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料溶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70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料溶解槽,包括溶解槽体和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溶解槽体的内部,所述溶解槽体的内侧入口端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固定连接有导热环,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混合导热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环形凹槽内固定连接有导热环,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混合导热机构,利用弧形摩擦块与导热环的摩擦产生热能,再由导热环将热量传递给溶解槽体内需要进行搅拌和加热的原料包括极度硬化油,加快极度硬化油在溶解槽体内的溶解速度,提高溶解效率,缩短加热装置对其混合原料的加热时间,从而提高其溶解槽体的工作效率。

A kind of raw material dissolving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料溶解槽
本技术涉及溶解槽
,具体为一种原料溶解槽。
技术介绍
人造奶油生产的工艺包括原辅料的计量与调合、乳化、杀菌、急冷捏合、包装、熟成等阶段,在计量与调合工序中需要将油溶性添加物(乳化剂、着色剂、抗氧剂、香精、油溶性维生素等)与硬料(极度硬化油等)倒入油相溶解槽,在加入混合原料之前需加入适量的油,进行加热溶解、搅拌均匀备用,其中硬化油是常温下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蜡状固体,极度硬化油熔点58±2℃,所以目前市场上的溶解槽均设置有加热装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需要将温度加热到极度硬化油熔点温度时,所花时间较长,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原料溶解槽,该原料溶解槽,包括溶解槽体和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溶解槽体的内部,所述溶解槽体的内侧入口端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固定连接有导热环,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混合导热机构;所述混合导热机构包括连接板、弧形摩擦块和圆形过滤筒;所述搅拌轴与连接板之间通过搅拌轴贯穿连接板焊接,连接板的两端和弧形摩擦块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摩擦块的一侧和导热环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和圆形过滤筒入口端的端面连接,所述圆形过滤筒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若干根搅拌杆,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离孔。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和圆形过滤筒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溶解槽体、搅拌轴和导热环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为一字形。优选的,所述搅拌轴贯穿连接板的位置位于连接板的对称中心线上。优选的,所述溶解槽体的上端面铰接有防溅盖板,所述防溅盖板的数量为两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意效果:通过设置环形凹槽内固定连接有导热环,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混合导热机构,利用弧形摩擦块与导热环的摩擦产生热能,再由导热环将热量传递给提前放置于溶解槽体内的油,通过加热油的温度,对溶解槽体内需要进行加热,加快极度硬化油在溶解槽体内的溶解速度,提高溶解效率,缩短加热装置对其混合原料的加热时间,从而提高其溶解槽体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圆形过滤筒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若干根搅拌杆,当圆形过滤筒随连接板转动时带动表面搅拌杆同步转动,加快极度硬化油的溶解,提高溶解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溶解槽体结构剖视图。图中:1溶解槽体、2搅拌轴、3环形凹槽、4导热环、5混合导热机构、501连接板、502弧形摩擦块、503圆形过滤筒、504搅拌杆、505分离孔、6防溅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原料溶解槽,包括溶解槽体1和搅拌轴2,搅拌轴2位于溶解槽体1的内部,溶解槽体1的内侧入口端开设有环形凹槽3,方便导热环4进行安装,不影响溶解槽体1内部的容量,环形凹槽3内固定连接有导热环4,导热环4的材质可根据导热要求选择,搅拌轴2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混合导热机构5;混合导热机构5包括连接板501、弧形摩擦块502和圆形过滤筒503;连接板501的两端和弧形摩擦块502固定连接,当连接板501转动时可带动两端的弧形摩擦块502同时转动,弧形摩擦块502的一侧和导热环4的表面滑动连接,利用弧形摩擦块502与导热环4的摩擦产生热能,再由导热环4将热量传递给提前放置于溶解槽体1内的油,通过加热油的温度,对溶解槽体1内需要进行加热,加快极度硬化油在溶解槽体1内的溶解速度,提高溶解效率,从而提高其溶解槽体1的工作效率,连接板501和圆形过滤筒503入口端的端面连接,通过将极度硬化油放入至圆形过滤筒503与溶解槽体1之间部分,将其他混合原料放置于圆形过滤筒503内侧,将极度硬化油与其他混合原料通过圆形过滤筒503分离方便导热环4对极度硬化油进行传热,加快极度硬化油的溶解,圆形过滤筒503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若干根搅拌杆504,当圆形过滤筒503随连接板501转动时带动表面搅拌杆504同步转动,加快极度硬化油的溶解,提高溶解效率,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离孔505,方便溶解后的极度硬化油与其他混合原料混合。其中连接板501的表面和圆形过滤筒50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溶解槽体1、搅拌轴2和导热环4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连接板501的形状为一字形,方便混合原料的倒入,搅拌轴2贯穿连接板501的位置位于连接板501的对称中心线上,溶解槽体1的上端面铰接有防溅盖板6,避免在混合溶解过程中混合溶解原料从溶解槽体1内溅出,防溅盖板6的数量为两块。工作原理:当需要将油溶性添加物乳化剂、着色剂、抗氧剂、香精、油溶性维生素等与极度硬化油混合时,将极度硬化油放入至圆形过滤筒503与溶解槽体1之间部分,将其他混合原料放置于圆形过滤筒503内侧,将极度硬化油与其他混合原料通过圆形过滤筒503分离,再通过搅拌轴2的转动带动连接板501转动,当连接板501转动时可带动两端的弧形摩擦块502同时转动,弧形摩擦块502与导热环4的摩擦产生热能,再由导热环4将热量传递给提前放置于溶解槽体1内的油,通过加热油的温度,对溶解槽体1内需要进行加热,加快极度硬化油在溶解槽体1内的溶解速度,提高溶解效率。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料溶解槽,包括溶解槽体(1)和搅拌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2)位于溶解槽体(1)的内部,所述溶解槽体(1)的内侧入口端开设有环形凹槽(3),所述环形凹槽(3)内固定连接有导热环(4),所述搅拌轴(2)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混合导热机构(5);/n所述混合导热机构(5)包括连接板(501)、弧形摩擦块(502)和圆形过滤筒(503);/n所述搅拌轴(2)与连接板(501)之间通过搅拌轴(2)贯穿连接板(501)焊接,连接板(501)的两端和弧形摩擦块(502)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摩擦块(502)的一侧和导热环(4)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501)和圆形过滤筒(503)入口端的端面连接,所述圆形过滤筒(503)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若干根搅拌杆(504),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离孔(5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料溶解槽,包括溶解槽体(1)和搅拌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2)位于溶解槽体(1)的内部,所述溶解槽体(1)的内侧入口端开设有环形凹槽(3),所述环形凹槽(3)内固定连接有导热环(4),所述搅拌轴(2)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混合导热机构(5);
所述混合导热机构(5)包括连接板(501)、弧形摩擦块(502)和圆形过滤筒(503);
所述搅拌轴(2)与连接板(501)之间通过搅拌轴(2)贯穿连接板(501)焊接,连接板(501)的两端和弧形摩擦块(502)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摩擦块(502)的一侧和导热环(4)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501)和圆形过滤筒(503)入口端的端面连接,所述圆形过滤筒(503)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若干根搅拌杆(504),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离孔(5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洪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永滋油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