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构件、电子照相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424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电子照相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能够充分地增加从待机状态最初输出的图像的浓度。显影构件包括:基体;基体上的多孔导电性弹性层;和导电性弹性层上的导电性固体层,其中显影构件的外表面包括具有电绝缘性表面的第一区域和具有导电性表面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彼此相邻设置,并且第一区域由设置在导电性固体层的外表面上的电绝缘性部构成。

Development component, electronic photo processing box and electronic photo image form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影构件、电子照相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本公开涉及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电子照相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4-88381公开了一种显影构件,其能够通过至少部分地露出表面上的绝缘性颗粒以在表面附近产生大量的微闭合电场并使用闭合电场吸引带电的调色剂来输送大量调色剂。近来,从可用性的观点,比以往更多地要求图像形成设备缩短首次打印时间(下文中,称为“FPOT”),即从待机状态打印第一张纸所需的时间。根据我们的研究,在将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4-88381的显影构件用于形成电子照相图像的情况下,当从待机状态输出实心黑色(100%浓度)图像时,有时会输出浓度不足的图像。此外,在一些情况下,从待机状态最初输出的半色调(半色调浓度)图像的浓度低且不同于稍后输出的半色调图像的浓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能够充分地增加从待机状态最初输出的图像的浓度。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旨在提供有助于稳定地形成高品质电子照相图像的电子照相处理盒。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形成高品质电子照相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包括:基体;基体上的多孔导电性弹性层;和弹性层上的导电性固体层,其中显影构件的外表面包括具有电绝缘性表面的第一区域和具有导电性表面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彼此相邻设置,且第一区域由设置在固体层的外表面上的电绝缘性部构成。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处理盒,其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该电子照相处理盒至少包括: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和输送调色剂的显影单元,其中显影单元包括上述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其至少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设置为能够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的充电单元;和向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提供调色剂的显影单元,其中显影单元包括上述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参考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A、图1B、图1C和图1D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显影构件的截面的实例的示意性局部视图。图2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示意性构造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电子照相处理盒的实例的示意性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作为研究的结果,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具有以下构造的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能够充分地增加从待机状态最初输出的图像的浓度。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包括:基体;基体上的多孔导电性弹性层;和导电性弹性层上的导电性固体层。显影构件的外表面包括具有电绝缘性表面的第一区域和具有导电性表面的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彼此相邻设置,且第一区域由设置在固体层的外表面上的电绝缘性部构成。电绝缘性部的带电主要是在显影构件和调色剂调节构件之间的接触部处,通过经接触部输送的调色剂与电绝缘性部之间的摩擦来进行。认为从待机状态首次输出的电子照相图像的浓度不足的原因是由于在从待机状态输出的第一张纸上最初输出图像时电荷未充分累积在电绝缘性部中,因此在电绝缘性部中没有吸附足量的显影剂。也就是说,当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显影构件的电绝缘性部处于未带电状态。在从该状态输出的第一张纸上最初输出图像时,由于用调色剂摩擦电绝缘性部的次数少,所以在电绝缘性部中没有积累足够的电荷。结果,认为由于不会产生足以将足量的调色剂吸引到电绝缘性部以形成黑色实心图像的梯度力,因此会形成浓度不足的黑色实心图像或半色调图像。另一方面,即使在从待机状态输出的第一张纸上最初形成图像的过程中,显影构件也可以快速地使电绝缘性部带电,从而可以充分增加从待机状态最初输出的图像的浓度。认为原因是在本显影构件中,由于促进了与调色剂调节构件的接触部中调色剂的流动,因此,促进了由电绝缘性部与调色剂之间的摩擦而导致的电绝缘性部的带电。也就是说,认为在显影构件和调色剂调节构件之间的接触部中,施加到经过接触部的调色剂的压力通过以下i)和ii)中描述的两种现象变得均匀,从而增加了调色剂的流动性。i)认为在显影构件与调色剂调节构件之间的接触部(辊隙)中,可以使在显影构件表面的移动方向,即调色剂输送方向上施加到调色剂的压力均匀,从而抑制调色剂的滞留。也就是说,通过与调色剂调节构件接触,显影构件的表面变形,并且,例如,在基于圆筒的轴旋转的圆筒形显影辊和平板形调色剂调节构件彼此接触的情况下,其变形量从显影构件表面的移动方向的上游到下游连续变化。如在显影构件中那样,多孔导电性弹性层,下文中也称为“导电层”被压缩,从而通过与调色剂调节构件接触而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多孔层中诸如气泡等的孔隙优先坍塌。因此,由于除了多孔层的孔隙之外的其他部分,即构成骨架部分的弹性体本身的变形量小,因此多孔层中产生的应变也减小。结果,即使当辊隙中的显影构件的表面的变形量在移动方向上改变时,应变的反作用力的波动也降低,并且在辊隙中的显影构件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上的压力变得均匀。ii)如i)所述,通过多孔层的作用,可以使在显影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辊隙中的调色剂上的压力分布变得均匀。然而,即使通过直接在多孔层上直接设置电绝缘性部,也会在辊隙中发生微小的压力波动,并且难以尽早稳定地使电绝缘性部带电。也就是说,当多孔层在接触部接受来自调色剂调节构件的按压力时,在表面中存在孔隙的部分反作用力降低,而在没有孔隙的部分反作用力增加。由于这个原因,认为仅通过简单地使用多孔层对于调色剂在辊隙中接受的压力引起源自孔隙的微小压力波动。因此,在电绝缘性部直接设置在多孔层的表面上的情况下,不能充分促进电绝缘性部的带电。同时,显影构件在多孔层上具有导电性固体层(下文中,也称为“固体层”)。通过在多孔层的外表面与电绝缘性部之间插入固体层,可以抑制源自孔隙的微小压力波动,使得施加到调色剂上的压力变得均匀。下文将详细描述根据本方面的显影构件。[显影构件]如图1A至图1D所示,显影构件包括基体1、基体1上的多孔导电性弹性层2、以及弹性层2上的导电性固体层3。此外,显影构件的外表面包括具有电绝缘性表面的第一区域6和具有导电性表面的第二区域7。第一区域6和第二区域7彼此相邻设置,且第一区域6由在固体层的外表面上的电绝缘性部4构成。此外,如图1A、图1B或图1C所示,具有导电性表面的第二区域7可以由固体层3的外表面构成,或者如图1D所示,可以由固体层3上的导电性部5的外表面构成。此外,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是分别连续存在的或分散的。其中,优选第一区域分散在连续的第二区域中,因为其易于稳定地形成其中形成有下述凸部的第一区域。除了如图1A至图1D所示的辊之外,根据本公开的显影构件的形状的实例可以包括套筒、和带等。<基体>基体可以具有导电性并且具有支承覆盖层或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包括:/n基体;/n所述基体上的多孔导电性弹性层;和/n所述导电性弹性层上的导电性固体层,/n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构件的外表面包括具有电绝缘性表面的第一区域和具有导电性表面的第二区域,/n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彼此相邻设置,并且/n所述第一区域由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固体层的外表面上的电绝缘性部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1 JP 2018-1778541.一种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包括:
基体;
所述基体上的多孔导电性弹性层;和
所述导电性弹性层上的导电性固体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构件的外表面包括具有电绝缘性表面的第一区域和具有导电性表面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彼此相邻设置,并且
所述第一区域由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固体层的外表面上的电绝缘性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中所述电绝缘性部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3Ω·cm以上且1.0×1018Ω·c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由所述导电性固体层的外表面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中所述导电性固体层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5Ω·cm以上且1.0×1011Ω·c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由所述导电性固体层上的导电性部的外表面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中所述导电性部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5Ω·cm以上且1.0×1011Ω·c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津野文彦中村实长冈一聪杉山辽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