且防止细菌滋生,所述第四外芯7材质为抗菌纤维纱。做为优选的,所述第四外芯7材质为甲壳素纤维纱、汉麻纤维纱或罗布麻纤维纱中的一种。工作过程: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包括棉纱本体1,棉纱本体1包括内芯2和外层3,外层3均匀包覆于内芯2外表面,外层3包括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按照螺旋式缠绕于内芯2的外表面,第二外芯5设置于第一外芯4和第三外芯6之间,第三外芯6设置于第二外芯5和第四外芯7之间,第四外芯7设置于第三外芯6和第一外芯4之间,第一外芯4设置于第四外芯7和第二外芯5之间,而且第一外芯4和第二外芯5间设置有第一间隙8,第二外芯5和第三外芯6间设置有第二间隙9,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间设置有第三间隙10,第四外芯7和第一外芯4间设置有第四间隙11,第一间隙8和第一外芯4以及第二外芯5的走向相互匹配,第二间隙9和第二外芯5以及第三外芯6的走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包括棉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纱本体(1)包括内芯(2)和外层(3),所述外层(3)包覆于内芯(2)外表面,外层(3)和内芯(2)同轴设置,所述外层(3)内壁和内芯(2)外表面连接,所述外层(3)包括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所述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均螺旋式缠绕于内芯(2)外表面,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无重叠设置于内芯(2)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的外表面均和内芯(2)外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外芯(4)和第二外芯(5)间设置有第一间隙(8),所述第二外芯(5)和第三外芯(6)间设置有第二间隙(9),所述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间设置有第三间隙(10),所述第四外芯(7)和第一外芯(4)间设置有第四间隙(11),所述第一间隙(8)和第一外芯(4)以及第二外芯(5)的走向相互匹配,所述第二间隙(9)和第二外芯(5)以及第三外芯(6)的走向相互匹配,所述第三间隙(10)和第三外芯(6)以及第四外芯(7)的走向相互匹配,所述第四间隙(11)和第四外芯(7)以及第一外芯(4)的走向相互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保健内衣的混纺棉纱,包括棉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纱本体(1)包括内芯(2)和外层(3),所述外层(3)包覆于内芯(2)外表面,外层(3)和内芯(2)同轴设置,所述外层(3)内壁和内芯(2)外表面连接,所述外层(3)包括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所述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均螺旋式缠绕于内芯(2)外表面,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无重叠设置于内芯(2)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芯(4)、第二外芯(5)、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的外表面均和内芯(2)外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外芯(4)和第二外芯(5)间设置有第一间隙(8),所述第二外芯(5)和第三外芯(6)间设置有第二间隙(9),所述第三外芯(6)和第四外芯(7)间设置有第三间隙(10),所述第四外芯(7)和第一外芯(4)间设置有第四间隙(11),所述第一间隙(8)和第一外芯(4)以及第二外芯(5)的走向相互匹配,所述第二间隙(9)和第二外芯(5)以及第三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胜李颖于有水
申请(专利权)人:东光县华兴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