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97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所述表层通过粘合剂与里层相互粘贴,所述表层包括10‑20重量份大麻纤维、35‑50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40‑50重量份铜氨纤维,所述里层包括20‑30重量份棉纤维、50‑65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15‑30重量份亚麻纤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利用易染色的大麻纤维与玉米纤维、铜氨纤维纺织成表层,利用具有保健效果的珍珠纤维和具有抗菌效果的亚麻纤维纺与棉纤维纺织成内层,并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抗霉剂,使面料具备保健抗菌效果的同时易染色。

A mould proof multi fiber blende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属于面料

技术介绍
服装以面料制作而成,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目前,现有面料功能性单一,具有保健抗菌效果的面料着色效果较差,在清洗过程中容易掉色,而着色效果好的面料,且贴合皮肤的一面难以具备保健抗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所述表层通过粘合剂与里层相互粘贴,所述表层包括10-20重量份大麻纤维、35-50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40-50重量份铜氨纤维,所述里层包括20-30重量份棉纤维、50-65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15-30重量份亚麻纤维。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由以下步骤制备:步骤一:将10-20重量份大麻纤维、35-50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40-50重量份铜氨纤维进行混纺,得到表层混纺,将20-30重量份棉纤维、50-65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15-30重量份亚麻纤维进行混纺,得到内层混纺;步骤二:将表层混纺和内层混纺分别加入到含有抗霉剂的容器中,升温至60摄氏度,静置10-12小时;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表层混纺和内层混纺取出后经离心机脱水干燥处理;步骤四:经纺纱、加捻后,将步骤三中的表层混纺纺织成第一纱线,将步骤三中的内层混纺纺织成第二纱线;步骤五:采用剑杆织机将步骤四中第一纱线纺织成表层布匹,进采用剑杆织机将步骤四中的第二纱线纺织成内层布匹;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表层布匹浸入浴缸内染色,并采用气泵向浴缸内鼓气搅拌,温度控制在80摄氏度-90摄氏度,染色时间5-6小时,加染料分散剂,浴比:1:20;步骤七:将步骤六中的表层布匹取出后采用离心机甩干后,采用蒸箱烘干;步骤八:采用粘合剂将步骤七中的表层布匹与步骤五中的内层布匹相粘合,最终形成成品布料。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为聚丙烯酸钠。进一步地,所述抗霉剂为山梨酸。进一步地,所述染料分散剂包括制浆黑液:45.0份~74.0份;氧化剂:0.5份~4.0份;醛类化合物:3.0份~8.0份;阴离子醚化剂:0.5份~5.4份;胺类化合物:2.6份~20.0份;磺化剂:8.0份~18.0份;水:10.0份~30.0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易染色的大麻纤维与玉米纤维、铜氨纤维纺织成表层,利用具有保健效果的珍珠纤维和具有抗菌效果的亚麻纤维纺与棉纤维纺织成内层,并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抗霉剂,使面料具备保健抗菌效果的同时易染色。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表层通过粘合剂与里层相互粘贴,表层包括10-20重量份大麻纤维、35-50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40-50重量份铜氨纤维,里层包括20-30重量份棉纤维、50-65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15-30重量份亚麻纤维。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由以下步骤制备:步骤一:将10-20重量份大麻纤维、35-50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40-50重量份铜氨纤维进行混纺,得到表层混纺,将20-30重量份棉纤维、50-65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15-30重量份亚麻纤维进行混纺,得到内层混纺;步骤二:将表层混纺和内层混纺分别加入到含有抗霉剂的容器中,升温至60摄氏度,静置10-12小时;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表层混纺和内层混纺取出后经离心机脱水干燥处理;步骤四:经纺纱、加捻后,将步骤三中的表层混纺纺织成第一纱线,将步骤三中的内层混纺纺织成第二纱线;步骤五:采用剑杆织机将步骤四中第一纱线纺织成表层布匹,进采用剑杆织机将步骤四中的第二纱线纺织成内层布匹;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表层布匹浸入浴缸内染色,并采用气泵向浴缸内鼓气搅拌,温度控制在80摄氏度-90摄氏度,染色时间5-6小时,加染料分散剂,浴比:1:20;步骤七:将步骤六中的表层布匹取出后采用离心机甩干后,采用蒸箱烘干;步骤八:采用粘合剂将步骤七中的表层布匹与步骤五中的内层布匹相粘合,最终形成成品布料。粘合剂为聚丙烯酸钠。抗霉剂为山梨酸。染料分散剂包括制浆黑液:45.0份~74.0份;氧化剂:0.5份~4.0份;醛类化合物:3.0份~8.0份;阴离子醚化剂:0.5份~5.4份;胺类化合物:2.6份~20.0份;磺化剂:8.0份~18.0份;水:10.0份~30.0份。实施例1: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表层通过粘合剂与里层相互粘贴,表层包括17重量份大麻纤维、38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45重量份铜氨纤维,里层包括23重量份棉纤维、52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25重量份亚麻纤维。制备步骤:步骤一:将17重量份大麻纤维、38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45重量份铜氨纤维进行混纺,得到表层混纺,将23重量份棉纤维、52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25重量份亚麻纤维进行混纺,得到内层混纺;步骤二:将表层混纺和内层混纺分别加入到含有抗霉剂的容器中,升温至60摄氏度,静置10-12小时;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表层混纺和内层混纺取出后经离心机脱水干燥处理;步骤四:经纺纱、加捻后,将步骤三中的表层混纺纺织成第一纱线,将步骤三中的内层混纺纺织成第二纱线;步骤五:采用剑杆织机将步骤四中第一纱线纺织成表层布匹,进采用剑杆织机将步骤四中的第二纱线纺织成内层布匹;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表层布匹浸入浴缸内染色,并采用气泵向浴缸内鼓气搅拌,温度控制在80摄氏度-90摄氏度,染色时间5-6小时,加染料分散剂,浴比:1:20;步骤七:将步骤六中的表层布匹取出后采用离心机甩干后,采用蒸箱烘干;步骤八:采用粘合剂将步骤七中的表层布匹与步骤五中的内层布匹相粘合,最终形成成品布料;依照ISO105A01:1994,并利用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测得色牢度:4级。实施例2: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表层通过粘合剂与里层相互粘贴,表层包括11重量份大麻纤维、39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50重量份铜氨纤维,里层包括28重量份棉纤维、56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16重量份亚麻纤维。制备步骤:步骤一:将11重量份大麻纤维、39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50重量份铜氨纤维进行混纺,得到表层混纺,将28重量份棉纤维、56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16重量份亚麻纤维进行混纺,得到内层混纺;步骤二:将表层混纺和内层混纺分别加入到含有抗霉剂的容器中,升温至60摄氏度,静置10-12小时;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表层混纺和内层混纺取出后经离心机脱水干燥处理;步骤四:经纺纱、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通过粘合剂与里层相互粘贴,所述表层包括10-20重量份大麻纤维、35-50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40-50重量份铜氨纤维,所述里层包括20-30重量份棉纤维、50-65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15-30重量份亚麻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通过粘合剂与里层相互粘贴,所述表层包括10-20重量份大麻纤维、35-50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40-50重量份铜氨纤维,所述里层包括20-30重量份棉纤维、50-65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15-30重量份亚麻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霉多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10-20重量份大麻纤维、35-50重量份玉米纤维以及40-50重量份铜氨纤维进行混纺,得到表层混纺,将20-30重量份棉纤维、50-65重量份珍珠纤维以及15-30重量份亚麻纤维进行混纺,得到内层混纺;
步骤二:将表层混纺和内层混纺分别加入到含有抗霉剂的容器中,升温至60摄氏度,静置10-12小时;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表层混纺和内层混纺取出后经离心机脱水干燥处理;
步骤四:经纺纱、加捻后,将步骤三中的表层混纺纺织成第一纱线,将步骤三中的内层混纺纺织成第二纱线;
步骤五:采用剑杆织机将步骤四中第一纱线纺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刚柴建强蒋广谋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智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